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2003-09-0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61

  摘要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主要指标增幅达到近年来新高;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增速加快,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拉动作用,企业自主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和困难。非典疫情对即期消费和部分行业带来严重冲击;就业矛盾更趋突出;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困难;某些行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没有缓解;信贷投放增长偏快,加大了潜在金融风险;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


  今年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是不平凡的,我们先后遇到了伊拉克战争和非典型肺炎疫情两次大的冲击,特别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统揽全局,及时作出了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重大部署,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非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没有伤害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主要指标增幅达到近年来新高
   
  上半年经济增长加快可以从五个指标得到反映。一是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增长8.2%,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是近几年同期最快的。特别是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9%,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如果没有非典疫情的冲击,上半年经济增长势头将更加强劲。二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比去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是1994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速。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1%,比去年同期加快9.6个百分点,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四是进出口总值3761亿美元,同比增长39%,比去年同期加快26.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34%,加快20个百分点。对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五是实际利用外资303亿美元,增长34.3%,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
   
  (二)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首先,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种植业呈现“一减两增”态势,即粮食面积和产量有所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优质专用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增加。据国家统计局预计,今年夏粮面积比去年减少6.5%,总产1924亿斤,比去年减产48亿斤。棉花种植面积增长20%;夏收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所占比重由去年的27%扩大到34%,“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面积比重由66%扩大到68%。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趋势更为明显。东北三省优质专用玉米、优质大豆面积已分别占全国的48%和64%。冀、鲁、豫三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全国的52%。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订单农业面积继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夏收粮油作物订单面积达7200多万亩,同比增长20%。其次,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已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大规模集成电路、光通信设备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64%和109%;发电设备、环保设备、金属切削机床等投资类产品产量增幅均在40%以上。第三,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比重继续增加。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了41.5%,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已超过50%;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54.8%,所占比重23.1%,同比上升了3.1个百分点。第四,东中西部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投资增长一直较快,今年上半年增幅为4O.1%。近几年国家长期建设国债资金中有40%以上投向了西部,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在经济增速加快的同时,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上半年国家财政收入10955亿元,同比增加2355亿元,增长27.4%,完成年度预算的54.3%,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来自于企业效益的不断改善。上半年,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638亿元,同比增加1317亿元,增长56.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860亿元,增长77.4%。这说明国有企业的活力在不断增强。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品结构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达到97.15%,其中6月份为98.2%。
   
  (四)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拉动作用继续发挥的同时,企业自主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些年来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无疑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作用和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也进一步增强。
   
  从投资方面看,一是在资金来源中,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同比增长51.2%,大大高于预算内资金12.7%的增幅;所占比重达47.1%,而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仅为5%,投资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减弱。二是更新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9.2%,比基本建设投资快9.5个百分点,企业用于更新改造的自有资金增长50%,技术升级的动力明显增强。三是民间投资也有所加快。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增幅达到25.5%,比去年同期加快了7.7个百分点。在东部沿海地区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道路、桥梁、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在中西部一些省份,来自发达地区的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支撑当地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出口方面看,目前集体私营企业对外贸出口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47个百分点,对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达22%。
   
  (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推进。经全国人大审议批准,新设立和组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食品药品监管局。目前这些机构已经开始履行新的职能。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已开始启动。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减少,在去年取消789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取消了406项,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务院召开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安徽、吉林、河南等省进行了把用于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转为对农民生产直接补贴的改革试点。国务院制定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制定出台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和政策措施。
   
  金融业分业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设立银监会,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设,提高了银行业监管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六)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居民收入和消费继续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O1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158元,实际增长2.5%。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7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689亿元,同比多增2655亿元。在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的基础上,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居民用于汽车、通讯和住房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2102亿元,同比增长44.8%,其中个人购房比例达91.2%;轿车销售84.3万辆,同比增长82.4%,其中个人购车比例在60%以上。6月末全国电话用户4.7亿户,比去年末增加5186万户。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年初中央专门听取了做好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工作的汇报,下发了有关文件,并向各地派出督察组检查落实情况。各地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在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针对部分行业和个体经营者受非典影响,经营困难、收入下降的情况,国家及时出台税费减免、稳定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中央财政减免了18项税费、15项政府性基金,各地也根据自身实际,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截止到6月底,全国有2183万人城镇居民得到了低保救助,比去年底增加118万人。
   
  中央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10多个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具体操作办法。到6月底,全国332个地级城市中,有281个已出台了再就业政策具体实施办法。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呈现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势头,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成绩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上半年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表明中央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和力度,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累积效应进一步显现的结果;是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同时,上半年的实践也展示了我们党面对突发事件的强大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进一步丰富了我们有效应对危机、在复杂局面下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经验,经验是十分宝贵的。

                      据《宏观经济研究》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