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是氟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尤其对氟硅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由于国内过度开采萤石,造成环境治理非常困难。为保护资源和环境,自新世纪以来我国采取了出口配额、提高出口关税税率等一系列措施来控制萤石及其初级产品氢氟酸的出口。其中,从2006年7月1日起取消氢氟酸的出口退税,2007年对氢氟酸出口加征10%的暂定关税,2008年再将氢氟酸的出口暂定关税提高到15%,2009年我国增加了氟化物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暂定税率,除氢氟酸外萤石的暂定出口税率也达到15%。此次欧美针对我国限制萤石出口的申诉,亦正是针对国内实施的这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梅胜放看来,我国出台这些政策是合情合理的,跟世贸组织框架内的贸易规则没有冲突,我国政府对欧美申诉提出的“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回应也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况且,美国与萤石资源丰富的墨西哥相邻,具备萤石的成矿条件,但美国至今没有公布本国的资源情况,其萤石资源的有无多寡仍不为世人所知。光从这一点,就可见美国的指责很无理,其外贸政策是秉持双重标准的。
据梅胜放介绍,中国是世界上萤石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萤石储量仅次于南非和墨西哥。但我国高品位萤石矿比例小,共生矿多,多年开采使得国内萤石富矿日趋减少。由于长期对萤石资源的无序滥采和大规模出口,我国萤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
萤石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出口资源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每年出口的萤石达到130万吨左右,长期占国际市场半壁江山以上。由于出口量较大,国内萤石为追求产量存在滥采现象,对资源环境破坏极为严重。为此,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萤石出口的控制,不断整顿采矿秩序,将萤石出口纳入配额管理,对出口配额招标制度进行改革,将萤石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同时逐步提高了萤石出口的关税税率,对萤石资源出口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尽管通过一系列措施,我国萤石出口量逐年递减约10%,到2008年萤石出口量降至50万吨左右,但萤石变相的出口方式却迅速抬头。据了解,近年来一些外资企业在国内设厂,利用我国的萤石资源生产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氢氟酸再出口,“合法地”避开了我国对萤石资源出口的管制政策。生产1吨氢氟酸需要5吨原矿萤石,如此一来,近些年虽然国内萤石的出口逐年下降,但出口的氢氟酸每年折合的萤石产量超过30万吨,再加上猖獗的走私贸易(每年至少20万吨),几项加起来,每年流出国门的萤石资源量仍然接近130万吨,与萤石出口峰值时期的上世纪90年代相比相差无几。可以说,我国多年来采取的一系列保护萤石资源的政策,其效果在一系列变相出口面前大打折扣。
我国萤石资源的传统产地是江西、浙江、福建、安徽4省。浙江金华、衢州等地的氟化工企业呼吁,国家在严格控制萤石矿开采和出口的同时,有必要对氢氟酸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限制外资企业在国内新建氢氟酸等初级萤石产品工厂,逐步减少初级氟化工产品的出口,避免资源的变相流失。国内氢氟酸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外资企业这种“曲线”掠夺的方式不仅加剧了萤石资源的流失,而且氢氟酸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增加了我国节能和环保的压力。
梅胜放认为,中国靠卖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进一步加大对萤石和氢氟酸的出口监管力度的同时,要实现萤石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当务之急是要对氟化工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鼓励开发氟硅高新材料和高端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氟化工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促进氟化工产业向高端和精细化发展,扩大高附加值含氟聚合物的出口;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好有限的萤石资源。
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总工陈科峰等业内专家也支持这样的观点。梅胜放同时强调,对于氟化工企业来说,搞精细化工要将重心放在特色和专长上,要把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做精做深。
氟化工产业是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据介绍,目前萤石在技术发达国家用于氟化工的比例达到50%以上,美国更是在80%左右,而我国只有30%左右,而且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
另据专家介绍,随着中国氟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到2010年,萤石粉的需求总量将达到200万吨,到2015年,需求量将要达到240万吨,到2020 年,需求量将达到260万吨。而政府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萤石需求总量将远远高于中国萤石矿藏保有量,我国自身氟化工的发展对萤石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保护和高效利用好宝贵的萤石资源意义将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