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业必须走出“支农产业”的光环

   2009-06-12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14

  今年一开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自1月25日起化肥实行市场定价。改革方案一出,业内业外都满心以为今年会有个好年景。但现实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几个月下来,化肥企业面临的仍是一个很差的市场年景。当然,遇到金融危机这一“天灾”是一个原因,但仔细听听化肥行业反映出来的问题,仍旧是产能过剩,仍旧是希望政府放出口一马,仍旧是希望政府在淡储问题上让利于企业。看来看去,敢情几十年改革下来,化肥行业仍旧是个“靠政策行业”。
  
  长期以来,“支农产业”这个名头一直伴随着化肥行业的发展。从政府到企业都在“支农产业”的名义下,把化肥行业当成一个特殊的行业。正是有这个名头在,政府有关部门在调控中就不敢下狠手,一旦行业遇到困难,政府就会有意无意在政策上放企业一马。比如在年初的定价体制改革中,仍旧“暂时保留化肥生产用电、用气、铁路运输等价格和税收优惠政策”。没错,政府这样做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化肥企业,但这种保护是保护了所有的化肥企业。而在这种政策保护下,那些过剩的产能无法淘汰,那些高耗能、低效益的化肥企业得以苟延残喘,而真正有发展前途、应该受到保护的化肥企业反而“骈死于槽枥之间”,其结果是拖延了这个行业优胜劣汰的进程,使化肥行业成为市场化进程最慢、政府最头疼的行业之一。
  
  也正是有了这个名头,不少化肥企业真把自己当成特殊的企业,把这个领域当成特殊的领域,养成了一种对政策对政府的依赖思维定式。一事当头,不是先自己想办法,而是热衷于呼吁政策,要求政府提供保护。保护政策在这些企业眼中就成了扩产政策。其结果,不管市场情况如何,有条件没条件,抓住“优惠政策”就扩产扩规模。于是小化肥变中化肥,中化肥变大化肥,产能、产量一路上升,引发产业发展困局。
  
  试想,如果政府冲破“支农产业”这个名头的束缚,把化肥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进行调控、进行管理,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提高准入门槛就提高;如果化肥企业走出“支农产业”这个光环,放弃对政策的依赖,真正把自己当作市场的普通一兵,在市场中经风雨、见世面,那么,整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必然会加快,真正有实力的化肥企业就会脱颖而出,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就会退出市场。那样的话,化肥行业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隔三差五就叫苦连天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