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化科技:煤制乙二醇大考

   2009-08-04 中国证券报中国证券报

31

  9月份丹化科技通辽一期的乙二醇项目试车。此前丹化科技两度增发、募资19亿元,几乎全部投入到乙二醇项目中。市场对此高度关注的同时也有质疑:技术是否可行;未来可能面临海外低成本产品冲击。

  中国证券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丹化科技的股价并未反映乙二醇项目,项目最终如何需要等待9月份的检验,只要技术上能够顺利通过,公司业绩增长较为确定。

  技术待考

  技术方面,中原证券研究员李琳琳表示,公司前期试验成功的装置是1万吨/年的产能,原料是无烟煤;但是通辽一期生产15万吨乙二醇和10万吨草酸,原料是褐煤。这些改变都带来项目实际投产后的不确定性。如果项目能够成功,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煤制乙二醇项目。

  丹化科技的煤制乙二醇项目使用的技术中,“羰化、加氢两步间接合成乙二醇”技术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相关成果通过了中科院的鉴定。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最终结果如何需要等待投产后,但是毕竟前期已经进行了巨大的投入,过分质疑也没有必要。

  公司2008年5月6日披露的非公开发行预案指出,公司已充分估计到项目的技术风险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准备。首先,公司在羰基化化工装置放大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支经过实践考验的技术团队;其次,制造乙二醇的工艺已经过300吨/年中试和1万吨/年工业化试验装置检验,这为该工艺的放大提供了技术保障。

  国内供不应求

  丹化科技还面临上马后遭遇海外低成本产品冲击的质疑。根据亚化咨询的估算,中东目前使用的环氧乙烷为原料生产的乙二醇成本为250-300美元/吨。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通辽乙二醇的成本为2700元/吨以下。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中东的供应商在成本方面占有优势,但是考虑到海运费和市场开发,实际成本的差别并不大。即使存在成本差异,也不会挤压丹化科技项目的生存空间,因为目前国内的乙二醇供不应求。

  海通证券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从2000年的19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733万吨,年均增速为18.4%。2008年国内产能为272万吨,产量为214万吨。近六年来乙二醇的进口依赖度在70%以上。预计2015年国内可消费1120万吨乙二醇,届时供给能力为500万吨,供需缺口高达620万吨。乙二醇前景广阔。

  2009年7月13日,丹化科技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司拟向河南煤业增发4689万股、募集资金约8亿元,用于新建第二期40万吨/年的乙二醇项目。7月16日,丹化科技、上海盛宇企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河南省郑州市签订了《关于煤制乙二醇产业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是:合资建设通辽60万吨/年煤化工产品项目,组建合资公司在河南洛阳和永城建设乙二醇等项目。

  分析人士表示,河南煤业的进入表明其认可煤制乙二醇项目的前景,也有助于乙二醇项目的实施。乙二醇将成为丹化科技未来业绩的主要增长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