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香港利万集团(下称利万集团)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中海油终于全资收购了其旗下的浙江舟山和邦化学有限公司(下称和邦化学)。
至此,中石化、中海油及中石油对和邦化学的竞购告一段落。
收购舟山和邦炼厂后,中海油最终补齐炼化板块缺口,实现华北、华东和华南内均有符合国标的成品油生产企业,更可凭借在华东地区拥有两座千万吨级炼油厂的基础,抗衡中石化,加剧华东成品油市场的竞争。
据了解,和邦化学是浙江地区重要的地炼企业,其成品油报价曾在华东市场拥有影响力。2008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导致该公司亏损几十亿元,经营陷入困境,中石化等随即展开了对其股权的争夺。
“随着中海油的胜出,华东成品油市场资源多元化的局面将更加清晰。为了保证各自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成品油生产商将会对市场份额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价格战等促销活动会更加频繁,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个重大利好。”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钟健说。
鏖战华东
根据公开资料,和邦化学位于浙江舟山马岙镇,是已经成为香港公民的浙江商人王志良投资设立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拥有一套240万吨/年重油裂解装置,一套25万吨/年芳烃装置以及一套170万吨/年馏分油加氢。
“去年由于国际油价大幅波动,从最高峰147美元/桶滑落至最低时的30美元/桶附近,这导致企业库存的原料、产品价值大幅缩水,进而影响到企业在银行的信用额度,危机到我们正常的生产经营。到了年底,我们不得已只能出让股权。”上述利万集团内部人士表示。
和邦化学将出售的消息令包括中石化在内的三大石油巨头颇为动心。对于中石化来说,将和邦化学并入旗下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华东市场的地位,并切断华东地区竞争对手一条重要的成品油供应渠道,使中石化能够更好的控制华东市场成品油价格。
对中海油和中石油而言,收购和邦化学后就可以在华东市场——中石化传统领地——锲入一个“大钉子”,将自己的原油优势与和邦化学的炼化产能相结合,展开对华东成品油市场的争夺。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都同时派出自己的团队与王志良的利万集团协商股权并购事宜。
“最终中海油能够胜出,是因为利万集团在中海油控股的宁波大榭石化公司中也有投资。和邦化学未来将并入宁波大榭石化公司后,利万集团并未脱离中国石化产业中。”上述利万集团内部人士说。
据悉,中海油此次是以宁波大榭石化的名义全资收购和邦化学的。待收购完成后,宁波大榭石化公司将从现在的渣油沥青生产企业,成为炼化一体化的企业。
根据可查的信息,大榭石化,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岛,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51%)、香港利万集团与宁波北仑开发区电力燃料公司等合资组成。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易贸资讯的分析认为,为了配合原舟山和邦化学的深加工能力,早在2008年年中就已竣工的中海大榭石化二期工程——一套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也计划于今年2月底投产。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所出的燃料油产量,基本吻合了240万吨/年重油裂解装置的加工能力。从此中海油就可以直接向华东市场提供符合标准的汽柴油产品了。
市场排序生变
此前华东地区成品油主要依靠中石化旗下的扬子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和镇海炼化供应,地炼企业、中石油的成品油资源多由社会加油站从区外采购后进入市场,在社会总需求量中所占比例很小。
中海油收购和邦化学,即将成为区内即中石化后的第二大成品油供应者,将导致华东成品油市场供应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了保证宁波大榭石化和和邦化学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海油必然要积极抢夺中石化的市场份额。
“第一和第二在总量上差距很大,但中海油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必然会采取低价策略抢夺市场份额,这必然会引发市场内所有参与者的价格战。春节前华东市场中石油与中石化的价格战正是出于这种原因。”钟健说。
2008年底,由于国际油价暴跌和国内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内的国内所有炼油企业都陷入了高库存、低开工率的经营窘境中,并进而影响到这些企业的原油开采、化工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
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2008年11月首先由地炼企业发起的价格战在全国市场中展开,并迫使12月中石油、中石化不得不参战。
在华东市场,中石油和地炼企业以低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零售中准价近1000元/吨的价格抛售成品油资源,“虽然抛售总量也不过30万吨左右,在华东市场每年5000万吨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但中石化不敢不理。如果中石化硬扛20天,它的企业就得全部停产。这也是种短板效应!”钟健说。
据悉,中海油最近已启动了炼化板块整合行动,拟在华南(以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为基地)、华东(以宁波大榭石化和和邦化学为基地)及华北(以中海油河北中捷石化为基地)等国内主要成品油消费市场展开大规模市场营销行动。
中海油与中石化的大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