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中石化巨亏数据存疑

   2011-12-26

33

岁末年终,又到央企财务决算时刻。

在12月19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王勇透露,由于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倒挂,导致企业炼油和天然气进口业务继续大幅度亏损。

如果按照这一口径和过去的惯例,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以下并称“两桶油”)继续获得补贴,应不属意外。

“两桶油”亏损多少?要想有一笔各方都能接受、分歧不大的明细账,且不至于引起较大的争议,可能并不容易。

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1~9月,国内炼油行业净亏损11.7亿元;中石油(601857.SH)、中石化(600028.SH)三季报披露显示,前三季度炼油业务亏损合计661.49亿元。

两项数据简单合并后,就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两桶油”之外的石油炼制企业,在2011年前9个月中赚了649.79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两桶油”占据了国内总炼油能力的七成左右。

“巨亏”多少?

10月28日,中石油、中石化联袂亮出了前三季度的报表:前三季度,中石油盈利1034.37亿元,中石化净赚599.60亿元,合计1633.97亿元,占到了2304家上市公司总利润的一成多。

数据显示,“两桶油”炼油板块再度出现亏损:前三季度中石油炼油业务亏损415.39亿元;中石化炼油业务亏损246.10亿元,两家合计亏损661.49亿元。

“炼油亏损是政策性的,非市场决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邓郁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滞后,国内与国际油价不完全接轨造成价格倒挂是亏损的主因。

而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发布的《9月份石化产业经济效益增速平稳》报告说,9月当月,炼油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约4亿元;1~9月份,炼油行业受全年原油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影响,净亏损11.7亿元。

在中国炼化市场,“两桶油”占据着较大份额。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石化炼油能力为2.3亿吨,中石油约为1.8亿吨,全部地方炼化企业产能之和为1.7亿吨。“两桶油”占据了全国总炼能的七成左右。

如果依据“两桶油”的报表和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发布的数据进行简单合并计算,意味着,“两桶油”之外的石油炼制企业前9个月赚了649.79亿元。

“地炼规模小,产能分散。中石油、中石化炼厂规模一般在千万吨以上,地炼只有几百万吨,处在淘汰边缘,不可能有600多亿元的盈利。”地炼企业较多的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一名干部说。

“对比往年,2011年的炼油市场形势还算可以。各个企业实际成本、炼油设备不一样,利润率有多高不好讲;但中石油、中石化不至于盈利水平还不如民营企业吧。”山东利津森化化工有限公司经理王化芹表示。

来自国家发改委官网的消息说,2011年5月份炼油行业由盈利转为亏损,6月份亏损额为年内新高,7、8月份亏损有所缓解,9月份炼油业再度实现盈利。

“统计口径”

面对外界对三季报数字的质疑,中石化立即做出回应。中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称其“经过国际审计毕马威公司进行审计,我们国内会计组织跟国际会计组织都已接轨”。

黄文生认为,炼油板块业绩不佳,很重要的原因来自成本问题。中石化82%的原油来自公司外部,原油按照国际价格购入,而成品油销售对象大部分在国内。成品油销售收入减去炼油成本后,每吨亏3.81元。

这个说法,没有完全打消外界的疑虑。质疑者用简单的类比方式提出问题:地方炼厂的原料成本更高,而他们为什么没亏损?

在现有石油流通管理体制下,民企被限制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且没有原油进口权。地方炼厂获取油源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两大石油公司配产的原油,目前是每年179万吨;二是收购的油田散油,主要是一些边角料和油贩子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的原油;第三种是从国外进口燃料油——这是地炼最主要的原料来源。

“燃料油,就是原油渣子。原油蒸馏加工后,留下的还含油的残余物,主要做发电、锅炉燃料用。因已拔过一道,燃料油跟原油比,出油率差远了。”王化芹介绍说。

不仅如此,其实燃料油进口价格还高于原油。王化芹举例,山东地炼大量进口的俄罗斯M100燃料油,目前运到价为每吨6400元;而胜利油田11月份原油报价是每吨5800元,两者相差600元。

油源品质差、成本价格高,地炼企业的盈利从何而来?

卓创资讯原油及燃料油组主管吕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国内、国际油价倒挂下,单纯炼油是会亏损;但下游深加工的化工产品是可以赚钱的。一般的主流炼厂,成品油和下游化工产品比例大概是3:2,也就是说,一吨原油的产品60%是汽柴油、40%是化工产品。炼油的亏损,可以由化工产品的盈利来弥补。”

在这个行业,吕斌有着6年的工作经验。他说,2010年地炼大部分时间在亏损,但2011年形势很好,山东地炼企业的开工率增加了5%~40%,“地炼通过延长产品链、对炼油产品深加工,整体算账可以保障盈利,2011年的盈利比上年高”。

反过来细究“两桶油”的财报,可以发现:其财报中的炼油,未包括化工、销售部分。

这样,“炼油巨亏”,是统计口径的选取角度,计算的只是炼油环节的业务。

以中石化三季报为例。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中显示,三季度中石化炼油亏损246.10亿元,但是化工盈利227.51亿元,营销及分销盈利319.58亿元。

“亏钱还是赚钱,看你的账怎么算。否则地炼怎么活?”前述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干部说,对“两桶油”这样的全产业链巨头,其中一环的亏损数据,还不足以反映全貌。

全产业链视角下的盈利

2011年三季报显示,中石油前三季度共生产油气当量产量9.593亿桶,同比增长5.1%;其中海外油气当量产量0.929亿桶,同比增长22.6%。前三季度勘探与生产板块共实现经营利润1607.91亿元,同比增40.4%。

