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台资企业厦门寰廷太阳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入驻厦门。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将在厦门规划组建一个具有核心技术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及维护中心。
“目前,光伏产业还在快速发展阶段,闽台应当优势互补,抢得先机。”2009年3月,两岸首次在太阳能光电能源领域进行高层次的交流与研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钟熙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他表示,以福建省为代表的内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多晶硅材料来源,而台湾拥有先进的制造管理经验,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等。
很快,双方的合作就进入了具体操作阶段。4月8日,厦门软件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台湾亿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海峡两岸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对接会上签署协议,将共同筹建现代照明应用设计平台——厦门市现代照明应用设计与创业中心。
目前,在厦门已集中了明达光电、玉晶光电、立晶光电、晶宇光电公司等一大批台资光伏企业。
据了解,太阳能利用的常规方法是用多晶硅电池发电。多晶硅电池的主要原料是多晶硅,占电池成本的85%左右。福建的硅矿资源约占全国的9.4%,产量占世界的6.7%,系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和纯度领先的矿区之一,每年可生产初级硅5万~6万吨。
现在福建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
来自福建省经贸委的数据显示,目前福建省内从事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企业超过150家,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已建成12个光伏产业园区,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全省光伏产业规模也跃居全国前列。
近期国家一项财政政策的出台,更提振了福建光伏企业的信心。“光电建筑新政决定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对相关项目给予财政补贴。补贴力度之大超出预期,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好机会来了。”福建一家太阳能材料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所谓光电建筑新政,是指财政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今年3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及《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于急需资金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来说,这一财政补贴政策的推出非常‘解渴’,有望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福建哲能光电有限公司总裁刘志勇认为。
然而,尽管补贴政策意义重大,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仅靠财政补贴作为光伏企业的发展动力,还远远不够。
“要拉动国内需求,除了靠财政补贴政策,最根本的还是要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技术创新无疑是最关键的。”福建南安三晶硅精制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智雄表示。据了解,该公司已自主研发出物理法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技术。“相比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西门子法(化学气相法),物理法硅材料的成本只有其1/10。目前使用西门子法生产1千瓦时电成本大约在2元,而我公司目前所做的试验可将成本降至0.7元以下。”郑智雄补充说。
福建太阳能光伏企业与台湾企业的对接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在台湾,目前已有76家厂商进入太阳能电池产业,其中晶体硅电池厂15家、薄膜太阳能电池厂13家、模块厂17家、硅片厂7 家、系统及应用产品厂商20余家,并努力在产品质量和转换效率上寻求突破。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表示,与我国内地相比,台湾地区光伏产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方面已十分成熟。
根据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福建省将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未来光伏产业将实现年总产值150 亿~200亿元。为此,福建省将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自主创新,实施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受利好政策鼓舞,福建太阳能光伏企业已经鼓足干劲,两岸的互动、联合也正在进一步加快。
李钟熙乐观地展望,去年我国内地与台湾的太阳光电产能加起来占到全世界总量的40%,如果能携手合作,打造国际龙头企业或形成龙头产业集群应该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