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炭大省限产至50%以上 或进口迫国内煤降价

   2009-04-03 每日经济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44

    近日,山西、山东和河北三大焦炭大省先后出台了4月焦炭行业指导价及限产幅度。由于下游钢铁行业的不景气,钢厂限产力度加大。三省不约而同将限产幅度再度提高到50%以上。

    根据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发布的 《关于09年4月份有关焦炭市场的指导意见》,山西省焦化企业限产幅度从3月份限产50%恢复到60%~70%。另外,根据山东焦化行业协会和河北焦化行业协会传出的信息,限产分别恢复到50~60%和5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差不多有一半焦化产能将难以释放。

    多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焦炭价格仍然下行的情况下,当前每吨焦炭亏100元左右,不出两月,将有大批焦炭企业关门大吉。

    焦炭仍有每吨100元下调空间

    据了解,去年焦炭价格着实坐了一趟过山车,在持续上涨后,去年6月曾达到3200元的高价,后又下跌至1300元/吨左右,那时山西省焦炭价格曾出过1000元/吨的惊爆价,在今年年初开始复苏,到2月中旬最高曾恢复到1750元/吨左右,而近日价格又回落到1400~1450元/吨左右,并逐步企稳。

    不过,分析人士仍认为焦炭价格还有下调空间。兰格钢铁分析师裴熬向记者表示,当前90%以上的焦炭用于钢铁行业,在钢材市场尚无好转迹象的情况下,焦炭仍难看出放量的迹象,焦炭价格仍有走低的空间,幅度为100元/吨左右。

    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3月份,不少钢厂下调了焦炭采购结算价格。如天津钢管焦炭降价幅度达到300元/吨,唐山不锈钢焦炭采购结算价格下调150元/吨,唐山地区其他钢厂焦炭采购价格下调150~200元/吨,首钢焦炭采购价格下调200元/吨。

    焦化企业每吨焦炭亏100元

    河北省焦化行业协会秘书长张伯春在昨日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焦化企业每吨亏损100元左右。原因便是在前期价格高位时期,所采购原料库存过多,由于下游没有需求,原料库存一直难于消化。据了解,2月中旬,作为焦炭的原料炼焦煤价格仍在1400元/吨左右,现在价格有所回落,跌到1150元/吨左右。

    “焦化企业在去年下半年亏损严重。亏损最严重的时候,1吨焦炭亏损达1000元”,从去年上半年价格节节攀升到下半年被打入冰宫,张伯春如是表示。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岗峰也在近日举行的“2009年焦化行业运行信息发布暨市场形势分析会”上也表示,山西焦化企业当前每吨焦炭亏100元。

    张伯春和张岗锋均认为,如果情况一直持续下去,行业洗牌难免,大批焦化企业将会倒闭。张岗锋强调道,时间应该不出两个月。 

    或采购海外煤迫降国内煤价

    “焦炭行业应和钢铁企业联手打压煤价。”谈到这里,张岗锋的情绪十分激动,应该依托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集中采购进口煤的机制。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国内外煤价差距并不大,由于路途遥远,国内企业仍不愿意采购国外煤炭。不过张岗锋认为,应该联合钢铁企业与国外煤炭企业进行谈判,从而取得优惠的海外煤价,这样一来,国内煤炭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价,从而达到打压煤价的结果。

    “炼焦煤利润仍大,从炼焦煤成本来看,大矿的开采成本为500元/吨,地方和个人矿成本仅为300元/吨,核算一下,社会成本也不过100元/吨,但是一吨炼焦煤的卖价却上千元。”张岗锋介绍,现在焦炭企业的成本仍然很高,在山西的焦炭企业要承担1吨焦炭72元钱的能源基金。每一吨最低18元钱的排污费。

      新闻链接

    “华能合同煤底价与去年持平”

    “华能的底线是与去年价格持平。”昨日,华能国际(董事长曹培玺表示,今年中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华能希望在去年合同煤价水平基础上每吨下调50元,但煤炭企业却希望连年加价。华能集团一位内部人士这样解读到,去年年初的合同价格与年底的合同价格并不相同,这里提到的“去年价格”应该是去年年初的合同煤价格。

    曹培玺表示,发改委正努力协调,相信最终合同煤价会保持去年水平。这与本报之前获得的消息,国家发改委电煤合同指导价格涨4%基本相符。据了解,此涨幅已经基本得到电力企业的同意。

    据了解,华能国际今年首季能否扭亏关键仍在合同煤价。首季合同煤占总用量的50%~60%。根据测算,只要合同煤价维持去年年底水平,就能扭亏。

    记者了解到,在合同煤价仍未签订的情况下,公司已增加在海外采购现货煤,今年将会增加进口煤约200万~300万吨。华润集团一位高层向记者透露,国家发改委的电煤指导价格即将出台,一旦价格确定,国际煤炭订货会的日程安排便指日可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