如果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看,上游业务的巨额利润,不仅可以抵消炼油业务400多亿元的亏损,还能确保中石油超过千亿的盈利。

按照石油产业链条,“两桶油”大致区分为上游的勘探、开发板块,中游的炼油、化工板块,下游的销售、服务板块等。炼油环节的利润,可以简单计算为“炼油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对上游原料的购买成本,再扣除加工成本、税费等”。

其中的原料成本价格,对炼油利润大小至关重要。

“两桶油”上游板块生产的油气,大多供应给了中游的炼化企业做原料。原料供应价格高低,调配着上下游板块的盈利水平:上游企业供应给炼化企业的原油价格高,则上游企业暴利、炼化企业亏损;上游企业供应给炼化企业的原油价格降低,则上游企业利润减少、炼化企业盈利增多。

“两大石油公司的做法,是有一个原油供应的内部结算价。各个油田的油品不一样,价也不一样。中石油供应给中石化的原油,也是按照这个价格走。”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信息资源开发中心某专家告诉记者。

以大庆油田为例,其挂靠油种为印尼的辛塔油价。基准价的计算方式是,以辛塔原油上个月26日到当月25日为时段的现货均价,作为下个月大庆油结算价的基准价。在基准价基础上,换算桶吨比、汇率并加上贴水,就得到了国内原油不含税的结算价。

结算价挂靠国际油价,并不能真实反映国内油气开采的成本。事实上,“两桶油”在国内的油气开采成本要低于这个价格。

“国家对国有石油企业的石油资源与土地投入,基本上仍延续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低价甚至免费供给。三大石油公司原来占有的油气资源是国家无偿划拨的;近年来新增的油气资源虽然要付相当的费用,但费用低于国内市场合理定价、更低于国际石油公司的支付价格。”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这部分国内资源,在几大国有石油公司所加工的原料来源中,所占比例不至于可以忽略不计。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5.2%。这说明,中国自产原油占到约44%。根据国家能源局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自产原油总量为2.03亿吨。

这约2亿吨国产原油,通过内部结算价的方法卖出的是国际价格,其利润体现在上游勘探、开发板块;对炼油企业而言,其购进的原油虽是国产,却是国际油价,生产出来的成品油价格又因价格管制,不完全与国际接轨,存在“高价进、低价出”现象,炼油环节的亏损在所难免。

而原国家计委1998年出台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中规定,“两桶油”内部油田和炼厂之间购销的原油价格,由集团公司自主制定,“购销双方协商的基本原则是,国内陆上油田运达炼厂的成本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基本相当”。

寻求“完整的改革”

国资委发布的央企2010年“成绩单”上,中石油以1241.8亿元净利润,在120家央企中居第一,中石化以721.2亿元盈利位居第四。

“两桶油”也一再获得政策补贴:中石油2010年获财政补贴15.99亿元,中石化获3.21亿元。

查阅“两桶油”昔日年报,此前也有过补贴:2006年、2007年,中石化分别获得50亿元和123亿元补贴;2008年,补贴中石化503亿元、中石油157亿元。

有社会人士认为,这是“两桶油”以炼油板块亏损来谋求财政补贴。作为两家上中下游一体化企业,从全行业、全产业链看,“两桶油”的盈利明显且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陈永杰说,“如果一个公司只从事石油加工生产,出现亏损属于政策性亏损,有理由呼吁国家要么进行亏损补贴,要么提高成品油价格;如果一个公司从事上中下游全行业业务,各个环节总体盈利,且盈利率还不低,就没有理由要求国家对亏损环节进行补贴”。

对此,邓郁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政府之所以对“两桶油”给予财政补贴,是因为亏损原因在于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政策,“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当国际油价高涨时国内油价常常调整不到位,即使是调整也常常滞后于国际油价,两大石油公司的炼油业务由此而出现了亏损”。

中国石化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王孝峰认为,“两桶油”炼油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进口原油价格比较高,按理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也需要相应上涨。“但是,由于国内通胀压力,国企有着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因此管控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不上涨,以避免油价上涨传导到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

“非市场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就用政策性补贴来弥补。”邓郁松说,给予两大石油公司适当的财政补贴,有利于发挥其积极性,在国际、国内油价倒挂时保持较高开工率以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国企也是企业,有着盈利的要求。长期让其承担政策性亏损也不现实。财政补贴只是临时性的措施,不是制度化的。”王孝峰说,“但这种做法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邓郁松也认为现有的制度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应培育出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在他看来,目前的油价管理体制,实际是一种“双轨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非可持续状况——原油价格实现了国际化,成品油定价机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还是管控价格。

采访中,不少专家亦认为,给予“两桶油”炼油业务一定的财政补贴,的确也有一定合理性。

“当下最紧要的,是应改进油价国际接轨机制,推进石油管理配套改革。”陈永杰说,“应改进单纯对炼油环节亏损进行财政补贴的办法,即使炼油环节亏损,只要石油企业的上中下游不亏损、全产业链不亏损,就不要对石油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此外,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暴利税),适当提高现行征收标准,减少石油企业采掘环节的暴利”。

“石油价格与国际接轨,走市场化道路,改革方向是对的。但如果石油行业整个管理体制不改革,只推进石油定价单项改革,就不是完整的改革。”陈永杰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华为擎云深圳授权店落地,科技赋能千行百业 曙光云全栈式安全解决方案 保障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联合海康威视发布融合光谱煤质快检技术 dss+谢荣军:咨询公司需要从提供建议转变到建议的实施和落地
埃克森美孚中国重装亮相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助力矿山向绿向智 迈向美好未来 共话新质生产力,开启商用新篇章 华为擎云商用终端政企园区店正式落地!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