经济热点辩证看 高高低低看速度

   2003-08-29

79

  编者按 近来,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中国经济应该注意防止“过热”的观点,并成为一些媒体报道的热点。如何正确评价当前的经济形势?本报继刊发“直面当前经济热点”系列分析报道之后,又结合权威经济部门提供的最新信息,从宏观角度对速度、投资、信贷、外贸、消费、价格等,从不同侧面展开进一步分析,形成“经济热点辩证看”的系列报道。此组报道从大处着眼,体现辩证思维,希望能为读者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提供参考。 
  上半年国民经济的各项统计数字公布以后,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和意见殊不统一。因为从经济增长速度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12%、国内贷款增长速度55.9%、工业增加值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增长幅度11.6%等数字看,经济发展在走向“热”;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落0.6%、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0.4%、就业压力增大等情况看,经济形势又还是有些“冷”。 
  不协调的数字表明,发展又给改革出了新难题。速度有高有低,市场有热有冷,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我们已经不能用习惯的“过热”、“偏冷”的提法来判断经济形势,也不能用简单的“踩刹车”、“踩油门”形容宏观调控措施,而是需要更为严谨、全面的分析,运用更高超的调控艺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各项目标。 
  在这些高高低低的数字中,人们对投资和贷款增速的分析是一个焦点。之所以把这二者联系起来看,因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分析,在持续高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的比重在持续上升,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都相对下降。 
  回想去年,投资不振、贷款难以发放还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而今投资和贷款不但大幅回升,而且迅猛增长。这种增长固然有其合理的部分,但是从历史数据看,已经打破多年来贷款增长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变动之间的经验关系,可能积聚今后两年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加大了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那么,促成这种高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除经济增长要求的推动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新一轮经济扩张中的贷款过多投放大多是受地方利益、区域利益的驱动。相伴而生的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可能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使过去几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努力付之东流。 
  有这样一组数据。上半年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从投资类别上看,1—6月份,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9.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从行业看,冶金、纺织分别增长1.3倍和1.1倍,机械、有色金属、化工、轻工等的增长也超过50%;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十五”规划中排在前四位的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软件开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项目,趋同率达70%。不难看出,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和行业的盲目重复建设问题开始显现出来,这势必加剧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更令人担忧的是,各种重复建设需要以银行贷款作为融资支撑,不合理重复建设的未来风险将最终由金融部门承担。 
  况且从统计数字看,投资和贷款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消费的相应增长。这一方面表现在现阶段投资需求的增速远快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变化不协调。上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5%,而同期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0.6%、零售物价水平下降0.4%,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与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形成巨大的反差。因此目前投资的高速增长,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拉动经济的较快增长,但如果没有最终消费的配合,投资的高速增长不会持续,而且将进一步加剧全社会供大于求的矛盾,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受到严重的国内市场需求约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增长也就难以实现。      综上分析,高高低低的统计数字,反映出来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结构失调。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平稳的快速增长态势,目前还得围绕扩大消费、调整结构、增加就业、协调发展来进行。要通过消费的较快增长来拉动投资和经济的增长,改变目前内需扩大过分依赖投资增长的状况;要围绕市场需求调整投资结构,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一项突出的任务;要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之,必须在“协调”两个字上下功夫,才能防患于未然。 
  温家宝总理不久前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全面把握宏观调控的各项目标,更加注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这些话,确实可以使不少地方政府的头脑清醒起来。 
  增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概念。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人的发展、生存质量发展、社会发展、文明发展的综合,经济发展则更多体现在经济制度、机能和结构的进步和优化,为维持长时期的增长和增长质量的提高创造环境和条件。有人曾这样对二者作出形象的比喻:“正如人的身体,强调增长着眼于身高和体重(或者说国内生产总值),而强调发展则注重于机能上素质协调的改变,例如学习能力(或者说经济上的适应的能力)”。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或者说单纯追求增长的数字,往往会为实现增长目标不计成本,造成大批资源浪费。所以发展思路应从强烈追求GDP增长转向追求财富增加和经济机能优化,在此基础上达成健康有效的发展。否则,欲速则不达。 

                                  据《经济日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