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人们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也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完成这一目标,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一、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高全民的节能减排意识。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化工企业及其员工必须充分认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还必须要有法律来保证。要及时完善法律、法规,以此监督、规范企业和政府的行为。部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相距甚远,无视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二、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
(一)结合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技术改造
节能减排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化工行业必须以结构优化、产品升级为重点,强化源头控制;从改造和淘汰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入手,通过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产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相同的资源消耗下,获取更高的效益回报。
对于现有的高耗能、污染严重的化工生产工艺,应限期进行技术改造,达到节能减排指标。对于现有污染严重、又无经济实力治理、在结构调整中无技术改造项目的一些企业,特别是给化工环保背上包袱、又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农药、小染料、小油漆、小化工等,应坚决实行关停。
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品,应通过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实行大型化、集约化生产,减少污染点,缩小污染面。
积极推广应用新型节能、环保的化工设备,淘汰高能耗和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设备。
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区域工业布局的调整。应防止发达地区将带有严重污染的经济效益好、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或项目向中西部及经济落后地区转移。对于中西部及经济落后地区的化工项目,也应坚持高起点、新工艺以及“三废”治理与生产装置同时建设的原则。
(二)发展绿色化工,建立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21世纪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清洁生产主要强调:清洁原料和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广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是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
实行清洁生产,首先必须保证生产工艺是“清洁的”。新建化工装置必须使用先进技术,保证其工艺能够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对不能保证清洁生产的现有装置,就要进行“从头至尾”的技术更新和改造,以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作为考核目标。
发展绿色化工,建立循环经济,是实现化工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对节能减排也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追求物尽其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用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工业共生等手段有计划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寻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化、废物产生最小化,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三)加快化工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研究
科技进步是化工行业发展根本推动力,节能减排同样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要统筹规划,组织科研单位和人员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包括新产品、新工艺,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化工环保装置的建设
对于化工生产过程,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是难以避免的,对于这些污染物,环保处理装置就是控制其污染环境的最后一道防线。
环境保护项目属于公益事业,它通常不会直接、快速地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必须认识到,它又是化工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工生产流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单元。因此,在开展化工工艺技术研究的同时,必须保证对环境保护部分相应的投入。在化工项目建设资金中,应加大对环保投入的比例,为有发展的化工企业环保项目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以保证实现环保目标。对独立的环境保护的项目及研究,在政策、经费上给予倾斜和支持,以保证项目及研究的进程。
要加大环保投资力度。要落实好已有的环保资金渠道,合理使用征收的排污费。征收的排污费应与国家技术改造配合使用,由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加大返还比例,制定相关政策,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在污染治理项目上。
总之,面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严峻任务,要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