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新起点:PVC期货上市波澜不惊

   2009-05-26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41

  5月25日9时,伴随着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一声锣响,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大厅的屏幕上,聚氯乙烯(PVC)期货的竞价集合数字跳跃而出。

  1分钟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收到消息,上海氯碱拿下了当日第一单卖单。“6575元/吨,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是一个不错的卖出价格。”李说。

  对于李军来说,聚氯乙烯期货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期货业刚刚起步,他所在的上海氯碱就是当时上海建材交易所聚氯乙烯期货市场上的常客;而1993年年底期货市场针对上海氯碱生产的聚氯乙烯掀起的那场抛售潮,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市场上大量抛售上海氯碱生产的聚乙烯,抛售量超过了上海氯碱的产能;最后迫使化工部不得不出面干预。”他说。

  16年后,聚氯乙烯再次回归期货市场。只是如今的市场与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期货业的乱世争雄已经结束,证监会更加严格地监管让当年的乱局失去了再次上演的可能;而且,与当年的短缺相比,当下国内聚氯乙烯“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已经成了流行语。

  首日波澜不惊

  PVC期货上市首日,先是高开高走,主力0909合约开于6575元/吨,较挂牌基准价6300元/吨高4%;之后价格缓势下滑,跌至6500一线后开始窄幅震荡,交投活跃,尾市报收6490元/吨;盘中最低价位6435元/吨,最高价位6630元/吨,成交均价为6495元/吨。

  “首日上市基本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整体走势贴近当前PVC市场实际情况。”广发期货投资研究部研究员蒋婵杰分析。

  “国内PVC主要采取的电石法,市场普遍认为,超过6500元/吨,就可以获利。超过6500元/吨,很多电厂就可能开工复产,因此压力也比较大,当日的走势也反映了这个特点:从华南市场6325元/吨的均价来看,超过6515元/吨附近时就可以套利了,当冲到6600元/吨的高位时,大量卖单出现将价格了压下来。”蒋婵杰分析。

  从持仓排名上看,浙江地区资金在PVC期货合约上尤为活跃,如浙江大地、浙江永安、浙江天马等;华南地区的广发期货持仓量也排在多头前十。

  对于上述持仓结构,长城伟业期货董丹丹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浙江地区资金雄厚,更为重要的是浙江、华南地区为我国PVC消费重地,这些地区集聚了大量的贸易商和消费商,对PVC期货有着较高的热情。”

  6500元/吨分水岭?

  PVC期货推出前夕,在神华期货与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举办的PVC期货投资报告会上,有40多家PVC相关企业负责人冒雨参加。

  “当时跟我们签约的企业就有10多家,现在陆续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神华期货化工研究员刘勇说,在前期会以个人投资者为主,随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会参与进来。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走势如影随形。

  长城伟业期货提供的资料显示,25日PVC现货价格基本持稳。齐鲁化工城PVC报价6400元/吨,实际成交灵活,交投一般;华中PVC市场报价变化不大。

  2008年,聚氯乙烯现货价格曾出现剧烈波动。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聚氯乙烯价格从最高的超过9000元/吨一路下跌,最低时甚至跌破5000元/吨。

  经历了去年产品价格疯狂上涨和下跌之后,行业元气损伤严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介绍,行业平均开工率在2008年四季度时不到50%,即便到现在也仅仅在50%-60%之间。

  “目前,PVC主要用于房地产。而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需求很难回暖的情况下,PVC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广发期货蒋婵杰分析,“成本驱动成为决定PVC期货和现货价格走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聚氯乙烯分两种生产方式,一种是电石法,主要原料是煤炭;一种是乙烯法,石油为主要原料,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电石法。

  “政策上发改委已取消对电石企业的电价优惠,整体上国内电石价格下调空间较小。国际原油价格中期来看,仍将以震荡筑底为主,因此PVC的成本下降空间不大,长期趋升。由于产能过剩及新增产能,2009年我国PVC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善。”广发期货分析。

  在此背景下,大多业内人士认为,中期来看国内PVC仍将以弱势震荡为主,震荡区间主要集中在5500元/吨-6500元/吨间,不过受成本因素影响,PVC长期趋升。

  对于后市表现,上海氯碱的李军认为,PVC现货价格将呈现锯齿状走势,一旦价格触及6500元/吨,企业开工率马上恢复,供应增长,价格将再度回落,而跌至企业生产成本时,减产将再度推高价格。

  实际上,PVC与PE(聚乙烯)期货是同系的品种,从市场交易情况看,PE是大商所交易较为活跃的品种,显示了资金对化工产品的关注度比较高。

  相比于PE,PVC在期货市场中有更多的优势,一是其用途更加广泛,市场需求量更大;二是PVC生产厂家有120多家,而PE大概只有中石化和中石油10多个厂家,因此少数企业不可能操纵整个PVC市场的价格,价格更透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易,可能会有资金从PE市场转向PVC市场。”刘勇认为。

  16年市场变幻

  对于李军来说,2008年聚氯乙烯现货价格的剧烈动荡,有着切肤之痛。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国,到2008年末总产量1600万吨,实际产量880多万吨;然而,中国聚乙烯工业集中度不是很高,生产企业近100多家。

  “企业比较多,产能比较多,所以在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个月上涨1000元的情况。”李军说。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目前中国企业却缺少很好的套期保值手段。赵俊贵认为,“目前企业实际参与套保的量仍然比较少,根据协会之前的测算,以交易额来看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保比例在5%以下。”

  “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PVC交易量也相当少,交投并不活跃。”李军说。

  “PVC期货上市后,对氯碱生产企业,是多了一种规避价格大起大落的渠道。这会给生产企业的经营理念会带来很大影响:之前是被动接受价格波动;现在企业面对的从单一现货市场转变为‘两个市场、四个方向’,可以主动地适应价格的大幅波动。”李军分析。

  16年后,当李军再次进入聚氯乙烯期货领域时,市场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1990年代,当时是国内还是严重产能不足,第二,当时期货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很不规范,全国有几十家交易所;第三,大家的风险意识不同;第四,当时交易的标准合约与现在也不一样。由于严重的供不应求,当时交易是指定厂家和品种的。”

  赵俊贵也认为,石化下游产品有很多都适合作为期货产品,“某个商品能作为期货产品,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条件:量大、价格波动剧烈和关注度较高,按这一标准,石化下游产品有很多都适合作为期货产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