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价格1年内下跌近9成

   2009-05-17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79

  在最近一次的上海光伏展会上,位于江苏常州市的沈科硅材料公司将自己刚刚出产的多晶硅摆上展台,但迎接它的不是掌声,而是一声叹息。

  “价格跌得太厉害了,已经没有什么盈利空间。”沈科公司的现场人员感慨。

  沈科公司似乎“生不逢时”。

  从去年9月最高峰的接近500美元/公斤,跌到现在的50至70美元,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让国内的多晶硅企业从天堂回归人间,硅料的暴利时代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沈科硅材料公司的投资并不大,“1个亿左右,”成立时间也不长,2008年4月15日才领取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在其展台上,资料也是寥寥几页,其中的关键一句,“年产百吨多晶硅,于2009年4月18日正式投产成功”将沈科硅材料的“后来者”身份表露无遗。

  “现在还没有销售,这是我们刚出产的一块硅料。”沈科硅材料董事长沈国良称,成本蛮高的,(目前行情下)利润空间有限。

  而原本沈科公司计划产能做到300吨到500吨的规模,也只有“以后再说”。

  和沈科一样,在当年多晶硅暴利的诱惑下,各地的投资蜂拥而至,资金扎堆投向硅料行业。

  硅料企业开始“洗牌”

  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呈爆炸式增长,造成全球多晶硅原料紧缺,价格随之暴涨,每公斤价格达到400美元以上,结果也造成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企业遍地开花。

  硅料生产投资一时趋于疯狂,先是2006年,由亚洲硅业和青海新能源集团共同出资,在西宁东川工业园开工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

  紧接着,南玻集团5000吨多晶硅项目、江苏大全6000吨项目、通威集团1万吨项目、天威英利5000吨项目、爱信硅科技1万吨项目、亚洲硅业6000吨项目、江苏阳光4500吨项目、大陆产业投资集团18000吨……还有2008年投产的江西赛维LDK的1.5万吨项目,以及无锡尚德对硅料项目的投资。

  据悉,目前国内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以西门子改良法为技术路线的多晶硅生产线,从2005年到2010年间,总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这个速度在全世界令人惊奇。

  再来看看我国多晶硅在全球所占份额,从2006年的不到1%,到2007年占8%,而到2008年,我国的多晶硅产能已经达到全世界的37%。根据预测,2010年将超过39%,之后大致在40%左右。

  但随着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多晶硅企业受到较大冲击。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衰退,对多晶硅的需求也明显减少,价格也大跌,从2008年最高的500美元/公斤,降到目前的六七十美元左右。

  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冯地直坦陈,硅料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

  峨嵋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提供电子级半导体硅材料和太阳能级硅材料的厂家。其分别于2008年建成500吨电路级多晶硅,2009年3月建成15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

  永祥多晶硅的一位人士也表示,盈利已没有预期的好。

  永祥多晶硅是通威集团和四川巨星集团共同投资组建,其硅料项目计划分三期,总规模1万吨,投资60亿元。第一期已于2008年9月正式产出,现每月产量60吨,今年产能1000吨左右,但目前只能完成70%(由于市场因素)。据悉,其明年的产能达到3000吨,目前客户主要包括浙江昱辉、天合光能、江苏阳光等国内大企业。

  而对于那些新开工的企业来说,“已没利润可言,”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的一位专家指出,这些企业投资组建时,都是高价买的机器,而且很多都是过时的设备,导致成本高企。

  如河南伊川去年12月开工的1万吨多晶硅项目,在这种行业背景下,盈利就非常困难。该项目发起人为当地知名民营企业洛阳天源集团,在2008年6月——光伏行业最火爆的时候——组建了洛阳世纪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50亿,年产1万吨硅料。

  事实上,多晶硅提纯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7家厂商手中,其依靠世界最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每公斤多晶硅的生产成本约为25美元,而国内企业平均约为80美元。

  市场价格还在下跌,上述上海新能源协会的专家透露,最近几天,有硅料厂家私底下的报价只有四十六七美元左右。

  随着价格暴跌,包括浙江昱辉在内的很多太阳能电池企业,开始重签或修改硅料长单。不久前,全球最大多晶硅制造企业之一MEMC公司就与无锡尚德、一家台资企业修改了长单中的多晶硅价格。

  4月21日,德国光伏制造商Conergy又向MEMC提出要“撤销”一份价值数亿美元的10年长单。在目前背景下,撤销或修改长单价格,已成为光伏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共识。事实上,2008年底前光伏行业的囤料惯例,让不少企业深受其害,光硅料库存计提就损失十分巨大。

  另一个问题是,随着中国硅料投资的突飞猛进,光伏行业的原料——多晶硅是否已经过剩?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多晶硅需求在1.5万吨左右,同时国内产能为4万吨以上,但产量只有4500吨,仍然处于供不应求。

