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末,湖北省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吨L-丝氨酸装置已连续两个月稳定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国内唯一规模化的L-丝氨酸生产线已突破技术瓶颈,并将改变少数外国企业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12月23日来自八峰药化的消息,该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投资,力争将产量翻番。
八峰药化技术负责人介绍,年产300吨L-丝氨酸生产线是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但自2006年建成以来一直存在发酵生产不稳定等技术问题。科研人员反复实验探索,重新构建、培育、筛选、优化了适合生物转化的高活性菌株,并提高三大主要化学原料的纯度,即盐酸由35%提高到80%,氢氧化钠由90%提高到99.0%以上,限定甲醇杂质含量,攻克了生物转化等关键技术难题,使L-丝氨酸发酵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将倒罐率即不合格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该生产线的稳定达产有效地平抑了国内丝氨酸市场价格。此前,只有日本、德国和美国企业掌握丝氨酸生产核心技术,产品在中国市场售价高达70多万元一吨。八峰药化产品投放市场后,迫使这一价格拦腰降至35万元。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约750吨,八峰药化300吨级装置稳定达产后,可极大缓解国内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如果该公司“十二五”扩产顺利,无疑将为下游医药、化工、化妆品用户带来更大福音。如今,八峰药化生产的L-丝氨酸不仅俏销国内,而且远销德、美、英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八峰药化于2001年承担了湖北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生物转化生产L-丝氨酸。他们研发构建的工程菌带有传代稳定性基因,而且经诱变获得了无SD(基因工程菌)活性的菌株,技术成果属国际首创。在中试时,多项主要工艺指标如底物浓度、转化率、产品提取收率等均高于国内外现有水平。继2002年完成小试、2004年完成中试并形成50吨L-丝氨酸产能后,八峰药化于2006年建成了300吨级生产线,但是放大生产后一直存在技术问题,产能未得到有效发挥。此次八峰药化与武汉大学开展合作,终于破解了关键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