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及建议

   2003-05-20 国家统计局工交司课题国家统计局工交司课题

218

  世贸规则虽然主要是针对贸易往来而制定,但其影响所及却可以达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加入WTO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对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程度可能要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大的生产和出口部门,所受的影响无疑也将是最大的。
 
  一、加入WIO带来的发展机遇
 
  1.加入WTO使我国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制造业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出口。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40多个成员之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量的 80%以上。人世以后,我国将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还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成员方的特殊待遇。这些待遇一方面意味着多边的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有利于我国制造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多边最惠国待遇也有利于企业多方面开拓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赢得更多的国外市场份额。
 
  2.有利于推动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制造业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世贸规则的实质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市场经济规则,尽可能保护公平竞争。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传统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如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等,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推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配套改革,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促使全国及早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对于制造业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3.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引资国,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中国投资,制造业是最主要的投资领域。加入WTO以后,我国将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紧清理各类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投资环境将大为改善,对外资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利用外资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4.有利于解决贸易争端。在加入WTO前,中国只是世贸组织的观察员,有表态权而无表决权。在与别国的双边贸易中受到不公正和歧视待遇时,只能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在贸易基础和谈判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入世以后,中国将参加各个议题的谈判和贸易规则的制订,既有发言权又有决策权,有利于维护我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可上诉到世贸争端解决机构求得公正合理的解决。这样,我们就掌握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为制造业今后进一步扩大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1.内资企业立足未稳。我国国内资本控制的企业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但由于基础薄弱,经历市场竞争的时间又短,总体上仍处于立足未稳的状态: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尚未取得最后的成功;民营企业仍在成长之中,还未成为中坚力量。加入WTO以后,由于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国民待遇,内资的制造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和产品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形势更为严峻。现在,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越来越倾向于以独资公司的形式运作,它们本来在资金和技术上占有优势,现在又充分利用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因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内资的制造企业如果不能奋起直追,很可能形成一边倒的局面。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如果由外资控制的制造企业形成主宰局面,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能接受的。即使在高端产品的生产领域形成控制局面,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形成威胁。
 
  2.缺乏核心技术代价高昂。我国高技术企业多年来重模仿轻研发,普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将履行承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就意味着我国的高技术企业将为外国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付出大笔的使用费,这种情形在2002年我国DVD生产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争端中已经出现。DVD只是我国制造企业因缺乏核心技术面临尴尬处境的典型一例,其他需要向外国公司交纳高额专利许可费的还有很多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代价将越来越高昴,如果我国企业不能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越来越被动的地位。
 
  3.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世界贸易组织对各成员国的关税水平以及关税减让进程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对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措施相对就弱了许多。正因为如此,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已被各国越来越多地采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的最大受害者。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2年9月底,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共541起,影响出口贸易额高达160.5亿美元。其他名目繁多的技术性壁垒和绿色壁垒也在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非贸易壁垒给我国的产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措施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歧视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更强,因而具有比关税更为强烈和直接的保护作用。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并不意味着产品出口道路的畅通无阻,对于我国制造企业来说,如何认真研究应对各种非关税措施已是当务之急。
 
  4.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仅存的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尽管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是很友好的,但总有一些国家的组织和个人视强大的中国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时抛出中国崩溃论、威胁论等蛊惑人心。他们企图搞挎中国的阴谋以及为此付出的种种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加入WTO以后,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加剧,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三、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研究开发力度,突破科技瓶颈。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英明论断对我国制造业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虽然有较大提高,但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成就并不理想。我国制造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增加值率为26.4%,相当于美国的55. 3%,日本的72.5%,德国的57%。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关键技术和主要零部件受制于人。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还没有脱离“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低效循环,交的“学费”实在是太多了,技术水平不高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如果我们满足于“打工仔”的角色,甘于做一个二、三流的制造业生产国,也许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但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科技方面必须有所突破。没有一个国家在科技方面受制于人而仅仅靠劳动力便宜就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很庞大,并不缺乏科技精英,国外最尖端的科研机构里,华人的身影也很活跃。科技难以突破,关键是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资金投入不足。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扭转由行政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主导产业科技开发的局面。靠政府拨款必然造成科研单位动力和压力不足,投入也很有限。政府拨款应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应该走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的道路,谁投资,谁收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科技进步的动力和压力问题。其次,要加大研究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从研究发展资金占产值的比重看,我国制造企业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五到十分之一,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在广告投入上舍得花血本,动辄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但在科研开发上却十分吝啬,这种做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出发,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研究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尤其如此。第三,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侵权仿冒行为,这对调动保护企业科研开发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如果让不劳而获形成风气,企业乃至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动力就会逐步丧失。
 
  (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我国制造业的状况看,改造传统产业首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装备制造业,特别是电气机械、专用设备和普通机械制造三大行业。由于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主要是各行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因此装备制造业的水平上去了,其产品技术性能的提高必然会影响和带动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
 
  (三)加强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极为悬殊,虽然这种劣势被差距更大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所抵消,但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单纯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是靠不住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也将不断提高,如果一二十年以后劳动者的工资还像现在这样低,那就说明社会没有进步,制造业发展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因此,要保持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除了靠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外,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的职业技术标准虽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之中,但真正推广应用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我国各类技校和职业高中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城镇的初中生,大量城镇普通高中毕业和来自农村的制造业工人都没有受过很正规的技术培训,一般是简单培训一下就上岗,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自然会受影响。近年来,许多地方常有招高级技工难的报道,说明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今后,有关方面应在扩大培训面、严格上岗标准、加强考核评比等方面多下工夫,着力提高制造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打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今后我国的就业政策不应对制造业期望过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将是长期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动趋势看,我国制造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正趋于饱和。随着科技进步、资金有机构成提高和劳动者素质的改善,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不断提升,吸收就业的能力将进一步弱化。因此,今后的就业政策不宜对制造业寄予太多希望,以免影响制造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解决就业问题的希望还在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给内资企业以公平待遇。
 
  我国持续多年的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已经收到成效。但凡事应该有度,加入WTO以后,在内资的制造企业立足未稳、实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继续让外资企业享受超过内资企业的待遇是很不公平的,毕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最终还是要靠内资企业的发展壮大。综观英、美、日、德等国的发展历史,没有一家是靠外资企业支撑起世界制造中心的。根据部分学者的研究,我国现在每年发生的资本外逃数量惊人,这些流失的资本恐怕不能简单归结为腐败,有也只是少数,而内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有感于国内一些地方的不公平待遇而向国外转移资本才是外逃资本的主流。这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尽早消除内外资企业的政策差异,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条件。
 
  (五)正确看待地区差异,合理引导制造业的地区布局。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异很大,制造业发展存在地区落差是正常的。目前,东部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已经成型,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城市化的进展,制造业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还会继续,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应当正确看待这种趋势,加以合理引导,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各有特色的制造业地区布局。切忌为了缩小地区差距而人为地进行行政干预,在国内造成各类制造中心一哄而起。
 
  (六)关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很少,且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我国制造业的附加值较低,这就意味着创造同样的财富,我国要比发达国家消耗更多的资源,如果不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后劲将无法保证。值得关注的重点,一是要节约使用能源,及早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二是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三是减少并消除环境污染。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成效。
                       据《国有资产管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