  招商证券的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国内多晶硅生产只有洛阳中硅的300吨以及峨嵋半导体的80吨,2007年生产厂家增加了江苏中能和新光硅业,2008年全年产能得到释放,江苏中能达到1000吨,洛阳中硅和新光硅业均超过700吨。

  根据预测,2009年国内产能达5.8万吨,市场需求在1.8万吨左右,而当年产量可达1.5到2万吨。2010年预测全国产能可达9.2万吨,产量3.3万吨,需求2.6万吨左右,届时多晶硅可能会供过于求。

  在全球市场也类似,2008年供不应求,2009年全球产能15万吨,产量8万吨,需求也在8万吨左右,基本持平。2010年预测全球多晶硅产能23万吨,产量可达12万吨,需求10万吨,供大于求。

  有专家认为,硅料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在中国市场和中东市场开发后,上述的硅料产量远远不够市场需要。”

  江苏特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肖顺珍撰文指出,如果中国市场启动,加上美国市场,全球2011年需求预测为13万吨,2012年需求17万吨,而当年产量为16万吨,届时市场将再一次供不应求。

  事实上,在我国新能源的长期规划中,新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每年上升,2010年占比10%,2020年为20%,2030年为30%。

  “国内多晶硅产能很多是虚的,一些企业的产能还处于纸上谈兵,有些生产线还没有,再说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的后续投资可能就会减缓。”上述协会的人士称,以LDK为例,其标榜的1万吨多晶硅项目,目前的产量只有3000吨,整个全国产量在2万吨左右。

  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的专家表示,在目前较大规模的多晶硅企业中,按照现有的技术,企业生产的多晶硅成本大致为30美元/公斤,以46美元价格计算仍然有50%的毛利。但对于小规模的多晶硅企业,由于成本高企,洗牌在所难免。

  行业好转?

  尽管硅料价格暴跌,进入2009年,仍然有很多企业投资多晶硅项目。

  2009年4月18日,山东晟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南投资兴建多晶硅项目,首期投资11亿,总投资达90亿元;2009年4月20日,内蒙古中盛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项目在巴彦淖尔市奠基。

  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教授崔容强表示,光伏行业的前景已经非常明朗,在渡过这段危机后,太阳能行业将迎来春天。

  “进入5月份的这两个星期,公司的电池片销量开始增加。”近日,南京中电(纳斯达克:CSUN)的王茜告诉记者,其中来自美国的订单上升明显。

  南京中电是一家典型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制造企业,其于2007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2008年公司产量在100兆瓦到120兆瓦之间。

  根据资料,南京中电最近股价走势明显好转,其5月12日的股价上涨到3.39美元,而此前的3月6日的股价仅为1.38美元。

  同样作为国内太阳能企业的领头羊,无锡尚德的股价也从3月2日的5.21美元上涨到5月12日的16.45美元,接近2倍的涨幅。

  尚德新闻总监Rory表示,随着天气转暖,第二季度德国市场的安装订单开始增加。

  就在今年2月,尚德成为唯一打入日本市场的非日本本土太阳能企业,获得这个全世界最苛求、最难进入市场30兆瓦订单。据悉,尚德今年已经获得了750兆瓦的订单,远远高于去年500兆瓦的销售量。

  同样在2月底,中盛光电与德国著名系统集成商签订了15MW的组件订单合同,价值3500万欧元。

  进入4月份,原先生产线停了一半的正泰太阳能,“4月份的订单比之前几个月有所增长,但同比仍下降了约40%。”有正泰员工告诉记者,得益于公司产品质量把关,加之品牌效应,以及之前客户满意度较高,“现在还能出货,4月份有3兆瓦的量。”

  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人士也称,最近的订单比去年第四季度好了很多。

  不过,对于浙江百力达太阳能有限公司来说,机会还没有来临,“现在的好转只是政策上的,实际市场并没有太大起色。”

  这家于去年底投入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企业,虽然躲过了去年10月份硅料暴跌的风险,但金融危机造成国外订单急剧萎缩,作为后来者,浙江百力达从开工就处于半停产状态。

  事实上,在浙江仍有一半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以往4月份是国外订单的高峰期,但今年企业的订单寥寥,浙江60家光伏企业中,目前正常生产的仅30家左右,其余一半或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是正在建设过程中。

  一位长期跟踪光伏企业的证券研究人员表示,对于光伏组建企业,大的厂有50%开工已经不错,很多小厂至今没有订单,大部分没有开工。

  有意思的是,在最近的光伏展会上,记者与一家海外上市企业人员闲聊时,其参展人员笑称,“公司参加光伏展是表明企业还活着”。

  近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再生能源金融论坛上透露,随着新能源振兴规划的即将出台及相关发展目标的调整,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投资1300亿元。

