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夏收农忙季节,记者在江苏农村看到,大量的小麦秸秆被农民就地焚烧,田间浓烟四起。
但几乎就在同时,5月20日,江苏省公布了《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鼓励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技术发展生物质能。同时《决定》还确定了2012年底施行全省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目标。随即,江苏省许多市、县也下发了禁止焚烧秸秆的通知。
你禁你的,我烧我的。一位正在焚烧秸秆的农民对记者说:“我们也知道露天焚烧秸秆不好,但这么多秸秆运回家没地方堆放,运出去卖也值不了几个钱,直接烧了是最方便的。”
政府的引导是积极的,但农民的想法也是实际的。结果,农作物秸秆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正是秸秆,暴露出我国生物质能源企业的死穴:突不破成本关。
烧秸秆是因为利用成本高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成功进行了秸秆类纤维素的研发和应用的企业之一。据了解,该公司在秸秆预处理、制取纤维素酶、构建五碳糖发酵菌株、混合糖发酵、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及环保处理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建成了以玉米芯为原料年产2000吨木糖醇联产3000吨柠檬酸、以秸秆为原料年产1000吨乙醇联产1200吨丁二酸、以秸秆为原料年产5000吨乙醇等工业化示范项目。目前,这些项目正处于运行调试阶段,而作为该公司董事长的李荣杰,却仍然每天发愁——成本太高。
不少业内专家也实话实说:以国内企业现在的技术水平,发展生物质能肯定赔钱。
随着前几年国际油价的攀升,生物柴油以其价格和环保优势获得了青睐。除了三大石油巨头外,民营企业和外资公司也纷纷加入生产生物柴油的行列。但这种局势在去年下半年发生了逆转。当时,国际油价从每桶147美元跌至40美元,国内柴油供应紧张的局面立即得到缓解。生物柴油因成本降不下去,导致销路出现问题。许多企业出现负利润,不少企业因此停产甚至倒闭。
即使不出现去年下半年的情况,我国生物质能源企业要想赚钱也非易事。据了解,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和安徽丰原生化公司这4家国有企业自2002年成为燃料乙醇试点企业以来,共获得“两税”减免1.9亿元,中央财政拨付的亏损补贴20亿元。但即便是这样,这4家企业也仅能勉强保持不亏损。而其他不享受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生物质能源企业则很难维持下去。
成本高是因为技术不过关
对于解决秸秆利用的难题,淮北中润生物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作霖提出了建议:改进现有收割机。新型收割机需要在将粮食收割、打包的同时,将秸秆进行简单的粉碎、压缩、打包,做到秸秆不落地。这就可以大大减少收集秸秆的难度。朱作霖认为,从粮食的收割、晾晒、储存、运输过程来看,只要有利润,农民就不会将粮食在地里烧掉。秸秆也一样。如果秸秆的收购价格能达到粮食的一半,农民肯定会愿意多花钱使用新型收割机。朱作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农民收割1亩小麦使用收割机的费用约为50元,1亩小麦的秸秆产量超过500千克。按每千克秸秆0.7元的收购价格,500千克秸秆价值350元。农民如果使用新型收割机,每亩地收割成本上升50元,但可以同时收获小麦和秸秆,与原来烧掉秸秆相比,每亩地可以多挣300元。但是,以目前的技术,生物质能源企业无论是利用秸秆进行生物质发电还是生产燃料乙醇,肯定难以承受这么高的收购价格。因此,朱作霖提出了第二条建议:开发出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物质能精炼生产工艺,在生产液体燃料的同时,使产出值大幅上升,从而提高秸秆的收购价格。
可以看出,朱作霖的两条建议离不开两个字:技术。
而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专家委员宁守俭却泼了一盆冷水:技术不成熟。
宁守俭表示,在我国,秸秆的开发利用已经进行了多年,但一直推不开。推广不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始终不具备经济竞争力,而成本降不下来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开发出成熟的、可以产业化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比如秸秆造气和生物质制燃料乙醇,目前国内这两种技术都还不成熟,没有很普遍实用的技术。
“当然,一些企业不时在宣传这方面的技术。这不排除迎合国家政策、希望取得支持的原因。实际上,这些技术离产业化、工业化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如果真具有企业宣传的效果,秸秆利用早就应该大规模铺开了。就拿最简单的秸秆压块来说,目前国内企业用于压块的原料有稻谷、小麦、玉米秸秆,但效果并不太好。不具经济性使秸秆利用这条路被堵死了。”宁守俭说。
技术不过关是全球难题
据记者了解,国外生物质能源企业愁的也是技术。
能源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刚刚关闭了其设在伦敦的替代能源总部,并将公司替代能源预算从去年的14亿美元削减到今年的5亿~10亿美元。BP在关闭替代能源部门的时候,却也在涉足生物燃料领域。据了解,BP与巴西国有石油公司决定至少投资34亿美元用于建设或收购乙醇项目。降低成本也成为BP最关注的问题,公司计划研究新的生产工艺以提高甘蔗产乙醇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无独有偶,另一国际能源巨头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也在把研发新技术以降低成本作为攻关重点。日前,壳牌宣布研发出了一项用麦秆、玉米秆等制作生物燃料的全新技术,并已在加拿大成功建立了一个生物燃料加油站。该技术的最大亮点就是完全走上了区别于传统生物燃料的道路,全部采用麦秆、玉米秆等农业废料为原料,使用一种生物酶进行发酵,再提取乙醇。壳牌公司称,乙醇和汽油的混合燃料可以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90%的碳排放。而业内人士认为,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所使用的原材料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不仅是BP和壳牌,美国的一些石油企业也在进入生物质能源领域,并致力于降低成本。去年,美国雪佛龙公司与惠好公司合资组建了一家新公司,计划用木材废料生产生物燃料。美国最大的炼油企业瓦莱罗能源公司也于去年收购了维拉太阳能公司的7家玉米乙醇工厂,并表示将把这些工厂转化为生产新型混合用乙醇的工厂。美国蓝焰乙醇公司也计划同大型石油公司共同建设乙醇工厂。
看来,全球都在期待生物质能源技术突破的佳音。近年来,我国不少科研院所加强了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图为去年10月12日,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左)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高锦宏为 “恩泽生物质精细化工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建立的目的是开发以生物质为原料的可生物降解的专用燃料、精细化学品和医药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