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他以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的身份上书国务院有关能源主管部门,呼吁将民营企业闲置的2.3亿吨库容纳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统一管理。
当时,赵友山并没有获得主管部门的任何回复,这次他希望可以得到个明确的说法。
而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最近的表态,或许会让赵友山及其所代表的民营企业有点想象空间。张称,我国将“推进商业石油储备,鼓励企业利用闲置的商业库容,增加石油储备”。
这一表态的背景之一是,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的原油进口量出现明显下滑——在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徘徊的情况下,因为剩余库存不足,我国将可能坐失从国际上大量低价进口石油的良机。
对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项目主任管清友对本报记者表示,在这个时候,政府应充分考虑将民间闲置库容纳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以增加储备能力,“危机总会过去,国际油价重回高位毫无悬念,机会稍纵即逝”。
三级石油储备体系启动
2008年12月24日,中石化位于江苏镇海岚山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通过中交验收,该基地建有38座10万立方米储油罐,总储油量380万立方米。
这是中石化集团建成中交的第一个商业原油储备基地,也是我国目前公布的第一个通过中交验收的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
此外,根据公开的消息,中石化在海南洋浦、温州洞头、林源以及曹妃甸等地亦在积极规划建设商业原油储备设施,而中石油也将在辽宁铁岭、新疆、锦州港和独山子石化等地分别建设其商业储备基地。
至此,我国规划中的三级石油战略储备(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战略石油储备和企业商业石油储备)已经全部有了实质性突破。
此前,从2003年开始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工作,当时选定的第一批储备基地包括镇海、舟山、大连和黄岛。按照当时的规划,到2008年底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周前,张国宝也指出,“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已基本建成。二期石油储备基地规划已经完成,库容将达到2680万立方米”,并要“积极推进二期基地建设。”
而由于受到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油荒的困扰,上海、深圳、云南、浙江等很多地方政府,纷纷启动了地方应急能源储备项目的建设,具体运作模式至少包括了两种:一是像上海市那样交由地方政府所属的强势企业具体承建;另外,就是尝试通过地方财政为此类项目的建设提供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当地的社会企业投资运营。
对于地方政府的能源储备行为,《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也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本地区的能源产品政府储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无论是哪种储备,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客观效果上都是一致的”。
民企再次呼吁加入国家战略储备
尽管我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但在可能稍纵即逝的国际低油价面前,国家原油储备能力依然遭遇很大挑战。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我国进口原油量陡然降至全年最低水平,只有1336万吨,相当于326万桶/日,较10月环比下滑13.33%,较2007年同期亦下滑1.86%。
一时间,关于我国石油储备库已经全部注满的消息不断流传。
对此,林伯强对本报记者分析,国际油价四个月内从147美元每桶跌至40美元每桶是任何人都没有料到的,“面临突如其来的低油价,政府在留足库容上准备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新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经规划完成,建设总是有周期的,如果按照第一期的建设周期,四年后的油价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水平。”管清友对记者表示。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半个月前,赵友山所在的石油流通委员会上书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希望国家可以考虑将民营企业纳入到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石油流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有663家,仓储企业247家,总储量约为2.3亿吨,总投资为7700亿。
赵友山在其向有关部门递交的名为《关于加大进口石油成品油完善国家能源战略储备机制的报告》中提出,希望国家可以向民营企业开放石油进口,鼓励民营石油企业到国际市场找油,或者由国家出面,租用民营石油企业的油库储存石油;同时,建议国家可以适当削减一部分国内产能以增加从国际市场上的进口量。
对此,管清友表示认同,“如果2.3亿吨的闲置库容属实的话,国家没有理由不认真考虑利用这些库容增加石油进口,这几乎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进口量”,而且,在目前这个价格水平下,“你不去抢,别人会去抢的”。
1月2日,美国能源部就宣布,由于国际油价处于低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为战略石油储备补充近2000万桶原油。
1月5日,再次进京的赵友山告诉记者,他刚刚将其领导的石油流通委员会的办公室从原来的地方搬出来,“换了个小办公室,以节省资金”,原因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石油流通委员会会员企业所投资建设的油库,由于长期无油可储,“光维护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明天将再次到发改委询问情况,寻求答复。”赵友山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