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保八进入决战时刻 当前现三大积极变化

   2009-07-21 《瞭望》新闻周刊《瞭望》新闻周刊

119

  积极变化和隐患影响并存,强烈暗示下半年中国经济应战危机正在进入转折点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1%。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说明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局面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2.9%。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3.5%。这些重要产业数据趋势仍旧向下。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这些数据喜忧参半,我国经济走势可能逐季提高,或者说今年二季度有可能成为本轮经济调整“右半边”走势的开端,但这并不能打消对未来经济走势是V型、U型还是W型、√型的疑问,“短期企稳向好能否转化为中长期持续回升,仍是个是个未知数。”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也坦言,“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对下阶段,受访专家认为,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着力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势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

  三大积极变化

  多位受访专家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分析后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三大积极变化:

  GDP增速降幅缩小,宏观经济增长触底回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分析说,尽管今年一季度GDP增长速度只有6.1%,比去年第四季度回落了0.7个百分点,但降幅比去年四季度减少1.5个百分点。二季度GDP增速明显高于一季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触底回升态势,从而结束连续7个季度下行的趋势。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长从3月份开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回升态势。

  市场信心开始恢复。从微观层面看,订单增加,库存下降,微观经济回升趋势日益明朗。由于汽车、房地产、家电、有色金属等主要市场的先后转暖,6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3.2%,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加速提升,使制造业市场景气度从今年3月份开始从“景气恢复”提升到了“景气向好”区间,投资者、消费者和生产者信心开始恢复,对经济前景预期由前几个月的过度悲观转变为近期相对乐观。

  经济结构出现一些新变化。陈东琪说,从需求结构看,公共消费领域的投资比重提高;从产业结构看,基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提高,特别是“两高一资”行业投资占比下降,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等低耗能、高技术行业开始呈现加快发展趋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今年上半年各地区GDP增长中,经济增长率超过10%的地区中,中西部占了大多数,区域协调发展呈现积极变化。

  三大隐患影响可持续回升

  对于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部分专家关注到数据所显示的一些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他们认为有三大隐患可能影响经济持续回升:

  产能过剩和强劲投资容易造成新的失衡。当前,我国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不仅表现在三大产业之间,还表现在产业尤其是工业内部;产能过剩中既有数量较大的落后产能,也有因前些年旺盛的出口需求而过度扩张的高端产能。有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增速的落差与前几年超常的产能闲置率,大致测算出新的产能过剩程度为40%左右。专家说,“现在面临的难题是产能大量过剩需要扩大投资来提高设备利用率、消化库存积压,但投资快速增长又会大规模形成新的产能,加大产能过剩压力。”

  他们分析认为,这一轮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可能超过上世纪90年代,“去产能化”将是一个较长的调整周期,主要取决于外部需求回升、消费需求扩大、产业结构调整等进展。在这段时间内,其矛盾及影响将会反复表现出来。

  现实的通货紧缩威胁和长期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存。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5%)。专家认为,此前一直争议的通货膨胀论可以终止,这些数据已经很明确地告诉大家,目前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但因货币信贷前期增加较多,国际国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明显上扬,尤其是资产价格上涨趋势加大,使得针对资产价格和加强信贷安全的政策措施越来越紧迫。

  陈东琪分析说,我国的CPI连续5个月、PPI连续7个月负增长,如果将这两个指数增长连续3个月处于零以下定义为通货紧缩,则目前已进入通货紧缩的区间。从各方面情况看,通货紧缩形势还将持续数月。而另一方面因美元滥发而引起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加剧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特别是货币大幅扩张,流动性极其宽松,将为未来CPI上涨埋下隐患。

  信贷规模激增和带动社会投资的矛盾。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央政府已完成全年投资预算额的61.9%,部分项目投资额度已接近用完,下半年继续大规模的政府投资面临财政瓶颈。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