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企稳回升 基础并不稳固

   2009-05-04 中国证券报中国证券报

14

  内容摘要:二季度,工业生产“去库存化”过程即将结束,进入更加困难的“去产能化阶段”。在刺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基数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将小幅回升至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到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明显大于一季度。进口降幅小于一季度,出口降幅不见明显收窄。须继续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刺激政策,及早准备应对更为复杂严峻国内外形势的政策预案并择机实施,引导我国经济稳定回升。

  一、经济运行好转迹象增多,但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1%,较2008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同比增幅减速趋缓。我国经济增速急剧下滑的局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经济指标趋稳回暖。但是,我国去产能化过程艰巨复杂,发电量3月份以来旬比出现减速,创纪录的贷款增量不可持续,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还不稳固。

  (一)宏观经济运行显露积极变化

  近期,在全球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强力推动下,国际金融、商品市场有所回暖;一揽子刺激计划推动国内投资大幅增长,消费市场稳定,金融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增强。

  1.国际金融、商品市场情况有所好转

  2009年一季度,全球货币信用市场状况有所好转,资本市场指标稳步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温和上涨。一是一季度美国消费信贷稳定增长,货币M1、M2供给增速平稳,花旗、高盛等主要金融信贷机构实现盈利,货币信用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二是全球重要股票市场股指近期波动中回升。道琼斯工业股指一个月内(3月16日至4月15日,下同)上涨9.5%、日经指数上涨15%、伦敦股指上涨6.3%。这表明国际资本市场信心在逐步恢复。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温和上涨。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从最低34美元/桶左右反弹至最高54美元/桶,上涨50%以上,尤其在三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运行区间由35-45美元/桶上移至45-55美元/桶;主要金属价格、农产品[15.98 -0.68%]价格亦呈现出温和上涨态势。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世界需求有所趋稳。

  2.我国金融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增强

  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在连续下调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信贷规模限制、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加强窗口指导等政策的引导下,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金融支持。首先,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已经达到全年调控目标5万亿元的91.6%;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5.5%,已经连续五个月加速增长。其次,一季度市场债券融资规模扩大。企业债券、地方债券、短期融资券与其他票据发行规模均呈迅速放大趋势,债券市场融资能力提高,对微观经济主体资金支持作用增强。第三,证券市场表现活跃。沪深两市股指强劲反弹,3月末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分别较上年末上涨30.3%和38.5%,涨幅处于世界前列。

  3.刺激政策推动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一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比四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达到30.4%,同比加快15.6个百分点。一揽子刺激政策推动政府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是农村投资增速快于城镇。一季度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4%,加快11.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加快2.7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增速快于城镇0.8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为近几年以来首次出现,表明当前国家投资向农村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一季度,农业、铁路、卫生社保、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投资增速均超过50%,大幅高于平均增速20多个百分点。三是中央项目、内资企业、国有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一季度,中央项目投资2107亿元,同比增长30.4%,快于地方项目投资1.9个百分点;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2.6%,而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分别仅增长1.6%和0.4%;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37.7%,高于城镇投资增幅9.1个百分点。

  4.促内需政策带动国内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5.9%,比去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同时汽车、房地产等龙头消费市场出现回暖,农村市场取得较快发展。国内消费市场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汽车市场销售量大幅提高。受税收减免、汽车下乡等刺激政策推动,汽车产销逐月回暖,库存不断下降。一季度国产汽车销售267.88万辆,连续三个月超过美国、日本,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大国;全国汽车产销率达到101.3%,行业库存创两年以来新低。二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2%,销售额同比增长23.1%;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回升。三是在国家“家电下乡”政策有力推动下,农村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下乡家电产品销售额40亿元,其中3月份销售额22.4亿元,环比上升72%,带动农村消费增速提高至17%,短期改变了多年来农村消费持续慢于城市的格局。最终消费稳步提升,对我国GDP增长形成有力支撑,根据统计局测算,一季度消费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大大高于投资与净出口的贡献。

  (二)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并不稳固

  尽管在宏观政策刺激下,近期我国经济好转迹象增多,但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不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性。