  在国家调整新能源规划的同时,地方政府早就为太阳能布局厉兵秣马,各地的太阳能产业园、产业基地层出不穷。

  光伏也将成为下一轮地方经济的支柱。在江西,正以新余为核心,逐步形成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的光伏产业链。目前正在实施的光伏产业项目有32个,总投资超过800亿元。其区域城市上饶市也在此前大力引进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光伏产业,“70%的光伏投资来自浙江。”

  起步较晚的呼和浩特,也成为“太阳能发电示范城市”,近年相继引进神舟硅业、圣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大陆多晶硅,以及中环集团的光伏企业。

  江苏扬州市也计划到2010年高纯硅材料的年产量达到6000吨以上。此前,该市还出台了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表示,江苏是国内光伏第一大省,目前江苏约有六七十家光伏企业,在全球20大光伏企业中,江苏占有三强。

  此外四川省的乐山市也把推动硅材料产业化发展作为当地的一号工程,全力打造“中国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瓶颈:国内并网发电政策

  在我国光伏企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背景下,“只要海外市场一掐断,中国的光伏产业必死无疑。”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是共识。

  2008年,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大国”,全年产量达到2.6GW,这已是全球总产量(7.9GW)的三分之一,排在其后的是德国,产量1.5GW,再次是日本的1.3GW。

  表面上,中国的光伏产业依然红火,但2008年第四季度海外订单突降冰点,给国内光伏产业敲响了警钟,国内光伏组件企业随之倒闭300多家。

  事实上,在我国光伏企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背景下,“只要海外市场一掐断,中国的光伏产业必死无疑。”

  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是共识。

  不过,曙光已初现。

  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

  办法一发布,国内的太阳能上市公司股价大涨,光伏企业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按照本次激励政策中采取补贴安装成本的办法,补贴上线为20元/W,以目前每瓦安装成本40元计算,补贴幅度已达50%。但财政部没有公布具体的可供补贴的总金额。

  根据4月20日推出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此次补助倾向于光电建筑一体化的项目,补贴标准不超过20元/W,而对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的光电建筑项目,则补贴标准不超过15元/W。“由于客观原因,目前市场还无法达到光电建筑一体化标准,实际能够享受到的最高补贴为15元/W。”

  同时,补助办法规定了示范项目必须大于50KW,即需要至少400平米的安装面积,而且先期投资需要100万元。如此,普通居民很难参与,符合标准的将是学校、医院和政府等公用和商用建筑。并且财政部此次补助只有太阳能光电应用业主单位和光伏生产企业才有资格申请。

  因此,建筑业主单位其实没有动力,只有光伏企业为了释放库存,提高远期效益而兴趣十足。据悉,已经有尚德、林洋、阿特斯等申报建筑项目。

  南京中电称,公司正上报太阳能屋顶计划,致力在国内争取拿到更多的首批示范项目。南京中电太阳能研究院院长贾艳刚告诉我们,目前已经成功获得苏州、江宁等多个地区200多千瓦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工程计划。

  “但此次补贴办法,示范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的人士表示,此次补贴办法还是没有解决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而且发改委和电监会也没有相关文件出台。同时由于限制了居民用户的参与,国内光伏发电能力难以大规模爆发。

  而在德国,2004年推行光伏购电补偿,根据不同的太阳能发电形式,政府给予为期20年不同等级的补贴。购电补偿的推出成为德国光伏市场增长的催化剂,短短几年后,德国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

  西班牙在2007年和2008年推出了与传统电价几乎等价的鼓励政策,使得2008年西班牙光伏电池安装量达到2660兆瓦,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30万KW规模,仅次于德国,排名全球第二。

  而目前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0万千瓦,其中2008年即贡献了4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短缺,导致我国太阳能电池市场95%在海外,“受制于人”。

  2008年的金融危机,光伏行业受到冲击也最为明显。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光普教授指出,首先,应尽快实施上网电价法和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目前的光伏发电成本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实施上网电价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实施后有实力的光伏企业就可以自己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站,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出路。

  其次是大力推广用户光伏发电站,目前日本的1200万套发电站主要是用户发电,德国和美国等均大力发展用户发电。简单举例,居民在屋顶安装3KW(20平米)太阳能电池,全年可发电3000多度电,基本够用。若按每发一度电耗煤350克计算,可节约煤炭1吨。

  再是大力推广太阳能汽车,以及开发多种光伏应用产品。

  “中国至2020年太阳能发电能力有望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甚至达到2000万千瓦,至少是国家此前公布的180万千瓦发展目标的5倍。” 此前的一次光伏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如此表示。

  180万千瓦的目标源于2007年8月推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而如果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调整至1000万千瓦,则将是目前世界第二大光伏发电装机大国西班牙的4倍之多。

  届时国内光这一块新增的太阳能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10GW。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