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综合开发促产业化经营有序发展

   2003-04-28 现任河北省农业综合开现任河北省农业综合开

206

  多年来,河北省一直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多种经营项目投入政策的特点,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方面成效明显。据统计,1994年到2000年的七年间,全省共扶持多种经营项目262个,完成总投资112804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39256万元,银行贷款1239万元,项目单位自筹72051万元;年新增产值314232万元,新增利润38905万元。年增蔬菜产量6370万公斤、果品6171万公斤、肉类6032万公斤、蛋45万公斤、奶2475万公斤、花卉1748万盆(枝);加工项目年新增加工能力1053000万公斤,其中粮油加工9855万公斤、果菜加工30089万公斤、饲料加工7160万公斤、畜产品加工1005896万公斤。在多种经营项目带动下,形成了安平和玉田的生猪、河间肉鸭、沧州肉羊、桃城区肉牛、宁晋食用菌、平泉山杏、永清无公害蔬菜、文安AA级红小豆、高邑花卉、丰润和行唐的奶牛、唐海海水养殖等十几个区域主导特色产业;建成和壮大了安平京安集团、玉田中加生猪、河间河英肉鸭、饶阳喜奥胡萝卜、高邑花卉、三河燕赵园林苗木、迁西板栗集团等十几个在全省同行业名列前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其中京安集团在全国排首位、迁西板栗全国排位第二、河英公司排全国第六;同时还扶持了26个项目16家出口创汇企业,2001年出口各类园艺产品及其加工制品3011万公斤、牲畜2500头只,创汇2768万美元。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表明,在项目抓法上,只要始终站在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高度,从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入手,注意克服就项目论项目和项目布局小而散的弊端,树立全局观念,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就能集中力量扶大龙头,兴大产业。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重在谋划总体思路,瞄准市场需求,开发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按照这样的思路,本着全省“一盘棋”的原则,优化项目布局,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确立扶持的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1998年我们制定下发了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总体规划,确定全省扶持畜牧、林果、蔬菜三大优势产业和食用菌、花卉新型产业,并根据各市的优势确定了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如重点扶持邢台的食用菌、肉羊、粮油加工业;邯郸的蔬菜、蛋鸡、獭兔业;廊坊的畜牧、花卉苗木、蔬菜产业;唐山的生猪、奶牛、蔬菜、果品业;秦皇岛以花卉蔬菜为主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石家庄的优质种子、花卉苗木、奶牛、鸭梨产业;衡水的生猪、肉牛、蔬菜、果品业;沧州的肉鸭、肉羊、果品和草业;保定的蔬菜、果品、花卉苗木、奶牛业;张家口的时差蔬菜、果品、秸秆加工业;承德的果品、时差蔬菜、食用菌、种业。优势产业确定以后,我省一方面坚持长期规划、分步实施、连续立项、连续扶持的开发路子,狠抓规划落实;另一方面坚持突出重点,扶优扶大扶强的做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从1998年开始,每年拿出60%以上的资金,由省级掌握扶持重点龙头项目,逐步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京安集团、高邑花卉、河间肉鸭、宁晋食用菌、迁西板栗、大城澳力发、三河燕赵园林、昌黎酒葡萄、玉田种猪、桃城区肉牛等25个重点龙头企业,都连续扶持三年以上,每个项目财政资金投入都在500万元以上,有的达到了2000多万元,使这些企业迅速形成规模。目前这些企业均在全国占有一定位次,有的还名列前茅,竞争优势不断增强。衡水市1994—2001年累计投入多种经营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各20480万元和4064万元,其中的68%和58%投入到瘦肉型猪、肉牛、蔬菜三个龙型产业的开发,重点扶持了京安养猪、桃城宝新肉牛、饶阳胡萝卜加工三个龙头企业建设。其中京安集团在全国养猪行业名列前茅,成为全国150个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宝新集团年出栏肉牛10000头,其中出口活牛2000头,成为我省第三大肉牛养殖企业和50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饶阳喜奥集团年加工胡萝卜30000吨,带动基地10000亩,也被列为全省重点龙头企业。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安排使用项目资金,着力扶持产业化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缺什么补什么,做到扶持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1999年开始,我们连续5年扶持河间河英公司发展肉鸭产业,形成肉鸭育种、加工屠宰、饲料生产、无公害养殖小区相配套的完善产业链条,年出栏肉鸭600万只,辐射周边4个县1000多个农户,年增收900多万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壮大龙头企业。