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

   2003-08-12

78

  毫无疑问,现代化是人类文明长河的最新篇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现代化规律和特征的认识,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一般认为,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是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是,世界现代化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虽然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在20世纪后50年里,从50~6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研究,70~80年代的后现代研究,到80~90年代的新现代化研究,现代化研究出现三次高潮,理论创新成果非常丰硕。 
   
  一、世界现代化研究的第一次浪潮 
   
  在20世纪50~60年代,一批美国科学家相继开展了现代化研究,并出版了一些著作,如《社会系统》(帕森斯,1951)、《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勒纳,1958)、《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阿尔蒙德和科尔曼,1960)、《经济成长的阶段》(罗斯托,1960)、《现代化和社会结构》(列维,1966)、《现代化的动力》(布莱克,196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1968)和以色列学者的《现代化:抗拒与变迁》(艾森斯塔特,1966)等,现代化理论基本形成。现代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不同领域的学者关于世界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成果的统称。学者们称之为经典现代化理论。 
   
  1、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般理论 
   
  (1)经典现代化理论关于现代化的定义。在经典现代化理论中,不同学派和不同学者对现代化的理解和定义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发生在先锋国家的社会变迁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欧美工业化国家已经进入发达工业社会。所以,当时的现代经济指工业经济,现代社会指工业社会,现代文明指工业文明。 
   
  显然,现代化既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状态,指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状态。经典现代化理论,一方面阐述了现代化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一方面阐述了现代化的结果——现代性,即已经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国家所处的状态和特点。 
   
  (2)经典现代化理论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现代化过程的阐述。虽然发达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具有不同特点,但具有一般特性。20世纪70年代,亨廷顿教授归纳了现代化过程的九个特征:①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只能与人类起源的变化和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变化相比拟;②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③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将联系并影响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④现代化是全球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现象;⑤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⑥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一切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或阶段;⑦现代化是趋同的过程,传统社会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现代社会却基本是相似的;⑧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向;⑨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在转变时期,现代化的代价和痛苦是巨大的;从长远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 
   
  (3)经典现代化理论同样重视关于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分析。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的结果。如果说,现代化过程是不断变化的,那么,现代性是相对稳定的。学者们把处于现代化以前的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归纳为传统性,把已经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国家的现代工业社会特点称为现代性;传统性和现代性是相对的,也是不对称的。不同学者对现代性的认识有一定差别,但现代性具有一些基本特征。现代性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表现,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现代主义、普及初等教育等。 
   
  (4)关于经典现代化发展动力的研究有大量文献。美国学者殷根哈特教授归纳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三种观点。其一是“经济发展决定论”,主张经济发展决定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推动力;受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影响较大。其二是“文化发展决定论”,认为是文化影响了经济和政治生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推动力;受韦伯“新教伦理和理性化”思想的影响较大。其三是综合决定论,认为现代化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5)经典现代化的模式。许多学者认为,经典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和路径依赖性,受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等影响。例如普尔教授认为,英国和美国现代化是由民主化和工业化推动的;法国现代化是先有民主化后有工业化;德国现代化是先有工业化后有民主化。东亚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的现代化模式与德国相近。布莱克教授将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分成七种模式。有人认为经典现代化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内源的”和“外源的”等。何传启把经典现代化分成创新型、跟踪型、嫁接型和学习型等四种模式。 
   
  2、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六个分支和六个学派 
   
  除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般理论外,如果按研究领域划分,经典现代化理论有六大分支,它们是社会现代化理论、经济现代化理论、政治现代化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文化现代化理论和比较现代化理论等,这些理论阐述了不同领域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如果按研究方法和特点划分,经典现代化理论可以分为六大学派,它们是结构功能学派、过程学派、行为学派、实证学派、综合学派(历史学派)和未来学派等,反映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分析。当然,六大分支和六个学派的划分是相对,但它们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学者和著作。经典现代化理论一般以国家为研究单元,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则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现代化,既是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也是重要补充。 
   
  我国学者在经典现代化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比较有影响的工作有: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领导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代表作是《现代化新论》;华中师范大学章开沅教授领导的“中外近代化研究”等。 
   
  3、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 
   
  经典现代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完美无暇的理论,并受到许多批评,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批评之声此起彼伏。首先,经典现代化理论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如现代化概念的时间不确定、内涵的宽泛和偏见(对部分国家和富人有利),现代性和传统性概念的模糊、主观和不对称,现代化理论的笼统和滞后等。其次,现代化的副产品——“现代病”。在现代化过程中,既有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有一些新问题产生,如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破坏、贫富差距问题、工作技能老化、家庭和伦理问题等。其三,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经典现代化理论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有人因此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实用性提出质疑。 
   
  二、世界现代化研究的第二次浪潮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工业国家已经完成经典现代化,开始迈入经典现代化以后的发展阶段,有人称其为“后现代” 。学者们注意到三个现象,(1)工业经济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顶点,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发展已经从工业化转入非工业化轨道,工业经济比重持续下降,服务经济比重持续上升;(2)工业社会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发达工业国家社会发展开始从城市化转入非城市化(或逆城市化)轨道,城市人口向郊区和乡镇迁移;(3)工业文明不是文明进程的终结,发达工业国家没有止步不前,它们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超越工业文明阶段。显然,经典现代化理论不能解释这些新发展。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冠名的各种学术思潮在美欧国家广泛传播,后现代化理论是对这些思潮的简单概括。后现代化理论(Post-Modernization Theory)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关于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化研究的一个思想集合。德国学者贝克教授认为后现代化是“第二次启蒙” 。 
   
  1、后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后工业社会。1973年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教授推出《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认为在今后30年至50年间将看到“后工业社会”的出现。他从五个方面刻画后工业社会[8]:①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②职业分布:专业和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③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④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⑤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贝尔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包括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有着某些不同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的第一阶段。后工业社会并不会取代工业社会,而是消除工业社会的一些原有特征,增加一些新的特点。 
   
  (2)后现代主义。如果说,后工业社会描绘了后现代化理论的经济社会图景,那么,后现代主义反映了在文化领域后现代化与经典现代化的巨大差异。1979年出版的法国学者利奥塔教授的《后现代状态》一书引发了后现代主义热潮。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的一种思潮,它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现代性和现代化运动的种种问题和局限性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没有统一的定义,也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后现代主义者的思维方式以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性为特征。根据后现代主义者的一般性倾向,罗斯诺教授把他们分为怀疑论后现代主义和肯定论后现代主义,格里芬教授提出了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分类。一般而言,怀疑论和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是反现代化的;肯定论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化理论的组成部分。 
   
                           据《中国石油商务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