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零时,三峡工程成功下闸蓄水,6月10日,蓄水达到第一阶段目标135米。从此,工程开始进入收获期,中华民族百年梦想即将实现。滔滔的长江水将化成中华民族的滚滚财富,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效益。
电能照亮半个中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不久前发布了《2003年电力供需形势预测报告》,预计我国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将在9%-10%之间,高于GDP的增长率。目前,全国16个省市电力紧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电网经常拉闸限电。以广东省为例,今年第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就激增18%,8个市已被迫实施错峰用电。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度,相当于10个大亚湾核电站。以每度用电创产值6元计算,三峡水电站创造的产值高达5082亿元,约为目前中国GDP(10万亿元)的5%。今年发电量将达到55亿度,这些电力将送往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八省市,明年三峡电力供应将新增广东。从现在起到2009年,三峡工程差不多每年都有4台机组投产发电,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葛洲坝电站。到2009年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全部运行时,三峡地区将成为全球设备最先进、技术最领先、站线最密集的直流输电中心和全国电网中心,它将集中为经济发达但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供电,其电能照亮半个中国,拉闸限电现象将从上述地区彻底消失。
运力相当于六条铁路
发展水运可以不占或少占地,运输成本只是铁路的1/2、公路的1/3,每马力运量比火车多2至4倍,比汽车多50倍,比飞机多100倍,而每公里航道的投资只是铁路的1/5至1/3。长江横跨中国南方11个省区,长江流域是我国开发条件最好、经济实力最强、潜在优势最大的流域经济带,其钢产量占全国66%,发电量占全国40%,沿江汽车工业带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产业群,而且还有丰富的煤炭、磷矿、铁矿等资源。但长江这一“黄金水道”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由于从宜昌至重庆660公里长江航道80%以上处在急流、险滩、浅滩之中,目前只能行驶1500吨级船队,其运输能力还不及一条铁路。随着蓄水的成功和水位进一步提高,大坝上游江段的所有碍航险滩将永远消失,加上航道拓宽、水流变缓,通航条件将全面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畅行无阻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长江的年运输能力提高5倍左右,相当于大约6条铁路的运力。
千年洪患成为历史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从汉代至今的两千年间,长江共发生洪灾219次,大约每10年一次。“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使万里长江上最为险要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洪患将成为历史,长江中下游12.5万平方公里平原地区的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将获得根本改善。
旅游迎来巨大机遇
200公里长的三峡以山峰险峻、水势磅礴、风光绮丽和名胜古迹众多而成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即使三峡库区水位升至175米后,受淹影响的旅游景点也只有39处,仅占三峡库区旅游景点的13%。蓄水在淹没库区少部分旅游景观的同时,也使三峡沿岸数以千计的旅游新景观浮出水面。由于长江交通变得通畅,这些久藏深闺的景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开发机遇,促进三峡旅游方式由单一的游船观光游向水陆结合游、观光与度假结合游、平湖与峡谷风光结合游、峡谷漂流与溶洞结合游等转变。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近年正成为中国接待海外游客增长最快的城市,三年来接待海外游客的数量年均增长达80%。
库区脱贫迈向小康
三峡库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差,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重庆市近90%的绝对贫困人口都集中在三峡库区。三峡工程的兴建给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良机。三峡移民十年间,库区12个主要移民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倍,工业总产值增长3.3倍,其中工矿企业利税增长4.8倍,财政收入增长4倍以上。库区13个全淹和部分半淹的城市、县城已基本完成复建,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公益事业等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三峡工程极大地促进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国家陆续在库区及其上游批准实施了一大批环境保护项目,如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大大改变了库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有力促进旅游发展,吸引外来投资。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将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大步迈向全面小康。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