  1.国内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

  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生产“去库存化”过程即将结束,将进入“去产能化阶段”,消化过剩产能的任务将更加沉重而复杂。

  一是当前需要消化的过剩产能规模空前。我国上一轮经济扩张期长达五年,连年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积累了巨大的生产能力,经济进入收缩期后各行业产能利用率均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大规模过剩产能的调整是一个异常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二是现有过剩产能结构情况复杂。目前国内闲置产能不仅包括需要淘汰的落后、低端产能,还包括为出口服务的先进、高端产能。由于我国各行业调整压力首先来自出口需求萎缩,目前产能闲置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为出口需求量身定制的生产能力,这部分生产能力既不是高能耗、高污染,也不是技术落后型产能,相反是技术较为先进、附加值较高的高端生产能力。此类产能无法通过内需得到消化,其产能过剩问题是全球性的,解决产能闲置需要国际经济环境的好转。因此,未来漫长而严峻的“去产能化”过程可能导致经济运行出现波折起伏。

  2.我国部分经济指标仍在下滑

  在外部需求减弱与产能过剩的影响下,我国经济运行中部分重要指标运行不稳。一是3月份以来发电量分旬走低。3月上旬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1.4%,中旬同比下降1.3%,下旬同比下降2.1%,4月中上旬同比下降4%。发电量数据表明工业走势将会出现波动反复。二是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库存消化期。由于中国自1998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扩张期后,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调整周期,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化是否会引起相关产业再度收缩,导致工业二次探底,目前仍然有待观察。三是存在通货紧缩压力。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6%,为六年来季度首次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1%。各类价格普遍下跌,使企业利润严重下滑,对财政收入也造成负面影响。四是出口继续大幅下滑,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下降。一季度对外贸易出口下降19.7%,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出口均大幅萎缩;同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0.6%。外贸出口减少带动工业出口交货值快速下行,交货值自2008年11月以来已经延续5个月负增长,并导致工业增加值急剧回落。

  3.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困难

  虽然一季度贷款大规模增长,但对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较为有限,信贷投放的结构性问题对未来经济增长可能形成一定制约。一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未改善。当前信贷投放对象过于集中于大企业。中国银行[3.50 -0.85%]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中,5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约60%。这不仅提高了信贷风险,而且挤占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前期从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成为银行压缩信用额度的重点对象,当前信贷爆发式增长,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生产的巨大资金要求继续受到压制。二是居民信贷额度占比偏低。一季度居民户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仅为9.2%,说明新增贷款中支持居民购房与其他消费行为的信用额度较为有限。三是部分资金未流入实体经济。根据有关调查资料,一季度新增票据融资中,有20%存在“空转”现象,未流入实体经济。这部分“空转”资金脱离实体经济,将降低信贷对企业恢复生产活动的支持力度。

  综上所述,在刺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基数等因素影响下,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将小幅回升;但是,我国经济自发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初步预计,二季度我国GDP将同比增长7%左右。

  二、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喜忧参半

  二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有望继续好转,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工业增速稳中趋升;但是,受外部环境冲击,出口难以摆脱下滑趋势,受基数等因素影响,价格指数依然呈下行趋势。

  (一)工业生产增速稳中趋升

  二季度,我国工业库存调整期基本结束,意味着工业增长急剧下滑阶段告一段落,但是由于去产能化过程刚刚开始,工业生产仍然难以恢复快速增长。工业生产企稳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工业品去库存化阶段基本结束。从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率的变动趋势看,去年8月份工业库存达到了本轮经济扩张期的最高峰值(增长28.5%),去年11月末和今年2月末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长率逐步下降,增幅分别为25%和11.7%,今年2月末比去年11月末增幅回落13.3个百分点,比最高峰回落16.8个百分点。有色、通信等行业库存增速已由上升转为下降。这表明工业企业“去库存化”任务初步完成。二是反映制造业景气程度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4个月反弹,3月份升至52.4%,超过50%的收缩—扩张分割线。其中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比2月份分别提高5.7和4.2个百分点。这预示着未来工业增长情况将有所好转。三是去年四季度4万亿投资计划中已落实的生产项目,二季度将逐步形成实际生产能力,有利于相关行业生产水平提高,带动全国工业增长企稳回升。四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与投资相关的水泥、钢铁、环保设备等重要投资品需求增加,将推动工业生产回升。

