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成果的诞生使我国除草剂从过去的单纯仿制进入创制阶段。记者11月25日从南开大学了解到,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创制超高效除草剂单嘧磺酯的产业化开发项目日前通过科技部等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目创制的单嘧磺酯和此前南开大学开发的国内首个创制除草剂单嘧磺隆两项成果,填补了我国谷子田化学除草剂长期以来的市场空白。
目前这两项成果均已经实现产业化,由南开大学化工学院李正名院士主持,农药国家工程中心和天津市绿保田农用化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完成。这两类绿色农药在山东、河南、黑龙江、江苏、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等地推广130多万亩,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草害造成的作物损失,累计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
谷子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夏谷田杂草发生密度大,种类多,且与谷苗同步生长,人工除草非常困难,一直以来没有合适的除草剂用于谷田除草。单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制,以超高效、低毒性成为农药史上的里程碑。上世纪90年代初,李正名院士研究组开始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系统的研究,他们利用与国外不同的优化策略,设计合成了近800个新型单取代磺酰脲类化合物,从中筛选出两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研究组建立了自己的磺酰脲类化合物活性三要素理论。该成果也因此在今年初荣获了2007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此后,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天津郊区建立了中试产业化基地,完成了这两项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从中试到产业化的全过程。
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的毒性极低,对人畜和环境安全。室内试验证实,单嘧磺隆与杜邦公司的氯磺隆、甲磺隆、豆草隆的活性相当,对玉米和谷子的安全性优于氯磺隆和苯磺隆。2001年,单嘧磺隆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目前,单嘧磺隆、单嘧磺酯均实现了产业化,包括原药和制剂在内的6个品种获得国家新农药三证,获准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