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乙烯 产能分散格局短期不变

   2009-04-11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52

  石化行业正面临着世界经济衰退和石化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压力。

  这不单是来自3月13日结束的“2009中国石化[8.99 1.47%]行业高峰论坛”(下称论坛)上传来的声音。

  3月29日,中国石化发布2008年年报,去年销售成品油1.23亿吨,同比增长3%。其中,零售8410万吨,同比增长9.8%,但直销和批发量分别下降2.7%和14.8%。

  2009年是中国化工产品需求2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年份。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化工产品需求大幅下降,特别是四季度境内外化工产品价格骤然下跌。中国石化去年生产乙烯628.9万吨,同比减少3.7%,销售化工产品共2821万吨,同比减少2.8%。

  年报显示,中国石化炼油板块营业利润亏损1020.84亿元,化工板块营业亏损133.52亿元。

  此前发布的中国石油[11.48 1.68%]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年报显示,2008年中石油实现净利润1144.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中石油的炼油和化工业务均出现亏损。

  普遍告亏的情况下,中国石化旗下最大炼厂——镇海炼化——是进是退?

  2009年4月初,本报记者获悉,镇海炼化计划在5月份关闭一加工能力18万桶/日的原油炼化装置,进行为期一个月常规维护。

  这与3月,本报记者在宁波采访所获取的信息并不冲突——镇海炼化虽然重启100万吨/年乙烯项目,但内部意见不够统一。

  “天津石化自9月停工检修开始,直到今年2月才宣布复工,在此期间企业绝大多数员工都放假回家了。(我们)为什么要急急忙忙上马这个项目呢?”镇海炼化的员工张军对记者说。

  去年10月以来,石化装置开工率正在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乙烯下游市场需求锐减,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也在去年10月暂停过。

  然而自今年2月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中石化决定重新启动这个在建项目的工程,并要求按原计划于2010年竣工投产。

  作为石化行业的基础原料,2008年以前,乙烯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对外依存度维持在50%以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下,国内大批塑料、服装、玩具生产企业倒闭,使得乙烯下游产品聚乙烯、化纤等需求严重萎缩,进而导致乙烯需求锐减。

  需求萎缩外,对国内乙烯企业更大的潜在威胁,还有沙特、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的新增产能释放。

  综合内外情况,2009年3月9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国将严格审批新建炼化及乙烯项目以避免产能过剩,对新的项目审批将会非常慎重,已有的在建项目要加快建设。对于有意新建大型炼厂的地区,将要求其首先关闭小型低效炼厂。”

  内忧外患之下,镇海炼化正面临着一个进退抉择。进,将面对萎缩的市场;退,则需向定向采购的设备商偿付高昂违约金。

  其个案,不过是这次的连带冲击下,中国石化企业现实抉择的一个缩影。

  重启

  2002年,中石化计划在镇海炼化现有基础上投资235亿元,新建100万吨/年的乙烯工程。该项目于2006年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并明确要求在2009年12月竣工。

  镇海乙烯项目的诞生,与中国乙烯行业的发展正相关。中国加入WTO后,2002年纺织品、玩具等轻工产品的出口即大量增加,随之带动乙烯及下游产品需求的迅速增加。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的乙烯市场,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场。

  2001年以来,虽然我国已投产了扬巴、赛科、中海壳牌(中海油与壳牌的合资80万吨/年乙烯项目)等多个大型乙烯项目,“但2008年乙烯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仍达50%左右。”中国化工网总编刘心田告诉记者。

  为了替代进口,时任的中石化总经理李毅中(任期为1998年—2003年)等人在2000年前后向当时的国务院领导提出建议:依托现有的石化产能,引入国际资源在沿海地区建设三个石化产业集群,即环渤海湾石化产业集群、长三角石化产业集群和珠三角石化产业集群。

  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和支持后,中石化、中石油及中海油快马加鞭上马了多个改扩建大型乙烯项目,如燕山石化72万吨/年乙烯、齐鲁石化72万吨/年乙烯等,还新建了扬巴、赛科、中海壳牌等多个合资乙烯工程。镇海炼化乙烯项目属于第二批扩建项目。

