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业务重心回归传统油气

   2009-04-09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14

  和众多石油公司一样,壳牌交出的2008年答卷并不算漂亮。这家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的净亏损高达28.1亿美元,折合每股亏损44美分。

  在紧张的财务数据压力下,壳牌以投资收益并不理想的理由,宣布不再对风能和太阳能等业务进行更大的投入,而选择将生物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发展重心。

  在中国,壳牌也打算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传统的油气业务上,“做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壳牌即将对之前在华设立的油页岩合作公司进行清算。”2009年4月8日,壳牌中国集团沟通事务经理栗陆莎告诉本报记者。

  业务重心回归传统油气

  壳牌2008年第四季度的亏损是其10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仅仅一年前,该公司单季盈利曾高达84.7亿美元。这让壳牌感受到压力。

  2009年3月中旬,壳牌发布2008年年报表示“转型”:公司将不会在风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方面进行更多的投资,转而更专注于生物燃料,以期开发新一代非粮生物燃料。

  2008年,他们对其合作伙伴——加拿大Iogen公司的持股比例由26.3%提高到了50%。Iogen公司是一家研制燃料乙醇的公司。此外,壳牌还与6所大学建立了新的伙伴关系,共同开发生物燃料。

  壳牌的管理者在其年度战略报告中说,壳牌将投资开发新一代非粮生物燃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并未明确具体的投资金额。

  目前,壳牌拥有五大核心业务,包括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及电力、煤气化[15.16 0.73%]、化工和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曾是壳牌的投资重点之一,但这些业务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撑起壳牌的财务报表。

  壳牌天然气能源部门的执行董事琳达·库克对外表示,“如果没有能与其他项目竞争的投资机会,公司不会贸然提出投资计划。我们毕竟还是商人,以盈利为目的。如果现在面前出现能够盈利的可再生资源,我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投资。”

  库克认为,“如今看来,生物燃料似乎接近壳牌的经营目标。风能和太阳能的确具有其优点,在市场上推广会得到很大的补助,但我们会继续找寻其他可以获得更高利润的投资机会。”

  壳牌首席执行官杰伦·范德维尔指出,壳牌在过去无利可图时已经做了一些“技术性”改变,已经不再全力主攻可再生能源了。此外,成本亦是让壳牌头疼的问题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不同的设备、材料和服务等成本大幅地上涨,2008年的这些成本是2005年时的2到2.5倍。成本增加了相当大的幅度,并且这种增加是很难降低的。”琳达·库克说。

  启动在华调整

  在转移全球业务重心的同时,壳牌的中国区业务也正在进行一些调整。

  近日,记者从壳牌中国集团得知,该公司已经退出了吉林油页岩的开发项目。“这个项目已经结束了。”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林浩光说。

  吉林油页岩项目开始于四年前。

  油页岩是一种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传统的干馏法技术生产原油每桶开发成本为20美元,使用壳牌的地下转换(ICP)技术开发油页岩则可达到每桶原油成本12美元的生产成本。壳牌认为,若采用此技术开发油页岩,在油价为25美元或以上时可以盈利。

  吉林则是国内油页岩储量丰富的省份。当时,吉林省已探明油页岩储量为174亿吨,预测资源总量接近3000亿吨,约占全国油页岩探明总量的55.5%。其含油率最高可达22%,平均为5%-6%,按平均含油率5%计算,可开采石油8.7亿吨。如油页岩资源完全探明,则可开采石油的总量将更可观。

  2005年9月1日,吉林省光正矿业公司与壳牌公司签约,首期投资1.5亿美元,共同建立吉林壳牌油页岩开发有限公司,其中壳牌拥有61%的股份。当时,合作双方对项目的前景均十分乐观,并预计合作公司将于2006年开始商业示范,2010年后即将开始全面商业运行,预计年产1400万吨轻油,总投资200亿美元。

  在合营公司开始勘探后,这一项目曾一度传出好消息。

  “2006年和2007年两年在吉林省内的广泛勘探结果表明,吉林省内的油页岩资源量比早前确定的大一倍多。”栗陆莎说。

  但合作公司于2007年停止了勘探活动,栗陆莎解释:“勘探结果表明,吉林省内的油页岩资源虽然丰富,但页岩层太薄,不适用壳牌的地下转换(ICP)开发技术。合营公司于2008年初处置了几乎所有资产,自2008年6月起没再有新的活动。合营双方已决定清算该公司。”

  不过壳牌并未彻底关上在中国开发油页岩的大门。林浩光对记者表示,“未来若有合适项目,还会再进行考虑。”

  退出油页岩项目之后,壳牌中国重新将业务重心放到了传统的业务上。对当下的壳牌而言,具体利润的支撑点依然是传统能源。

  “未来我们希望能继续扩大成品油零售网络。”林浩光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