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还要等多久

   2008-09-09

51

    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化肥类产品关税第五次上调了。
    第一次:2007年底,海关总署发布2007年第74号公告,对部分化肥及制肥原料的出口关税税率进行调整。公告规定,尿素自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实行30%的暂定关税,自4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35%的暂定关税,自10 月1日至12月31日实行25%的暂定关税;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及磷酸一铵与磷酸二铵的混合物自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实行20%的暂定关税,自4月1 日至9月30日实行30%的暂定关税,自10月1日至12月31日实行20%的暂定关税。
    第二次:2月1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规定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期间,磷酸二铵、磷酸一铵及磷酸一铵与磷酸二铵的混合物的出口暂定税率提高至35%。此外,通知还规定,对部分含磷复合肥开征出口暂定关税,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实行35%的税率。
    第三次:4月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从2008年4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对过磷酸钙和钾肥征收30%的出口暂定关税。
    第四次:4月17日,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作出决定,在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国内用肥旺季内,对所有贸易形式、地区、企业出口的所有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现有出口税率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
    加上8月30日的第五次税率调整,国内各种化肥的出口关税已上调至120%~185%。化肥成了今年关税调整最频繁的产品之一。
    这5次关税调整,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往上调。谁都说不准化肥关税上调的上线在哪。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化肥出口关税调整之后,企业的出口之路受阻。图为一家化肥企业堆满产品的库房。

    出口仍旧挡不住

    对于这次关税调整,业内人士分析,主要针对的是4月份第四次税率调整以来依然高烧不退的国内化肥出口趋势。
    以江苏为例。据江苏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江苏口岸累计出口化肥72.8万吨,价值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倍和2.3倍。该省 1月份化肥出口均价为324.4美元/吨,6月份则升至664.6美元/吨,这个价格比去年同期涨了91.1%,创江苏口岸化肥单月出口均价新高。6月份江苏口岸化肥出口量升至10.9万吨,同比增长了74.5%。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在题为“2008年7月份外贸形势分析”的报告中也特别提及,1~6月全国矿物肥料及化肥出口量为778万吨,同比增长71%,其中尿素出口378万吨,同比增长206.9%。
    企业出口热情不减,在于国际市场仍然有利可图。据了解,由于去年以来国际化肥价格连续大涨,导致国内外化肥价差日益拉大。如氮肥国内外市场价差曾高达每吨1300多元。化肥生产企业即使把原材料涨价因素全消化掉,再搭上漂洋过海的路费,仍旧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卖出个有赚头的价格。企业追市场,正所谓水往低处流。
    但政府却不能仅仅盯着市场。随着国内化肥出口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化肥价格也随之出现了上涨。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协会重点跟踪的13种化肥产品价格月均涨幅高达51.3%,而且1月至7月呈逐月加快之势。以氮肥为例,今年以来氮肥价格上涨的脚步没有停止过,从2100元/吨上涨到最高时的 2500元/吨,上涨幅度超过20%。化肥价格上涨,自然给农业和粮食生产带来了负担。化肥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秋收将至,一些地区出现农民减少化肥用量甚至不用化肥的现象。粮食生产出现隐患。
    这当然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愿看到、不可想象的。
    因此,国家不得不再次调整出口关税,扭紧化肥出口的阀门。
    科学发展观也起了重要作用。氮肥及合成氨属于高耗能产品,需要大量的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如果大量出口氮肥等于将中国廉价的能源出口到国外。在国际能源价格高企的时代,能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在第四次提高化肥出口关税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目前我国氮肥、磷肥产能扩张较快,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将加大节能减排的难度,不利于化肥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以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
      
    改革才是真出路
      
    国家对化肥出口设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据申银万国分析师周小波分析,以国内尿素价格2200元/吨、175%关税、美元汇率6.7计,离岸价格将在900美元/吨以上,远高于国际尿素价格760 美元/吨;以国内磷酸二铵价格4500元/吨、120%关税、美元汇率6.7计,离岸价格将在1450美元/吨以上,远高于国际磷酸二铵价格1180美元 /吨。在此税率下,氮肥、磷肥出口已无利润。
    “企业现在要出口尿素可能比较困难了。”河南中原大化集团公司销售部部长郭全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方面,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国家对化肥实施限价政策,现在出口之路又被堵死。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都认为,化肥产业将面临巨大压力。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口之路被关闭将加剧磷复肥产业目前的困难程度。据他介绍,今年以来,随着进口硫黄、钾盐价格的上涨,磷肥成本涨了一倍多。随着磷肥价格上升,农民的积极性降低,开始少用或者不用化肥,这又造成了国内磷肥产能过剩。企业如果无法通过出口来消化成本,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困境。随着出口之门的关闭,磷肥企业的经营将更加困难。目前国内已经有20多家磷酸一铵企业停产了。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淑兰也表示,出口受阻后,国内尿素产能过剩,氮肥产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
    就在通知发布的第二天,股市上的化肥板块应声下跌,泸天化、赤天化、湖北宜化、川化股份跌幅分别达到6.7%、5.56%、6.66%和7.62%。国内尿素价格也已经出现了下跌趋势。山东地区的尿素价格9月4日已经降到2100元/吨左右,价格可能还会往下走。
    接下来,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将逼着化肥产业开始新一轮的洗牌。
    招商证券的石油化工分析师张志宏表示,出口受阻后,化肥企业不得不积极寻找新的突破点。企业将不得不加强与销售地农业部门的合作,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通过检视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想办法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目前的出口政策对企业来说影响很大。但是也逼着企业在管理水平、节能降耗上下功夫,降低成本。” 郭全普这样说。刘淑兰也认为,从客观上说,关税调整会加速化肥产业的整合,“但这个过程将非常痛苦”。
    也有业内人士想得更深。他们再次提出了那个老问题:化肥企业的市场之路究竟在哪?他们分析认为,国内化肥市场目前的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国家对化肥出口设限造成的,但深层次原因,还在于现行的化肥流通体制。在现行出厂限价政策下,化肥企业几乎没有能依靠市场的地方,化肥产品的市场化之路实际上是被堵死了。为了应付越来越快的原材料涨价节奏,化肥企业除了在厂区内拼命“节能降耗”外,产品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冒着违反国家政策的风险偷偷地或变相地涨价,要么出口。相比之下,后者还算是一条光明正大的路,自然要蜂拥而上。把出口堵住,化肥企业就只能憋在“政府限价”的空间里无法真正发展。因此,关税控制只是治标,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才是治本。只有实行改革,让化肥企业的两头(原材料和产品)都能呼吸到市场的新鲜空气,才能真正发展。
    据了解,尽管国家稳定化肥市场价格的态度非常坚决,但化肥企业的经营困境也开始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7月初,国家发改委网站发表研究文章《当前化肥生产形势应予关注》,其中明确指出,要密切关注当前的化肥企业生产态势。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国家发改委已召集了化肥企业代表开会,研究近期和远期化肥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关税调整也许会成为加速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契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