  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石化高层曾对本报记者指出:“之所以有第二批,是因为中国入世后纺织品服装、玩具等的对外出口迅速增长,乙烯作为化纤、塑料等产品的原料长期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降低对外依存度,2006年国家发改委同意中石化、中石油上马镇海炼化、天津石化、大庆石化和独山子石化等第二批乙烯扩建项目。”

  如今,时移世易。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大宗化学品需求陡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朝霞在上述论坛上指出,2008年国内乙烯产量同比减少2.7%,当量消费减少0.3%,多年来首次下降。聚烯烃需求呈现负增长;涤纶需求几乎没有增长;丁苯胶、顺丁胶和SBS需求减少的幅度虽低于其他合成材料,但她预计2009年其需求将减少4%~9%。

  伴随着需求减少,产品价格开始一路走低。亚太区乙烯价格从当年峰值1900美元/吨暴跌至2008年10月底的500美元/吨以下。

  价格的暴跌不但令已经投产的上海赛科(中石化与BP的合资90万吨/年乙烯项目)、扬巴(中石化与巴斯夫的合资60万吨/年乙烯项目)等中国乙烯生产企业2008年四季度严重亏损,也让镇海乙烯投资前景蒙上了阴影。

  根据记者掌握的镇海炼化乙烯项目原有可研报告,该项目2009年12月投产后年回报率将达18%以上,预计8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这意味着镇海炼化乙烯项目每年必须产生25亿元以上的利润。

  中石化内部人士指出:“现在看来,这种预测过于乐观了。”

  去年10月,镇海炼化相关部门开始斟酌镇海乙烯项目,暂缓工程进度,并将一些乙烯项目所需主要设备的交货期延后。

  但是,这意味着镇海炼化将面临巨额的索赔——早在一年前,镇海乙烯工程所需的很多大型设备就已向相关装备生产企业采购了,“延迟交付,当然要赔偿违约金了,这笔费用可能将数以亿元计”。有知情者透露。

  踌躇之际,中央政府公布了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并在其后公布了石化行业产业振兴规划。

  中石化内部有消息称,在石化行业产业振兴规划中,中央政府批准镇海炼化再投资270亿元,将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至少再提升1500万吨/年,总炼油能力达到3800万吨/年,从而使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炼化企业之一。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会给予其一定的财税支持。

  这针“强心剂”,使中石化高层决心重启、积极推进包括镇海乙烯项目在内的几个在建大型石化项目的工程进度。

  石化业振兴规划出台后,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的恢复,中国的石油产品需求不久后将出现回升。“这也许是对镇海乙烯建设复工最合理的经济解释。”上述中石化人士说。

  然而下游需求萎靡,与若隐若现的中东同类企业出口威胁,令部分中石化的员工们感到不安。

  “我认为,乙烯项目的建设应缓一缓,视下游市场需求恢复状况及竞争对手的推进速度而定。盲目的上马,将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原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曹晓晞则指出。

  优势

  根据记者了解,中石化内部大部分人士是支持镇海炼化乙烯项目复工的。

  一位中石化人士就表示:“最危急的时刻已经过去,去年10月的价格不会再次出现。现在乙烯价格已回升至800美元/吨左右。(镇海炼化)大乙烯项目投产后能够盈利。即便再遭遇去年10月的价格战,以镇海炼化的规模优势,大乙烯项目也能够盈利,这是经过仔细测算过的。”
  事实上,镇海炼化是我国最大的炼油基地,也是国内效益最好的炼化企业。

  根据内部提供的资料,该公司现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2300万吨/年,2008年完成原油加工量1935.6万吨,继2007年之后蝉联全国炼厂第一;不止于此,在2008年炼油行业集体巨亏的情况下,该公司亏损额控制在不到销售额的5%;2009年1月,中石化旗下炼厂利润排名中,镇海炼化再居榜首,创造利润占中石化炼化板块总利润的25%。

  “这是因为镇海炼化不但规模大、集约化水平高,而且劣质油加工能力强,装置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种类的劣质油,从而在应对国际油价波动中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上述支持复工的中石化人士表示:“有了这样的基础,将为大乙烯项目提供充足、廉价的原料保障”。

