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海外投资仅有热情远远不够

   2009-03-31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77

    那么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境外投资状况如何?投资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就此走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能源资源仍是主角
            
    中国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原会长孙东梁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以资源性投资为主。”据记者了解,化工行业的海外投资,目前最大的两个领域就是石油和天然胶。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后王习农对化工行业有一定了解。他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在石油化工方面都是由几家大型国企控制,境外投资更多地以国家意志为转移。目前原油价格又出现了恢复性的上涨,投资境外原油开采利弊参半,但有利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对于石油领域的境外投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邢厚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源、能源方面,我们已经吃过亏,前两年原油价格从每桶30美元涨到近150美元,给国内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和亏损。因此当原油价格下跌以后,对能源需求量大的企业就会倾向自己掌握资源。”

    在油气上游领域,中石油的境外投资呈加速趋势。中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1月8日披露,2008年该公司海外原油作业产量突破6220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超过67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石油“走出去”步伐仍在加快。整个2008年,中石油海外项目实现原油产量持续增长,比上年增加209万吨。而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中亚天然气管道和阿姆河天然气项目、苏丹3/7区二期产能建设等海外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正在按计划推进。

    目前,中石化、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也都表示将选择适当时机,继续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

    在天然胶方面,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会长朱秀岩认为,应该利用当前国内外天然橡胶市场走向低迷,国外投资谈判筹码有可能降低的机遇,加快国际合作步伐,加大企业“走出去”发展天然橡胶的工作力度。

    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已经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建设了天然橡胶加工厂和种植基地,形成了年产干胶20万吨的生产能力。该公司董事长吕林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对海外橡胶种植以及天然胶市场都有一点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仍有继续扩大海外橡胶种植的计划,发展境外橡胶资源,而且计划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据介绍,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在海外天然橡胶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达到60万吨,争取80万吨,大部分产品返销国内,争取满足国内天然橡胶需求量的30%左右,可以掌控的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

    据了解,自2008年末至今,国内多个省市都出现了境外投资热潮。对于《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中的“放权”会不会造成审批秩序混乱?邢厚媛说:“不会造成秩序混乱。商务部在几年前就开始试点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都及时地进行了完善,因此目前将审批权力下放依然能保证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敏感地区或敏感产业领域的投资仍由国家商务部审核。”      

      
    机遇风险相互依存
      
      
    新加坡《海峡时报》在3月17日的报道中称:“中国今年的海外大采购或许将导致中国对国外的投资30年来首次超过国外对中国的投资。”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对媒体表示,仅今年2月份一个月,中国企业就达成了总价值约为650亿美元的协议。他预计,中国今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将高达1800亿美元,而中国吸引到的外商直接投资只有区区800亿美元。

    大量的投资涌往境外,那么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投资的好时机吗?是否存在风险?

    邢厚媛从两个方面向记者分析了目前的境外投资环境。一方面,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仍在继续,世界市场的需求仍以下行为主,市场风险也呈加大趋势,因此,企业境外投资一定要谨慎。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地掌控风险。另外,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也面临一些新的机会。比如,一些国家正在努力通过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回暖,特别是资金紧张的国家非常需要来自国外的投资。还有些国外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面临破产,而恰好我们国家的这类产业链完整,或者正面临着升级的需要,就可以借这个机会进行收购,同时也可能获得进入某些新市场的机会。

    不过,邢厚媛提醒石油和化工企业,虽然目前一些管制性的政策可能会松动,对外投资门槛降低,同时现在各国股市、地产都在缩水,不排除低价收购的可能性,但是,企业在投资海外项目时,一定要准确地评估风险,不要仅仅图便宜。决定要不要、能不能投资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企业有无需要;第二,企业有没有项目驾驭能力。她说:“我们要以利用资源为目的,而不是以占用资源为目的。所以,即使目前企业有境外购买的冲动,我认为还是要以市场经济为准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争取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整合、利用资源,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

    孙东梁对此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抄底可能会有些价格上的优势,但是,石油和化工企业一定要慎重,必须考虑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东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管理文化存在差异或冲突,文化的融合很重要。特别是在一些工会力量比较强的国家,我们投资作为资方,可能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王习农也表示,石油化工都属于资源性比较强的行业,而且大多规模很大,往往牵扯到政治问题,所以可能面临的情况更复杂。

    对此观点,邢厚媛表示认同。她以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为例,提醒企业境外投资要谨慎对待,以防大量的前期投资打水漂。当年优尼科对中海油示好,但后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两项议案,反对中海油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美国国会议员在此前甚至要求总统布什评估这项交易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理由是中海油这样的企业有政府背景。      

    国企民企两种尴尬      
      
    从商务部颁布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以及已经实施的一些相关政策的情况看,国有企业,特别是那些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无疑是政策扶持的重点。但国有企业在国外市场上遭闭门羹并不少。因为国有企业“走出去”的致命障碍就在其国有身份。除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一事以外,2002年,中石油在斯拉夫石油公司竞拍中遭遇封杀,俄罗斯下院国家杜马以 255票对63票通过一项决议,不允许任何外国政府控股的实体参与竞拍斯拉夫石油的股权。除此之外,从放弃北里海合作开采协议到安大线下马,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屡屡受挫,都与这些企业的国企身份有关。

    就国有企业海外收购失利的问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曾表示,中海油这样的国有企业进行海外石油企业收购,美国会以能源安全为由进行阻挠。但如果是民营企业参加海外资产竞购,他们遭外国政府排斥的机会将相对较小。 

    孙东梁也表示:“我认为,民营企业的性质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政府应大力扶植民营企业。当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考虑走向国际市场。只要民营企业实力有了,在国际市场上一样可以站稳脚跟。而且,民营资本少了政府背景和政治色彩,在境外投资中遇到的贸易障碍自然也会少一些。”

    但也有能源专家分析,尽管民营企业与国外合作时更容易有认同感,但是民营资本走出去的道路上也有两只“拦路虎”:资金和政策。石油等能源项目所需资金量极大,动辄数亿、数十亿美元,民营企业很难有这样的资金实力去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而在具体的贷款问题上,又往往存在很多困难。而且目前国外石油开采权依然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手中。民营企业即使在国外采了油,但将油运进国内又成了大问题,仍要通过两大石油集团。

    于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就面临着这样两种尴尬:垄断企业走出去,遇到的阻力来自国外;而民营企业走出去,更多的阻力来自国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