  抑制工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由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仍在恶化,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美日经济严重衰退,使得我国出口大幅下滑,将带动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对工业生产造成较大压力。二是钢铁等主要行业库存调整出现反复。年初钢铁等重要产业原有库存基本消化,出于适当回补需要,产量大幅度提高,近期库存再次达到历史高位。由于当前出口需求萎靡、价格回落,这些产业存在“二次去库存化”问题,将对工业增长形成制约。三是比较普遍的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制约工业生产增长。

  综合以上因素,我国工业增长虽然有所回升,但仍将处于底部调整阶段,初步预计,二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7.1%左右。

  (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

  二季度,促进投资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一是政府投资力度加大。国家大力推进前两批已下达项目投资建设,并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这意味着二季度中央对投资仍将保持强有力的支持力度。同时,二季度将有更多省市地方债得以发行,预计随着地方债大规模发行,相关省市基建项目投资将大幅上升。

  二是信贷资金环境良好。今年以来,新增信贷规模创纪录增长,企业债券发行步伐加快,企业前期被压抑的资金需求将得以释放,资金链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信贷资金转化为生产投资的比例将稳步上升。

  三是房地产市场回暖将提高相关投资意愿。当前一方面房地产市场销售量反弹,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提高;另一方面PPI走低,房地产企业生产用原材料购入成本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领域社会投资规模将逐步恢复。

  四是区域间产能转移拉动投资增长。当前部分沿海企业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出口缩减,利润下降。为降低成本、实现产业升级,部分工厂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搬迁,产业转移将带来相关投资提速。

  五是新开工项目高速增长促进投资增速加快。由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领先指标,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同比增加87.7%,意味着二季度投资增长动力强劲。

  尽管当前社会投资热情仍未充分调动,吸引外商投资困难加大,但是在政府投资的大力推进下,我国投资增速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初步预计,二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7.6%,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会更高。

  (三)消费实际增长保持稳定

  二季度,国家扩大消费政策力度继续增强,将有利于消费稳定增长。但失业人数增加、消费信心不足将抑制即期消费扩大。

  政策等因素促进消费稳定:一是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将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快速增长。二是国家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出台,有助于逐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三是鼓励政策将促进住房、汽车等消费保持稳定。下调小排量汽车购置税、降低二套房贷款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优惠措施将继续支持汽车、住房等主导产品消费回暖。此外,根据近期国务院会议精神,汽车、住房等消费产品成为政策关注的重要消费领域,预计相关优惠措施力度将继续加强,为二季度消费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就业等因素制约消费增长:一是就业情况不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加剧,社会进校招聘岗位数量减少;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和岗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就业减少将导致居民收入下降进而影响消费增长。二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对返乡农民工进行了一次性现金报酬支付(包括社会保障在内),增加了当期农民工收入,但是这种收入不具备可持续性,加之近期农产品[15.98 -0.68%]价格下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困难,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将放缓。三是目前社会消费主体——中产阶级消费热情不高,中、高档消费品销售规模下降,消费增长后劲受到影响。

  总体而言,二季度,我国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4%左右,实际增速达到15.5%左右,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四)出口下滑趋势难以改变

  目前世界实体经济恶化超出预期,全球市场需求继续萎缩,二季度,我国外贸出口下滑趋势难以改变。

  外部冲击不利于出口回暖:一是世界经济仍处于严重衰退之中。IMF春季报告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进一步下调为-1.3%;其中发达经济体大幅下降3.8%。从发达经济体来看,目前美国金融市场仍存在大量有毒资产,金融领域“去杠杆化”将经历漫长历程,此外本次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居民消费信心,美式消费模式正在出现转变,美国对国际市场的商品需求大幅收缩;欧元区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经济景气指数和消费信心指数继续呈现下滑走势,失业率持续上升;日本月度工业产出下滑速度降幅加剧,同时进口和出口情况急剧恶化。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依赖发达市场,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经济短期难以回暖。世界实体经济加速下滑导致全球贸易将出现二战以来最大跌幅。WTO预计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在全球贸易缩减、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形势恶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难以企稳回升。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愈演越烈。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均在呼吁采取有力措施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但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活动并没有停止,部分国家反而变本加厉,其贸易保护措施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强硬,范围更加宽泛。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

