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促进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非典‘疫情期间,全省上下一手抓‘非典‘防治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努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使全省工业生产在有效抵御了‘非典‘疫情的负面冲击后,不仅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而且经济效益总水平不断上升。当前,在全国工业发展步伐普遍加快的背景下,工业生产提速动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我省工业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因此,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加大投入,盘活存量,内引外联,培植新的增长点,是确保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安然度过‘非典‘疫期,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1、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但增幅趋缓;轻重工业呈现轻工业增长加快,重工业增速回落的格局。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56.28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增速减缓1个百分点,与1-5月份相比增速略有回升。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05.63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与1-5月份相比回升1.4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50.65亿元,同比增长13.1%,与一季度和1-5月份相比增幅分别减缓2.5和0.6个百分点。
2、非国有企业增势强劲,‘三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86.98亿元,同比增长29.4%,增幅居各类经济成分的首位,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高于国有企业增幅26.4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1%;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7.58亿元,同比增长15.7%;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65.6亿元,同比增长11.3%。
3、工业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结构呈现新的变化。今年上半年各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的增长幅度均高于33%;其中1-6月份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80.97亿元,同比增长35.1%。出口结构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是冶金行业出口恢复活力。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8.8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2倍;对全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2.2%。二是通信设备制造和化工行业出口增势强劲。1-6月份,全省通讯设备制造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8.46亿元,增长62.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8.66亿元,增长43.2%;以上两大行业对全省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5%和12.4%。三是作为我省工业出口两大巨头的纺织、服装行业对出口的支撑作用正逐步减弱。上半年,我省纺织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6.9亿元,同比仅增长17.6%,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服装制造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3.89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
4、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形势良好。在列入统计的370多种重点产品中,处于增长状态的有264种,增长面为69.8%。主要品种均有较大涨幅,其中,机制纸(23.5%)、塑料制品(28.7%)、化学纤维(25.7%)、金属切削机床(76.8%)、轿车(83.4%)、家用洗衣机(24%)、电子元件(78.6%)、移动电话机(452%)、显示器(174.2%)、复印机械(24.7%)等产品生产量的增长均超过了20%。纱(19.8%)、原盐(14.6%)、饲料(11%)、化学原料药(14.1%)、化肥(13.3%)、水泥(17.2%)、钢(13.2%)、房间空调器(12.7%)、发电量(10%)等产品生产量的增长也在10-20%之间。
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开始呈现恢复性快速增长。在经历较长的滑坡期后,今年上半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现快速复苏迹象;1-6月份,全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7.2亿元,同比增长46.9%;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幅349个百分点,增速居39个行业大类之首。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74.1%;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41亿元,增长197%;电子元件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67亿元,增长30.7%。
6、重点地区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依然明显。1-6月份,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比重较大的武汉、襄樊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02.74亿元和64.98亿元,同比增长14.1%和18.5%,快于全省工业增速2.1和6.7个百分点。两市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7%。
(二)企业实现利润及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总水平逐月提升,并创开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1、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增幅略有回落。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4.97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但比1-4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2、产销率逐月稳步提高,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产销衔接趋好。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544.47亿元,同比增长16.3%,产销率97.2%,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分别高出1-5月和年初0.5、1.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销率分别为98.3%、97.7%、98.4%,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0.5和1.2个百分点。
3、企业实现利润继续较快增长,多数行业利润明显增加。1-5月份,全省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9.92亿元,比上年同期新增利润31.21亿元,增长64.9%。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7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9倍;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66.58亿元,同比增长72.3%。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的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占行业面近7成。新增利润最多的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新增利润12.02亿元,增长57.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增利润8.24亿元,增长33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新增利润2.92亿元,增长49.7%)。以上3大行业新增利润占全省工业新增利润的74.3%。
4、总体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多项效益指标明显优化。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9.5%,与1至2、3、4月份相比分别上升了237、1.41和0.23个百分点,为开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构成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7个单项指标中有5项指标呈现出不同程度优化,与1-2月份相比,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贡献率、产销率分别上升1.34、0.1和0.94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加快0.1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2.5%。
