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3-03-06

110

  2002年,哈尔滨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高出全年目标1.5个百分点,连续9年保持工业经济两位数增长。 
  在改革发展中,全市进一步推进了产权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了已改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出台了关于国企改制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东轻厂等企业的改制工作。到目前,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革的已有114户,占全市符合改制条件企业的85%。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完成了40户公司制企业的专项规范工作,其中,空调机等30户企业完成了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哈飞、东安等7户企业完成了集团与股份公司“三分开”,天鹅股份等3户企业完成了股权多元化工作。同时,对电表仪器等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股份公司,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推荐上市。 
  通过改革、改组、改造,一批国有骨干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有所提高。2002年1—11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13.7倍。哈飞集团微型汽车完成产量17.3万辆,同比增长25.4%,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3%,在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东安公司生产微型汽车发动机33万台,同比增长23%,国内市场份额41%,在全国居榜首。哈药集团通过资本扩张、开拓国际市场,主要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电站集团抓住国家调整产业政策的机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哈啤集团以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品牌扩张为手段,实施低成本扩张,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已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立足于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工业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除此,哈尔滨又向国家申报了哈一机、东轻、东安机电公司和建成厂4户企业,争取列入国家债转股计划。到目前,哈尔滨市已有13户企业实施了债转股,转股额46.2亿元,已累计停息7.8亿元。同时,积极争取技改贴息支持,去年全市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经贸委下达的国债贴息项目计划,累计已有36个项目列入国债贴息项目,共获得贴息6.5亿元,目前4.5亿元已经到位;29个项目被列入省经贸委技改专项资金计划,获得资本金和贴息6800万元。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市培育支柱产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培育汽车、食品、医药、电子信息4大支柱产业和机械制造基地为重点,4大产业技改投资占全市技改完成投资的64%,有力地推动了支柱产业的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中,4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哈尔滨大力扶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在国债贴息项目中,民营股份制企业占7项,获得贴息5300万元。在工业发展基金中拿出2440万元,用于支持志阳集团、千秋实业、圣泰制药等16户非国有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为40户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担保金额61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全国非国有工业的比重由年初的40.3%上升到44.1%;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52.9%,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3.5%。在全市赢利1000万元以上的20户企业中,非国有企业达到15户,非国有经济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哈尔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列入全省信息化试点的30户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龙涤等4户企业进行了系统集成,哈空调等10户企业完成了局域网和子系统应用,哈水泥等16户企业完成了系统总体分析设计。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行200户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基础上,又组织500余户中小企业实施“打包”上网,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承办了国家经贸委组织召开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展示会及论坛。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国家经贸委和省经贸委的充分肯定。 
  哈尔滨成功举办了第18届冰雪节经贸洽谈会,组织参加了“西洽会”、“兰洽会”、“上博会”等国内各种交易会和洽谈会,共签订经济技术协作和科技成果转让项目85项,全年共完成交易额112亿元。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赴浙闽开展了经济技术合作,共签订合作项目120项,合同金额116亿元,占全省合同引进资金总金额的50%。 
  在大力推进上述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按照市委统一要求,工业系统机构改革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撤销了工业管理局,保留和组建了5个集团公司;成立了8个行业管理办公室;将141户市属企业下放到区县(市)管理。各区县市相应成立了经贸部门,促进了经济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据《经济日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