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国际油价的下跌似乎比上涨更为迅猛。纽约基准原油期价自7月11日创出147.27美元历史新高后即掉头向下,28日收于124.73美元,半个月内回落幅度超过15%。
于是,各种有关国际油价已出现拐点的论断纷纷出炉,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美国投资人麦嘉华认为,经济扩张周期已经结束,油价将回落至100美元左右。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主席哈利勒甚至预测,随着美元汇率反弹,油价可能降至70-80美元区间。
归纳种种油价拐点论的依据,不外乎全球经济减速甚至衰退导致需求下降、地缘政治缓和导致供应增加、美元升值、投机炒作资金离场等。然而,值得追问的是:原油市场供需矛盾短期内是否能化解?商品市场投机炒作风是否会戛然而止?高油价时代真的仅是昙花一现吗?
首先,如果油价下跌是全球经济衰退、需求下降引起的,那恐怕并不值得庆幸。目前看,虽然全球经济面临次贷影响持续、通胀形势严峻等考验,但增长基础仍在。事实上,无论是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还是中国、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近期都对明年经济增速表达了相对乐观的态度。
其次,从供需基本面看,国际原油供应偏紧,需求快速增加,供需平衡关系很脆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观。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今年6月份全球原油供需缺口已达40万桶。并且由于多年来投资开发不足,欧佩克目前有效剩余产能不足200万桶,仅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七分之一。由于此前的低油价建立在“吃老本”基础上,替代能源一时又难挑大梁,中长期内油价高位运行似难避免。
第三,旧有的全球能源协调机制屡屡失效,美欧主要需求方占据主动的格局已被打破,石油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今年以来,吉达会议等供需双方的多次协调均不欢而散,各国进而自谋出路,全球联手抑制油价上涨的能力进一步弱化。
把油价回落的希望寄托在美元走强上也未必实际。美元汇率如果反弹,以美元计价的油价通常会回落,石油市场投机资金也会减少。但在美国贸易逆差难以有效缩减、财政赤字继续高企、利率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美元的结构性贬值趋势似难改变。
此外,推动前期投机炒作的环境也未发生明显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原油期货价格暴涨是一种货币现象,原因在于美元泛滥。由于次贷危机后续影响仍难消弭,市场预期美联储即便年内加息,幅度也很有限。再加上股市、债市依然不稳,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因此很难说杀入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不会卷土重来。再退一步说,究竟投机炒作对油价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各方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从历史上看,随着夏季用油高峰及冬季取暖油需求高峰的到来,以及大西洋飓风季节对墨西哥湾石油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一年中的油价高点往往在下半年出现。
考虑到上述情况,判断油价出现拐点似显轻率,而认为高油价很快会时过境迁、恢复“正常”更是一种侥幸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会弱化各国应对高油价的心理准备,掣肘相关政策调整和战略安排。
高油价时代可能已经来临,油价或难见70-80、甚至50-60美元低位。对中国而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理顺资源价格机制、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制定应对高油价的长期战略也许当成为一项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