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但降幅缩小。1-5月份,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1667亿元,同比下降15.1%,降幅比1-4月份缩小2.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2.72亿元,同比下降21.1%;大中型亏损企业亏损额11.7亿元,同比下降21.7%。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长后劲贫乏,主要体现为‘一缓一弱一不足‘。
一是重点地区发展滞缓。从上半年全省各地工业生产增长情况来看,增幅在15个百分点以上的仅4个地区,分别是襄樊(18.5%)、随州(24.7%)、仙桃(15.5%)和潜江(17.3%)。与一季度相比,增速提高的有8个地区,增速降低的有9个地区。三大重点地区武汉、襄樊、十堰的工业生产自一季度以来更是逐月回落;与一季度和1-5月份相比,武汉回落1.4和0.5个百分点,襄樊回落7.6和1.2个百分点,十堰回落7.8和0.2个百分点。其中,十堰市工业生产全面下滑,上半年同比降幅已达5.6%。
二是主导行业拉动力减弱。虽然汽车、黑色冶金、化工、纺织和电力组成了我省工业的支柱行业群,但核心主导行业基本上是汽车制造业‘一业独大‘。汽车制造业的走向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运行的风向标。今年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02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较1-5月份回落1.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13.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93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较1-5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14.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一季度的40%降为21.3%。
三是骨干企业动力不足。从全省产值50强企业的情况看,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27家,12家企业呈负增长;其中,武汉邮电科学院同比下降41.1%,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同比下降10%。此外,50强的10家东风系企业中,有7家低于全省平均增幅,6家负增长;其中,东风系龙头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产值(不变价格)下降7.6%,据计算直接影响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回落0.4个百分点。
(二)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偏低,各单项效益指标与全国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我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下近几年来的新高,但与全国相比,仍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1-5月份,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85%,高于我省9个百分点;从7个单项指标来看,我省均低于全国;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低1.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低1.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高出2.9个百分点(逆向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慢0.2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低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低5.6%,产品销售率低0.2个百分点。由于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升速度加快,上半年我省与全国的差距在一季度的基础上又扩大了6.04个百分点(一季度的差距为2.96个百分点)。
(三)产成品资金增长过快,三大行业增库明显。
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企业物流和销售环节受阻,销售收入难以实现。5月末,我省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214.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67亿元,增幅10.1%,增幅比4月末上升4.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新增产成品资金8.8亿元,同比增长21.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增产成品资金2.21亿元,同比增长14.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新增产成品资金2.05亿元,同比增长43.3%。以上三大行业新增的产成品资金占整个工业新增产成品资金的66.4%;与4月末相比,三大行业的增幅分别上升了2.1、5.9和51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由降转升)。
(四)投资不足,缺乏新的增长点。1-5月份,全省完成投资额总额336.24亿元,同比增长14.3%,低于全国平均增幅17.4个百分点,仅占全国投资总额的3.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9.88亿元,增长9.4%;更新改造投资7212亿元,增长23%;分别低于全省增幅19.3和14个百分点。1-5月份,全省完成工业投资149.72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低于全国32.2个百分点。
三、对促进下半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下半年,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随着新东风的正式挂牌以及三峡工程即将并网发电,我省工业经济运行将出现两大新亮点。这无疑会加速推动全省工业经济脱离当前疲弱状态,恢复增长活力。但要保证下半年及今后工业经济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应注意加大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力度:
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工业化意识,大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紧紧围绕推进工业化进程来调控工业经济运行。
二是要加强销售,降低成品库压,确保订货。这是下半年工业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影响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非典"因素正在逐步减弱,但对其滞后影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首先,各级政府要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促进销售和订货工作,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比如,要积极解决交通运输不畅的问题,以缓解企业因运输受阻而造成的停工待料和产成品积压损失;有计划地在各地组织一些大型的订货会或促销会,加强供需双方的联系;也可以组织一些出口大户企业走出去,主动争取一些出口订单。其次,从长远来看,要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商务活动,拓宽销售及订货的渠道和方式,增强企业应对和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要加快推进工业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长点较单一、增长面较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运行的特有现象。要改变我省工业增长主要靠单极行业,少数企业,部分产品以及个别地区带动的被动局面,必须彻底调整和优化工业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加快与工业结构调整有关的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的资金支持,做大做强一批重要骨干企业。大力推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兼并联合、优化重组,要抓紧中小企业改革进程和发展民营经济,培植出一批优势中小企业群体。
四是依托强势企业的辐射优势,积极引导和扶持相关行业链的发展。其一是充分利用新东风覆盖面宽、渗透性强、倍增效应大的特点,积极发展上游汽车配件行业。以此为契机,通过加大整顿、规范、重组的力度,彻底改变我省汽配行业结构趋同、规模小、布局散、秩序乱和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现状,促进汽配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二是利用三峡工程的能源优势,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化工等高耗能工业,形成我省特有的高能耗产业群。
五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要继续加大对重大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投入。在投资环境上,应对重点行业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投资方向。同时,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资金来源单一问题,鼓励民间资金投资传统产业的改造。在投资项目上,既要关注重点大项目,同时也要在不违背工业结构布局合理性的前提下,重视那些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及早形成生产能力。不仅要抓紧外延式增量项目,而且还要注重内涵式改造项目,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发挥企业的存量优势,用最先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武装、改造现有企业。
六是抓住有利时机,开拓国内外市场。抓住市场需求热点,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组织好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在重点扶持汽车、钢铁、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通信设备、机电产品和其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据《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