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油价再次调整可能性加大

   2008-09-02

79

    8月21日,2008年中国石油市场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就国际原油走势、石油市场政策、民营地炼企业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成品油定价问题引起多方关注,与会各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呼声又起。
    会上,专家分析认为,过去一个月内,国际原油价格从147美元/桶的高位上回落,最低曾触及到111美元/桶附近,巨大的跌幅已经打破了中期上升走势。本轮油价下挫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其内在原因是全球经济放缓导致的需求下降,尤其是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需求趋缓。但是受美元贬值、地缘战争和灾害气候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开始围绕120美元/桶上下大幅震荡。油价的短期和中期走势并不明朗。如果进入四季度,国际油价依然保持在120美元/桶附近,或者出现盘整后走高的情况,届时政府考虑加价的可能性加大。 
    专家表示,我国实际上在1998年和2001年实现了原油、成品油与国际市场的完全接轨。但是进入“十五”中后期,针对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政府综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以及社会承受力等多方面因素,开始对价格实施控制,也就是说定价机制未能执行。经过今年6月20日的大幅上调零售价,国内成品油价格依然和国际价格有平均1000元/吨左右的差价。而去年年底至今,国内的通胀压力较大。尽管从上半年的月均8%左右回落至目前6.3%的水平,出现了较好的势头。但是从绝对数字来看,通胀水平依然偏高。如果此时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接轨,短期内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综合考虑供求压力的变化,下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调整的可能性将更大。专家还表示,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落实综合配套以及鼓励采取创新机制解决问题。 
    国家能源局明确表示,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要按照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现正从政府控制价格体系逐渐向市场价格体系过渡,国内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将采取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办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