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塞上煤城”之誉的宁夏石嘴山市,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南通银川平原,北接内蒙古。如今在这片热土上,已然崛起了一家以地方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自备发电机组为产业链核心,投资发展高载能化工项目,生产制造其系列产品的大型企业——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其前身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1996年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2002年成功重组,2005年启动品牌工程之后,已迅速在竞争激烈的化工行业崭露头角,成为中国电石法PVC及其系列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宁夏发展园区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经济实体,位居中国氯碱行业第十一名、全国电石法聚氯乙烯第五名,成为自治区12家大型企业及自治区15家重点出口企业之一。
英力特化工之所以能迅速走出重组前的低谷而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精心打造“煤、电、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和节能环保产业链,从而促进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受到业界的瞩目。
重组开拓企业振兴之路
“ 英力特”这个名字在西部资本舞台上闪亮登场,缘于其2002年对上市公司民族化工的成功重组。一年后,已沦入ST的民族化工易名为ST英力特。重组后的英力特化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以及科学的运行机制。
英力特化工重组伊始,就在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投资4700万元完成了5万吨/年石灰氮项目,使公司石灰氮产能由原来的4万吨/年增加到现在的9万吨/年,加大了公司出口业务量,增加了公司的外汇收入,并于2004年3月摘掉了ST的帽子。这次重组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充分肯定,被宁夏证监局授予宁夏上市公司惟一的诚信建设先进集体,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成功重组的典范。
作为一家备受投资者瞩目的上市公司,重组后的英力特化工将公司品牌由“宁河”改为“英力特”。英力特的英文“YOUNGLIGHT”由“young”和“light”两个单词组成,具有初现的光源、初期的光明等含义,可诠释为“希望之光”。这种含义既符合英力特化工以发电为核心的产业特点,又可以引伸出创新、卓越等含义,寓意年轻的英力特充满希望,必将拥有美好的未来。新品牌一经确定,英力特化工便立即着手打造新形象,所有产品统一使用“YINGLITE”商标,形成了优势品牌资本。“希望之光”果然点燃了企业新的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英力特化工迅速形成了以产业链为纽带,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的品牌个性,使企业迅速走上了振兴和发展之路。
资源与政策优势为产业链“奠基”
从资源方面看,英力特化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周边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原盐资源,与企业毗邻的宁东煤田已探明储量二百七十多亿吨,不仅是宁夏最大的煤田,也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其主要煤种为不粘结煤,品质优良,而且开采条件较好。这对以自备发电机组为产业链核心的英力特化工来说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从政策方面看,近年来,为了氯碱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氯碱行业“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在中西部煤、电和盐资源丰富的地区重点发展几家大型氯碱(电石法)企业。国家发改委则在《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中提出,原则上禁止在东部沿海和能源、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新建电石生产项目。2004年7月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联合颁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被列为宁夏鼓励发展产业及外商投资优势企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英力特化工,由于地处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并且自身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其发展符合国家石油化工向煤化工转移、高耗能化工向能源基地转移的战略,适应油资源比煤资源更为短缺的国情,有利于宁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氯碱产业规划及新政策所要求的产业发展方向完全一致。资源和政策方面的突出优势为英力特化工建设一体化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体化产业链凸显低成本优势
英力特化工自2002年成功重组之后,对历年的投资项目进行逐项清理,盘活了公司的存量资产,优化了资产结构,使资产的创利能力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英力特化工通过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形成了企业的低成本优势。
2005 年6月,英力特化工与宁夏英力特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一期工程12万吨/年PVC、10 万吨/年烧碱正式投产,使公司的销售收入一举突破了10亿元。2006年9月,英力特化工与英力特电力集团共同投资14.4亿元建设的4×150兆瓦热电机组一期工程2×150兆瓦热电机组并网发电。随着被公司董事长秦江玉称为“东西携手、优势互补”的典范之作——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一期12万吨/年 PVC项目投产及英力特西部热电有限公司一期热电工程的顺利投产,英力特化工形成了以电力为基础,以电石为原料的气化、固化深加工产品两条生产链,从热电、烧碱/电石到PVC生产,配套完整。从目前已形成的规模看,产业链由350兆瓦热电机组和50兆瓦发电权为电石和烧碱的生产提供电力和原料,40万吨 /年电石又为下游产品PVC提供了生产原料,初步形成了以地方煤炭资源为依托、以热电生产为基础、以PVC和烧碱生产为核心,废物综合利用的一体化产业链。
按照中国氯碱协会的统计,我国电石法PVC综合电力成本占生产成本的70%左右,而英力特化工的发电成本远低于国内其他电石法PVC 生产企业的电力成本,在国家对电石、烧碱实行差别电价大大增加了氯碱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公司拥有热电机组的低成本优势就显得更为突出。此外,由于电石作为PVC最主要的原材料,其成本占生产成本的70%左右,电石价格对PVC成本的影响较大,公司的自有电石装置使其电石价格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从而进一步降低了PVC的生产成本。
节能环保产业链“双效”可观
英力特化工在打造“煤、电、化工”一体化产业链的同时,还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技术优势,并应用于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引进、消化、集成和再创新当代先进的工艺设备方面,英力特化工一直秉承着“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理念,许多大型生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如英力特化工在国内首次采用108立方米聚合釜,首次引进阿法拉法蒸发工艺,首次使用杜邦第四代全氟离子交换膜等。
作为高载能企业,英力特化工新上项目均采用国际先进的清洁工艺,一方面通过产业循环组合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通过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实现清洁生产,变废为宝。如在国内首次利用VCM反应热能驱动中央空调,首次利用电石渣制取固体脱硫剂,首次采用表面过滤膜进行电石炉除尘达标,首次采用SMBR技术使10万吨/年PVC、9万吨/年烧碱生产线的废水基本达到零排放。
英力特化工还利用电石渣浆作为脱硫剂,每年可节省运行成本2519.9万元;通过电石炉气余热回收,每吨电石消耗标煤下降0.17 吨,每年节约标煤2.8万吨;双膜(超滤、反渗透——过滤)工艺,回收聚合母液中的脱盐水,回收率达90%以上,每年节约用水48万立方米,节约资金90 万元,节省脱盐制水成本290万元;2×150兆瓦热电联产装置产生的蒸汽满足了PVC、烧碱的生产需要,节约标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0万立方米。由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每吨PVC综合电耗下降1032度,水耗下降2/3,汽耗下降1/2。通过这一项项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英力特化工的节能环保优势得到充分的显现,并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