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石化产业加速由大变强

   2009-04-16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32

  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和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对石化行业形成强烈冲击。国务院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后,很多人都在焦急等待实施细则的出台,期望得到更多利好信息,但同时,不乏不甘困守者主动出击,抓住当前市场供求矛盾趋缓、建设成本下降等有利因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际上,这也正是国家振兴规划开出的“配方”,一位石化专家日前明确指出,我国石化产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而由大到强目标的实现,取决于该产业能否把握当前机遇顺利实现产业升级。
  
  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青岛石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大炼油、青岛丽东化工芳烃等大项目的带动下,石化工业产值目前已突破1000亿元,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石油加工产品、基本无机化工原料、橡胶制品、精细化工产品等在国内同行业中均占有重要位置。然而青岛石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恰恰是大而不强,虽然大项目、大企业多,但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层次依然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金融危机暴发后,青岛海湾集团及时对其冲击程度做出预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减少了损失;双星集团加快开发应用新技术,调结构,促管理,在严峻形势下成功突围,生产经营目前已恢复到正常水平;黄海橡胶集团积极开发新客户,今年3月份半钢高性能轮胎出口量比上月提高107.5%,全钢轮胎出口量比上月提高154.5%。
  
  这些骨干企业在市场低迷期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应变能力,为石化产业的稳定与重振增强了信心,为其自身发展积蓄了能量。而青岛也得以在石化产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础上,迅速落实国家调整和振兴规划,着手推动整个产业由大到强。
  
  国家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充分体现了调整与振兴相结合的特点,而调整与振兴都指向一个目标,即推动这一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的产业由大到强。
  
  去年底,青岛千万吨级大炼油项目投产并实现安全平稳运行,初步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炼厂,但其后续项目还没有充分跟进,强大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一批规模小、能耗高、技术水平低、精细化程度不高的传统产品,目前还亟须升级换代;为数不少的石化企业仍散乱分布在几个老城区和其他区市,整个产业的集中度亟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青岛不能错失国家大规模调整和振兴石化产业的重要机遇,必须加快推动石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优化产品结构,尽快由大到强。
  
  青岛海湾集团董事长罗方辉说,去年针对CPI、PPI和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集团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严格控制采购、投资的规模与节奏,提前应对经济增长回落,大大降低了金融危机暴发后企业的经营风险与损失。目前,石化产业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青岛将抓住国家出台产业振兴规划和青岛市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及早淘汰落后产品产能,研究开发科技附加值高、具有产业链优势的产品,不断推动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为企业战胜当前危机、赢取未来发展先机奠定基础。
  
青岛骨干企业在市场低迷期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应变能力,为地方石化行业的稳定与重振增强了信心,为其自身发展积蓄了能量。而青岛也得以在石化产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础上,迅速落实国家调整振兴规划,着手推动整个产业由大到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