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福建、湖北、四川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近几年,三省经济扬长避短,竞相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本文拟对比三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认识四川经济的优势与差距,以谋求为加快四川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四川经济发展加快,总量已超过湖北
2000年以来,四川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努力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逐年加快,成效显著。
1、经济总量已超过湖北
四川经济自1997年被上海、湖北超过后,5年来一直保持在全国第10位。到2003年GDP总量实现5456.3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反而超过湖北,位次前移一位,居全国第9位。与湖北、福建两省相比,湖北省由2000年高于四川266.1亿元、居全国第9位,降到2003年低于四川60.4亿元、居全国第10位;福建省则由2000年低于四川90.2亿元,到2003年进一步扩大为比四川低214.6亿元,维持在全国第11位。
2、增长速度较快
自2000年以来,四川经济进入较快发展时期,4年GDP年均增长10.1%,2003年达到11.8%,是近10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居全国第13位。与湖北和福建两省比较,湖北发展比较平缓,4年GDP增幅均未超过10%,年均增长9.2%,2003年增幅为9.3%,居全国第29位;而福建则紧逼四川,呈现追尾之势,4年年均增长10.1%,2003年增幅高达11.5%,居全国第15位。
从各年经济增长速度看,2000年以来四川GDP增长速度除2000年略低于湖北、福建0.3和0.5个百分点外,2001—2003连续3年均高于湖北、福建。其中比湖北分别高出0.1、1.5、2.5个百分点,比福建分别高出0.2、0.1、0.3个百分点。
3、农业大省特征明显
第一产业: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湖北、福建比较,占有领先优势。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945.6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1128.6亿元,总量居全国第3位,分别是湖北的1.4倍和福建的1.6倍。
第二产业:2000年以来四川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3.5%,高出湖北3.1个百分点,高出福建0.4个百分点。尤其是近两年增幅已高出湖北4.0和6.3个百分点,略高出福建0.1和0.4个百分点。但总量仍然明显落后于湖北、福建。2003年四川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66.1亿元,分别比湖北、福建低314.5亿元和229.6亿元,居全国第12位。
第三产业:总量和速度均高于湖北、福建。从2000年到2003年,四川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364.2亿元发展到2061.7亿元,分别比湖北、福建高38.9亿元和21.1亿元,居全国第10位,4年年均增长10.3%,增幅分别比湖北、福建高0.1和0.8个百分点。
4、财政收入水平领先
财政收入是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的集中表现。2003年,四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36.3亿元,是2000年的1.4倍,4年年均增长12.3%;湖北为259.6亿元,是2000年的1.2倍,年均增长7.5%;福建为304.6亿元,是2000年的1.3倍,年均增长9.9%。四川财政收入分别比湖北、福建多76.7亿元和31.7亿元,4年年均增长速度也比湖北、福建高4.8和2.4个百分点。
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3年四川达到6.2%,而湖北、福建分别为4.8%和5.8%,比四川低1.4和0.4个百分点。
二、发展中的差距依然较大
尽管四川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财政收入等方面与湖北、福建相比处于暂时领先的地位,而且还具有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为四川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实现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四川经济在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济外向度、工业经济效益、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利于保持和扩大四川优胜的地位。
1、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多年来,四川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步伐,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小的局面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湖北、福建相比,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显缓慢,二三产业落后的差距依然较大。2003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为20.7:41.5:37.8,湖北为14.7:47.8:37.5,福建为13.5:47.6:38.9。第一产业比重分别比湖北、福建高6.0和7.2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却分别比两省低6.3和6.1个百分点,合并二、三产业,四川所占比重为79.3%,比湖北(85.3%)低6.0个百分点,比福建(86.5%)低7.2个百分点。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近几年,四川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已有较大增长,但与湖北和福建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质量等方面的差距较大。目前,福建经济已经基本走上主要依靠以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外商及港澳台经济自主增长为动力的轨道。2003年,福建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增加值已达到859.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8.8%;湖北达到175.9亿元,占13.0%;而四川仅为96.1亿元,只相当于福建的11.2%、湖北的54.6%,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比福建、湖北低50.5和4.7个百分点。因此,相比而言四川经济仍然对公有制经济的依赖性相对较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动力相对较弱。2003年,四川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85.1%,高出福建(41.2%)43.9个百分点,是福建的两倍多,比湖北(80.2%)高4.9个百分点。
3、经济发展外向度偏低
四川与湖北一样,受经济结构和区位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自营出口的份额很少。而福建出口持续高增长已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00年以来,福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0%,到2003年已达到353.4亿美元,居全国第7位;而四川仅为56.4亿美元,居全国第13位,相当于福建的16.0%,仅占全国的0.66%。从外贸出口来看,2003年福建出口211.4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而四川仅为32.1亿美元,居全国第11位,只相当于福建的15.2%,占全国的0.73%。
同时,从实际利用外资看,四川不仅落后于福建,也落后于湖北。2003年,福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8亿美元,居全国第7位;湖北为15.6亿美元,居全国第11位;而四川仅有5.8亿美元,居全国第16位,只相当于湖北的37.4%、福建的16.9%。
4、工业经济效益水平较低
尽管近几年四川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2003年,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23.7,比福建低31.4点,比湖北低1.9点,居全国第20位,比福建、湖北分别落后了14位和2位。今年一季度,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进一步提高到133.9,但仍然比福建和湖北低29.9点和8.0点,居全国第24位。
5、城乡居民收入偏低
与湖北、福建相比,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速度慢,收入差距拉大。近4年福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收入水平由2000年的7432.3元增至2003年的9999.5元,居全国第6位;湖北年均增长9.8%,收入水平由5524.5元增至7322.0元,居全国第13位;而四川年均增长6.1%,分别低于福建、湖北4.3和3.7个百分点,2003年收入水平为7041.5元,居全国第18位。与福建的差距由2000年的1538元扩大到2958元;与湖北的差距则由2000年高出其369.8元变为低于其280.5元。
2003年,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居全国第19位,比福建低1504元,比湖北低337元。
三、形势逼人,加快发展是上策
近几年,三省经济在全国的位次相邻,去年我省超过湖北,处于暂时领先的地位。但从今后长时间来看,四川领先地位的基础不牢,被湖北、福建赶超的可能性较大。
从湖北来看,发展后劲较强。经过多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已基本建成,成为湖北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同时,东风本田公司、武钢二硅钢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推动湖北经济的快速增长。今年1—2月湖北电力产值比上年增长45.4%,利税同比增长85.7%,三峡机组并网发电的潜在动力已有所显现。到一季度,湖北生产总值达到1311.6亿元,同比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回升2.3个百分点,湖北经济增长已出现回升、转暖,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四川与湖北两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测算,在不考虑物价因素的前提下,假定2004年四川经济仍保持11.8%的增长速度,湖北经济只要增长13%就可重新超过四川。而且三峡工程竣工投产后,年均新增经济总量估计可超过1500亿元,湖北可能再一次赶超四川。
从福建来看,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并利用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扩大招商引资,为增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0年以来,四川经济实现了年均增长10.1%的较快增长,而福建则以相同的年均速度增长。今后假如我省仍然保持前4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到2005年或2006年福建经济只要年均增长12.3%和11.6%就会超过四川。可见四川被福建紧追甚至赶超的压力仍然较大。
基于以上分析,四川经济虽然处于暂时领先地位,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四川经济只有充分利用多方有利因素进一步加快发展,才能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