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注意我国宏观经济的非均衡问题

   2003-05-08 宏观经济研究, 国务院宏观经济研究, 国务院

84

  从1993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开始,需求问题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我们认为,需求问题是重要的,但必须联系供给问题来考虑。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主要矛盾,是供求非均衡问题。
   
  (一)
 
  让我们先简要分析一下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现状。
  先看消费和需求方面: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收人偏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农村还有近半数的劳动力等待转移。全国的失业人口和失业率在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许多人对就业和收入存在后顾之忧。其次,从近年和当前的市场供求现状和统计数据来看,住房、汽车、通讯、医疗、教育和旅游等需求多年来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水平。以住房为例,在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有6280元人民币(2000年)的情况下,一套100m2左右的住房国内的平均价格为30~40万人民币,远远高出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第三,从市场消费需求的结构、热点与动向看,家用电脑、通讯器材和汽车等均保持成倍的增长,教育支出是家庭收入的主要开支。而这些并不是一般的最终消费,而是家庭和社会的生产性消费,它势必会引致一系列的需求,于是“乘数效应”会连续扩大,这说明我们国内的需求弹性很大。
  再来看生产和供给方面:首先,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环境脆弱,许多产业设备落后、技术陈旧,靠资源的高投入、环境的高消耗和产出的高成本来生产,即人们常说的“三高(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性经济”,许多行业增产不增收。其次,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不合理,该大的不大(如众多的小玻璃、小造纸、小水泥、小火电、小煤矿),该小的又不小(如中、小企业发展不起来)。第三,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低效率生产和市场组织管理问题。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严重的、行政性的生产和资源垄断,暴利生产,粗放经营,以及众多产品的无序竞争。人们需要的生产跟不上,过剩的又继续大量供给,知名品牌的产品不多,假冒伪劣商品随处可见。如此低效率的生产和供给怎么能有高质量的实际增长,又怎么能提高人们的实际收入和需求。
  综观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的基本状况,不难看出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高增长低就业、高增长低效益的非均衡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低效率的生产与有效的社会需要之间的非均衡。如家用电器和一般生活用品供给过剩,而住房、汽车、医疗和教育则供给不足。二是受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两方面约束的需求与低效率供给之间的非均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和收入保障不力等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广泛的关注。三是工农业过剩劳动人口的增长与生产增长之间的非均衡。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仍有1.5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城乡每年又新增劳动力800多万人,供需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四是人日增长与资源、环境对就业容量之间的非均衡。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的1/4,人均森林占有率不到世界的1/5,资源环境与就业容量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五是经济发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需求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非均衡。如劳动者收入和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行政性垄断和垄断形成的高成本不断制造着生产和消费的非均衡。
   
  (二)
 
  多年来,人们往往只看到需求对供给和增长的作用,而没有注意生产和供给对需求的反作用。就宏观经济而言,需求与有效率的生产是分不开的。首先,有效率的生产能力越大,社会创造的实际财富和实际收入就越多,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也就越大。其次,有效率的生产可以进行成本、品牌和质量的创新。成本低价格自然就低,价格低就会扩大需求。品牌好就有市场。质量高就有市场信誉。有效率的生产还可以节约资源,吸收更多的劳动,扩大就业。第三,有效率的生产可以通过新兴的产业发展和新兴的技术创新满足社会新的需求,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供给与需求创新。可以说,有效率的生产形成的有效供给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和社会稳定运行的根本。我国是市场容量巨大的消费与投资需求大国,但又是人口多资源少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国情要求我们的生产必须节约资源、密集使用劳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努力实现高质量的供给,从而达到高就业、高产值、高收入。
   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需求问题不是一般的供给过剩,而是我们的生产中,由于产品的结构、品种和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技术创新缓慢,生产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效益低下,这些就最终导致了全社会的增产不增收,增长不增加就业,形成了宏观经济的不均衡。在一个生产落后、传统产业太大和存在着巨大失业群体的经济社会里,在一个人力资本短缺和技术落后的生产体系中,难以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和均衡。因此,必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非均衡问题给予充分注意,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
 
  要实现国民经济中的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有效均衡,除了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外,必须促使所有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在人们都注意到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在解决我国就业矛盾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意义,我们认为,发展农业和制造业是解决我国经济均衡增长的根本措施,是其它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保证。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无须我们在这里赘述。“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我国农业的发展在解决就业和经济增长中的潜力还很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1/4,产量占世界1/5,可我们还每年要花费10多亿元人民币,去国外购买高淀粉含量的马铃薯以满足食品加工业的需求。目前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O0万公顷,如果按1.5吨/公顷计算,我国马铃薯总产量将达到7500万吨。如果我们马铃薯加工能力达到总产量的30%,即年加工可达2000多万吨,那么加工产值将达到140亿元人民币。红薯在我国每年种植面积达1亿多亩,年总产量1.8亿吨,占世界的80%以上,经过深加工后,可使其价值增加20多倍。有资料曾就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红薯、花生等农产品作过统计分析,如果按增值效益计算,仅就这几项及其产业链的产值,就可以增加上万亿元,从而大大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的加工业在国际上还有一定的竞争力,但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我们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人力资本和技术奇缺。我们生产的轿车,其发动机60‰是进口的,高档轿车的发动机和关键部件设备则全部进日。食品加工业的生产线和高级生产设备目前仍主要是进口。国内几家效益和品牌较好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其消毒设备和生产线都是从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进口。我国工业生产中的高级车床和高精密加工所使用的设备,科研中使用的高级设备和仪器绝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而统计和研究证明,汽车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拉动比为1:8,飞机制造业则是1:14。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制造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扩大有效需求,促使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据《中经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