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不能改变资源价改决心

   2008-09-04

42

    油价下跌减缓了石化企业的成本倒挂压力,但是,资源价格扭曲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不应因此而中断资源价改。相反,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更果断地将资源价格理顺。人为压低资源价格而形成的隐性通胀终有一天会释放,现在则是释放的大好时机。
    近日,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挫行情。9月2日,纽约商交所WTI中质原油价格在跌破前期整理平台后继续向下,一度跌破106美元,离100美元似乎已指日可待。古斯塔夫飓风的强度低于预期这样一个小小的“利空”就让油价兵败如山倒,其实只不过是国际大商品市场进入熊市后的一个表象,其所透露出的丰富信息以及对国内经济决策的含义,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油价大跌意味着全球经济调整回归到了“经典模式”。2007年是全球经济上一轮经济扩张周期的结束期,在这一年的7月,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也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高通胀,但各国推出的紧缩措施对打击通胀似乎成效不彰,增长下滑的同时,通胀和通胀压力不见缓解,令 “滞胀”成为媒体的高频词。以油价为例,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初,大约是75美元,而到了今年7月份最高涨到了147美元,几乎翻倍,其他商品价格在此期间也都有一定的涨幅。如果从中国政府确定“双防”方针算起,油价也上涨了将近50%。
    这种非经典的经济调整,原因十分简单,就是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而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疲弱和流动性过剩,使得通胀不能与经济紧缩同步实现。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入后三分之一阶段,各方面对美联储收紧货币的预期升温,加之日本和欧洲经济濒临衰退边缘,美元进入升值轨道,“次贷因素”对全球调整的干扰已逐步消退,全球经济已经日益远离“滞胀”风险,而进入更为经典的调整模式———下滑(或衰退)与物价减缓同步的阶段。全球经济下滑终于在大商品价格上得到体现,而大商品价格又重新成为全球经济下滑程度的预测指标,两者的关系终于得以理顺。
    其次,对中国而言,油价下跌不能成为资源价改半途而废的理由。美国收紧货币和美元走强基本上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趋势,而日本、欧洲经济的疲弱格局也将延续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油价在内的国际大商品价格恐怕仍将维持小熊市格局。这一方面对中国国内的物价回落有利,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为放弃拟议中的资源价格改革提供借口。
    诚然,油价下跌减缓了石化企业的成本倒挂压力,但是,资源价格扭曲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不应因此而中断资源价改。相反,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更果断地将资源价格理顺。人为压低资源价格而形成的隐性通胀终有一天会释放,现在则是释放的大好时机,要及时恢复和完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之间的联动机制。价格是调节供求的最佳工具,高油价下,美国的汽油消耗绝对量已经下降了3%-5%,这确实为全球油价下跌做出了“贡献”,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今后不要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通胀出现后,是应该及时治理的,“扛”通胀和通过价格管制将通胀“藏”起来,是个坏主意,也是扛不住、藏不住的。
    最后,节能政策不能受油价波动而有丝毫改变。如果油价再进一步下跌并且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话,各方面进行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的积极性将会下降,但是,国家对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的支持应该矢志不渝,政策应该保持连贯性,应该计算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经济账。中国人向节俭能源生活方式的过渡应该加快,而不是减慢。
    应该深刻认识到能源对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巨大长期制约作用。即使有一天,石油公司和煤炭企业因能源价格低迷而大量亏损或破产,也不能改变节能的政策,不能停止对节能生活方式的倡导,不能停止新能源的开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