  据其介绍,镇海炼化目前论证项目可行与否的着眼点,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未来市场的变化趋势,乙烯价格是否还有再创新低的可能;其二,面对的产油国未来两年将要投产的乙烯装置,镇海乙烯项目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

  “尤其是对第二点的论证,镇海炼化高层十分重视。他们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团队,专门收集产油国乙烯项目的特点、优势等信息,并要求规划、生产、科技、市场等部门进行专项的应对方案设计。”上述中石化内部人士说:“日韩的倾销行为让镇海炼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竞争力,日韩的倾销是短期市场行为,而产油国的低成本却是天生的,它有能力长期施行价格战。”

  中国化工网总编刘心田就认为,“欧美日韩及我国石化企业多使用石油裂解方式获得乙烯,成本大概在530美元/吨。乙烯价格跌至500美元/吨以下,不但中国石化[8.99 1.47%]企业无法盈利,韩企业也不可能盈利,它们是在用倾销回笼资金。”

  鉴于产油国的成本优势,镇海炼化决心改变工艺路线,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生产对方不占优势的产品。

  镇海大乙烯项目的空间是,因为全球乙烯原料分为两类,目前主流企业多使用石油裂解石脑油的方式获得乙烯,而产油国乙烯原料主要来源于天然气裂解后的乙烷。“虽然其成本只有200-240美元/吨,但很多下游产品是乙烷基乙烯生产不了的。

  据上述中石化内部人士介绍,镇海乙烯未来将生产对手不具优势的化工产品——苯乙烯、环氧丙烷等高碳分子产品,而对竞争对手有优势的乙烯下游产品,则采用灵活的生产方案,如考虑多产环氧乙烷,避免直接冲击。同时全厂总流程中选择价格低廉的富乙烷气和加氢裂化尾油做乙烯原料,即通过原料的多元化来降低成本,实现竞争力提升。

  此外,为了尽可能减小投资风险,中石化已同意改变过去对化工原料吃干榨净的一贯做法,决定将镇海乙烯生产的原料,如C5、C9和乙烯焦油等供应给地方的下游生产商,由它们直面产油国乙烯产能的竞争。

  “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快,产油国毕竟远离中国市场,到时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自镇海乙烯项目启动以来,宁波市政府即在镇海炼化附近设立了镇海化工园区,专门吸纳围绕镇海乙烯项目建立的下游化工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投资建立的两家生产螯合剂和乙烯胺的化工厂,预计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建成投产,很多江浙民营资本也在筹划入园设立自己的化工项目。

  隐忧

  长期以资源提供者身份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产油国,于2000年前后,为了改变对资源出口的过度依赖,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向石油产业链的中下游扩张,并与中国一起成为近年来乙烯产能增长最迅速的地区。

  在石化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的同时,新增产能将在最近几年集中释放。

  根据舒朝霞在上述论坛上的介绍,2009年中东有922万吨乙烯新增产能将发挥作用(其中包括2008年第四季度投产的452万吨能力),同时有700万吨聚烯烃投产(含2008年第四季度的338万吨),我国280万吨以上的乙烯产能也将在今年释放,此后的2010~2011年中东地区还将有1000万吨乙烯装置建成投产。

  ICIS负责聚合物业务的亚洲经理周碧林也在论坛上透露,据ICIS统计,2009年中东将释放321万吨聚丙烯产能,530万吨聚乙烯产能,其中包括低密度聚乙烯100万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9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180万吨,亚洲将是其新增产能的主要目标市场。

  中国石油[11.48 1.68%]规划总院炼化所所长张福琴则预计,2011年中东地区聚乙烯、乙二醇和聚丙烯产能将分别达到1600万吨、1000万吨和760万吨,届时出口量将分别达到1377万吨、995万吨和482万吨。根据中东各国石化发展计划,未来80%以上的乙烯用于生产聚乙烯和乙二醇,且出口比例在60%以上;2015年聚丙烯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年,是目前的3.6倍,未来中东聚丙烯的供需格局将发生变化,大量出口。