  三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然上升。一季度,人民币兑欧元与日元分别升值9.03%与6.96%,而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类似的部分发展中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中国产品价格优势明显下降,出口产品竞争力降低。

  四是广交会成交情况差强人意。在世界需求萎缩的影响下,春季广交会以机电产品为主的第一期十类参展商品中,九类商品成交降幅超过两位数,其中化工产品下降45.7%、电子消费品下降35.4%、机械设备下降28.9%、电子电气产品下降14.3%。目前占出口总额比重接近60%的机电产品订单大幅度下降,预示未来出口仍将面临严重困境。

  政策扶植将减轻出口下降幅度:一是出口退税率调整使企业成本降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六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惠及范围广、提高幅度大、政策力度强,对于稳定出口产生了积极效果。4月份再次上调六大产业出口退税率,有利于促进出口。二是贸易融资优惠政策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国家近期实施的提高出口买方信贷额度,扩大出口保险覆盖面,对外发放人民币贷款、尝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措施对于推进区域间贸易往来将产生积极作用。

  总体而言,面对外需严重萎缩,我国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出口下降速度,但是不能扭转出口下降趋势。初步预计,二季度我国出口额将同比下降20.2%左右,进口额下降25.5%左右。

  (五)价格指数仍将呈下行态势

  二季度影响各类价格继续下行因素较多,一是2008年物价先升后降的基数因素对二季度物价走势将产生较大影响。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这意味着即使各类消费品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将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二是粮食产量连续五年丰收,目前粮食仓储库存压力较大,农产品价格将有所下降。三是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生产领域供大于求的状况并未缓解,产能过剩情况严重的钢铁等行业价格下降压力较大,工业品出厂价格难以止跌。当然,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政府加大对部分资源产品的收储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物价下跌。综合判断,二季度各类价格指数仍将下降,初步预计CPI同比下降1.3%左右,PPI同比下降7.5%左右。

  三、政策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宏观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为此,一方面,应继续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应及早准备应对更为复杂严峻国际形势的政策预案并择机实施,引导我国经济稳定回升。

  (一)认真贯彻落实好已出台各项政策措施

  一是加快落实四万亿投资政策并严格监管。重点关注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落实情况与实施效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政府公共投资预算下达和项目实施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有效投资,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实时监控跟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情况,保证工程质量。

  二是抓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工作。尽快出台产业振兴规划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与细则;加快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政策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制修订工作;在财政补贴、金融信贷、政府投资、资金拨付方面简化手续,确保工作落实及时到位。

  三是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根据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利率、准备金率水平,灵活掌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继续保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局面;考虑通过结构性降息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满足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指导,严格规范信贷资金投放方向;加强金融信贷对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积极扩大人民币出口信贷

  一是增加面向亚、非、拉国家的出口买方信贷额度,推进国际间金融机构合作。向暂时出现外汇短缺与资金困难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供人民币出口信贷。在政府支持下,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3.50 -0.85%]或其他商业银行对于这些国家信誉良好的中国产品进口商提供人民币贷款,以互惠互利为原则,解决国外买方支付进口商品资金需要。根据风险-收益情况,在进口国实施买方信贷过程中,对于资金需求量大、涉及方多、进出口流程复杂的项目,尽量采取联合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共同贷款的方式实施出口信贷业务。

  二是扩大国内出口卖方信贷覆盖面,提高出口信贷在一般贸易中的比重。将国家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机电产品、汽车及零配件等产品出口,作为出口信贷重点支持领域;同时大幅度提高重点支持领域一般贸易的出口信贷比例与额度。

  (三)有效缓解产能过剩矛盾

  一是加大部分出口产品的政府消费与财政补贴,保护高端出口产能。对于我国长期以来努力推动进口替代的高精尖产品应扩大政府收储规模,给予相关产业财政补贴等积极扶持措施,同时大力扶持如太阳能电池等的国内市场。

