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正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也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运行的重大举措。
当前,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我国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未来几十年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为此必须有序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经济也在不断扩展,中心城市要不断增强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健全我国城镇体系,发展城镇经济,扩展城镇功能,改善城镇环境,改革城镇管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有重点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总体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内在联系较弱,计划经济条件下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性约束依然存在,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一些地方发展小城镇遍地开花,盲目追求数量,公共建设超前和干部追求政绩搞形象项目,造成政府大量负债,再将债务转嫁给企业和居民;搞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重复建设、管理混乱较严重;部分城镇产业基础薄弱,功能不完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农民入城门槛太高;城镇体系的宏观布局和规模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污染严重,要素集聚、辐射和带动力不强;城镇的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城镇建设中占用耕地较多,为筹集城镇建设资金,政府与房地产企业互相哄抬地价和房价,损害城乡居民利益;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企业和市场不能各就其位,找准自己的角色,在城镇布局、城市开发和经营,产业发展和合理引导城乡劳动力有序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少需要探索的问题等等。
推进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方方面面,在实践和创新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时的国情迫使我们不能照搬别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步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治的弯路。我们的城镇化必须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必须处理好城市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并在实践中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走一条健康的、结构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这也就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当前,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推进速度是快还是慢,成果是大还是小,关系到“三农”问题、城乡就业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在这一进程中,各地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和工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否充分考虑了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转产和失地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生活保障,处理好城镇的发展和农业、农民、农村之间的关系,使农民在小城镇发展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从而最终体现推进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互动,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这个城镇化宗旨,这是衡量我们工作好不好,正确不正确的客观标准。
北京昌平区近年来在郊区城镇化实践重在促进郊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发展,收到规模效益,聚集效益,浙江广厦利用自身资金和机制优势,通过市场平台,配合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比较好地处理了农民“进城”和城市居民的“安居”问题,都是积极有益的尝试。
据《中国石油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