  我国石脑油裂解装置乙烯成本530美元/吨,中东乙烯单套规模在80万~130万吨/年,采用乙烷生产乙烯的成本只有200~240美元/吨,相比之下,中东石化成本优势明显。

  “它们一边大量出口石油,同时将原本烧到不要的、与石油伴生的天然气资源收集起来作为乙烯原料,因此其成本优势无可比拟。”曹晓晞说。

  正是鉴于中东石化企业的成本优势,近年来陶氏、巴斯夫等跨国化工巨头纷纷决定改弦易辙,打算放弃乙烯及聚乙烯等大宗化学品业务,改向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工、特种化工发展。2009年3月9日,陶氏宣布将在4月1日前完成对特种化工品生产商罗门哈斯的收购,完成了其向特种化工供应商转型的第一步。

  曹晓睎说:“其实日韩等石化生产商前期抛售乙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它们在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转型。”

  但博禄集团汽车产品事业部副总裁刘威持有不同看法,“中国市场很大,乙烯及下游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不是哪一家公司就能够垄断的;而且一旦危及中国乙烯产业发展,中国政府会依据WTO相关规则,启动关税等保护性措施,这不是产油国石化公司希望见到的。”

  刘威的观点得到中国石化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孙伟善的认可,“如果将乙烯下游产品的进口量全部折算成乙烯的话,2008年我国乙烯进口量仍达2000多万吨,因此中国石化企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根据2009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08年国内乙烯产量998.3万吨,初级形状的塑料(乙烯下游产品,包括聚乙烯等)进口量达1771万吨。

  格局

  在石化体系内的人,更关心的是自身格局的调整。

  “我国企业竞争能力并不强,随着产油国产能的迅速扩张,全球乙烯产能已经过剩,因此现在我国如果再盲目发展乙烯产能,而不注意乙烯产业布局的调整,必将被市场淘汰,造成更大的损失。”上述中石化总部人士称。

  据其介绍,改革开放后,辽宁、黑龙江、新疆、四川及湖北等很多地方政府对新建、改扩建乙烯项目的争夺异常激烈,希望通过乙烯项目在当地落户,带动本地石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正因此,我国乙烯工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乙烯生产国,但乙烯产能却非常分散。

  为遏制乙烯项目遍地开花,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乙烯工业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下称《乙烯规划》),明确了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湾建设三大石化产业集群的产业布局,并规定新建乙烯项目单线规模达到80万吨级以上;改扩建项目的平均规模达到60万吨以上。

  但《乙烯规划》并未能完全遏制内陆省份对乙烯项目的争夺。湖北武汉、四川彭州仍通过积极奔走,分别获得了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当地投资建设80万吨/年乙烯产能的承诺。

  曹晓晞认为:“从经济和产业发展角度来说是不利的。乙烯工业不但需要油气资源,更是耗能、耗水大户,内陆地区建设乙烯项目弊大于利。”

  不仅于此,抚顺石化等一些本应被淘汰的中小乙烯产能在当地支持下,通过改扩建达到了乙烯规划的最低标准,也继续得以发展。

  “这些项目都是‘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的项目,作为业主,中石化、中石油等当然会考虑利润,因此这些项目不能说不合理。”孙伟善说。

  而来自中石化内部的资料显示,中石化对项目投资有着严格的回报要求:其回报底线是12%,像乙烯项目这类大额投资,其投资回报率一般要求在20%左右。但接受采访的所有中石化人士都不愿对武汉乙烯项目的前景发表议论。

  “对于低成本产油国乙烯产能的竞争力,国家发改委等正在进行调研评估,预计一年后能够得出结论,并在‘十二五’产业规划中予以反映。”孙伟善说。

  言下之意,中国乙烯产能分散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但已经有人清醒地看到了格局发生的明显变化。

  2006年前后,上海石化曾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包括150万吨乙烯扩建项目在内的一揽子企业扩建计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始终未能获得批准。

  2009年3月9日,上海石化董秘张经明告诉记者:“现在市场情势已发生变化,即使它们被批准,我们也不会再上马这个改扩建项目了。公司当前的重点是弥补产业链中短板,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