1998年至2001年四年间,我们先后125次立项扶持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个,累计投入立项资金77373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22706万元,自筹资金43248万元,贴息贷款11420万元。这些龙头企业为全省61万多个农户提供了可靠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完善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实现农户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连接的有效形式,龙头企业与农户是互惠互利、唇齿相依的关系。因此对多种经营扶持的龙头项目,我们积极引导、鼓励其与农户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完善产销合同,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在产业化经营的分工与协作中都得到实惠,实现了共同发展。 
  农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我省在抓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又从两个方面狠抓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通过扶持龙头项目带动调整。1998—2001年,全省多种经营项目带动基地面积95.93万亩、带动畜禽养殖1708万头只,加工转化农产品1335.83万吨,安排劳动力141625个,增加农民收入191235万元,带动种养农户61万个,户均增收3135元,龙头企业与农户经营实现了优势互补。二是面向市场需求抓调整。河北毗邻京津两大城市,同时也有一批“三鹿”、“露露”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综合开发在围绕自身扶持的重点产业的同时,也注意围绕大龙头和京津市场的需求,促进项目区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先后扶持了4个奶牛养殖小区、10个果品生产示范县。 
  重视项目科技含量的提高是成功做法之一,尤其是增加科技经费以后,更是把科技投入作为重点来抓,有力地提高了项目开发产品的品质和效益。(1)扶持了新品种的开发。先后重点扶持了玉田、安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斯格配套系瘦肉型猪,临西泊尔山羊育种,新乐西瓜转基因育苗、河间樱桃谷肉鸭、燕山地区玉米制种、蔚县杏扁脱毒苗、中捷农场和唐海县水产品育苗等,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品种繁育推广项目。(2)扶持了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食用菌充氮小包装保鲜加工、豆腐丝物理消毒保鲜加工、果品蔬菜气调保鲜加工、肉类脱酸保鲜加工、板栗肉加工保鲜加工、蔬菜及畜产品无公害生产、红小豆AA级生产、波尔山羊胚胎移植、苗木非试管快繁、西瓜转基因育苗、食用菌液体育菌等一批先进技术在多种经营项目上率先使用,有力地推进了我省农业的科技进步,增强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3)涌现了一大批名牌产品。相当一批多种经营项目开发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有关部门的认可,有的还被认定为全国或省的优质名牌产品。如“蘑菇王”牌食用菌、“河英”牌肉鸭制品、“柴沟堡”熏肉、“佼佼”牌麻山药露、“古洼绿珠”牌红小豆、“高碑店”牌豆腐丝、“栗栗”牌板栗、“喜奥”牌胡萝卜汁、“新沙密”牌西瓜、“甜密密”牌饼干等。 
  实践中围绕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从三个方面建设支持保护体系。一是建设种子工程体系,先后扶持了京安、玉田、宁晋、阜城的种猪,青县、泊头、吴桥、临西的肉用种羊,临漳的獭兔,新乐西瓜,馆陶种鸡等一系列优种工程,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品种资源。二是建设农产品保鲜体系,结合农加工和市场项目建设,扶持了一批仓储设施,为农户生产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如桃城宝新肉牛、河间肉鸭、孟村肉羊、泊头恒业等项目,建设了肉类排酸保鲜冷冻体系;怀来、魏县的批发市场,宣化县的蔬菜基地等项目,建设了蔬菜气调保鲜体系。三是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先后扶持了饶阳蔬菜批发市场、怀来京西果品蔬菜批发市场、魏县天仙果品批发市场,并重点扶持了市场开拓功能较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和龙头企业,为农民面向市场调结构创造了条件。据统计,仅5个批发市场项目,每年可销售农产品200多万吨;加工企业项目每年转化农产品1053万吨;基地企业每年销售农产品21万吨,发挥了市场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据《经济日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