  二是通过市场力量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应充分认识落后产能在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世界产业实现升级后将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发展,积极利用当前国际市场调整带来的压力,通过政策手段、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大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尽快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四)大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

  一是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在产能过剩调整过程中,应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形成社会新的投资热点,努力培育下一轮带动经济增长的先进生产能力。政府应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科技研发投资支持力度;加快中国创业板市场建设步伐,为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投融资提供更多渠道;通过相关行业协会与金融投资机构联合的方式,建立“天使基金”,支持社会高科技项目投资运作;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财政补贴。

  二是通过减税政策降低社会投资成本。首先,要重点查处某些政府部门继续变相收费的行为。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企业经营现状,允许企业定期缓交部分税费,帮助企业维持现金流。其次,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税收征管应坚决避免征收过头税(费),加重企业负担。应通过改革税务部门的考核体系,实行弹性考核体制,让征税目标能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进而解除税务部门的任务压力,从根本上避免出现征收过头税的现象。第三,应继续降低企业税负。当前,要切实取消对企业收费、集资和摊派等。建议对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以保障中小型企业正常运作,避免失业群体扩大。建议免征小规模个体工商户全部税费,鼓励个体工商户发展。

  (五)增强扩大消费政策力度

  一是大力支持“平价销售”模式刺激消费水平。针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及普通老百姓采取类似“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部补贴等扶持措施,支持已有的或者新建一批“平价超市”、“平价书店”、“平价药店”和“平价医院”等,切实推行让利于民的“平价销售”政策,刺激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广大普通老百姓的整体消费水平。

  二是推广实施节能环保消费工程。针对购买力较强的中等收入群体,根据其家电等产品更新换代要求,在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绿色消费”的基础上,通过财政补贴、价格折让等方式,大力推广节能高效的液晶电视、绿色冰箱、环保空调、节能灯具等。同时努力完善环境标识制度,提供更多优质环保节能产品。

  (六)大力引导贷款流向中小企业

  下一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应放在引导贷款流向方面,通过窗口指导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村投放更多贷款。以优惠政策鼓励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服务农村发展;试行国外已有成功经验的涉农贷款免税模式,鼓励银行在银监会允许范围内面向农村和农民开展较大数额的贷款业务;鼓励增加面向农村、农民的小额贷款业务;对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企业营业税、所得税或增值税优惠与减免;培育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增强小企业融资能力。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课题组

  组长:范剑平 副组长:祝宝良

  主要研究人员:王远鸿 张永军 牛犁 李若愚 祁京梅 周景彤 闫敏 徐平生 刘玉红

  主要执笔:牛犁闫敏

  注:1.GDP、三次产业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为可比价格,绝对值为现价。

  2.其余指标绝对值和增长速度均为现价。

  指标 2008年一季度实际 2009年二季度预测 2009年上半年预测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绝对数 增长

  GDP 65745 6.1 72836 7.0 138581 6.5

  一产 4700 3.5 7050 3.5 11750 3.5

  二产 31968 5.3 37557 7.2 69525 6.3

  三产 29077 7.4 28228 7.6 57305 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5.1 7.1 6.1

  轻工业 - 6.8 7.5 7.2

  重工业 - 4.5 7.0 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8129 28.8 59425 27.6 87554 28.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23562 28.6 51061 27.3 74623 27.7

  房地产投资 4880 4.1 9107 7.0 13987 6.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9398 15.0 29046 14.0 58444 14.5

  出口(亿美元) 2455 -19.7 2877 -20.2 5332 -20.0

  进口(亿美元) 1832 -30.9 2256 -25.5 4088 -28.0

  外贸顺差(亿美元) 623 62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9.4 -0.6 98.7 -1.3 99.0 -1.0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95.4 -4.6 92.5 -7.5 93.9 -6.1

  M0(期末值) 33746 10.9 33652 11.5 33652 11.5

  M1(期末值) 176541 17.0 179591 16.0 179591 16.0

  M2(期末值) 530627 25.5 536201 21.0 536201 21.0

  2009年二季度及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