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化工业为生存而战

   2009-07-08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80

  在6月26日结束的第二届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上,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油脂化工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郑亦平表示,饱经金融危机洗礼的油脂化工行业,从原料到产品市场行情大涨大落,演绎了不寻常的走势。时至今日,油脂化工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从2008下半年起,几乎所有油脂化工类产品的价格均失去了支撑,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普跌行情,油脂化工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以油脂化工行业主要产品脂肪酸为例,我国目前的油脂水解能力大约为180万吨/年,实际开工率只占到生产能力的50%左右,2008年的产量为65万吨。其他产品,如脂肪醇、脂肪胺,以及副产品甘油的市场情况也大致相似。

  从表象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给油脂化工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融资困难,流动资金周转不畅;外部需求明显减弱,订单明显减少,客户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但是,郑亦平依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油脂化工行业陷入困境的3个深层次原因。

  ——我国油脂化工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行业的市场竞争强度增加,行业整体利润率相对较低。例如脂肪酸行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生产企业中1万~3万吨/年的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高端产品市场却出现了较大的空白。郑亦平告诉记者:“与我国整体对外贸易呈现巨大顺差相反的是,我国油脂化工行业对外贸易表现出了较大的逆差。”据介绍,2008年,我国脂肪酸的进口量为14.33万吨,而出口量却只有0.39万吨。”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油脂化工的下游行业,如橡胶、纺织、造纸、塑胶等的增速普遍减缓,造成对油脂化工产品的需求严重下降。

  ——油脂化工企业在发展中普遍追求规模效应,致使产能严重过剩,从而降低了行业的整体利润。“很多企业在近几年为了抢占市场而迅速扩张,企业建大后,又因技术、管理或者科研力量的薄弱等因素而出现了根基不稳、前进困难的局面。”

  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在金融危机全球化的背景下,油脂化工企业只有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才能处变不惊、从容进退。“油脂化工企业要千方百计让自己生存下来。”郑亦平的这句话,也已成为业内许多同行的共识。

  为此,第二届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提出了油脂化工行业的发展三大对策: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转型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这次危机可以看出,企业必须将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坚决淘汰水泵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产能力。

  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国际营销能力。硬脂酸的出口退税率从2009年4月1日起已从5%增至13%,各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扩大利用途径,解决国内甘油的出路问题。一是提高甘油的研发能力,增加甘油精制设施,扩大甘油利用途径;二是把粗甘油堵在国外,消化国内生产企业粗甘油的存量。企业要联合抵制粗甘油的加工,这样既可保护环境,又可为国内优质甘油产品扩充市场容量。

  郑亦平最后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体现为原材料的国际多元化,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技术等的关联化。国内脂肪酸行业受2008年国际棕榈油市场变化的影响,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不断变化,很难把握,这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此,他建议企业之间应定期沟通信息,分析市场走势,进行理性合作,这样才能实现合作方的利益最大化。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