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2009-08-06 科技日报科技日报

65

   国家能源局在今年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中指出,当前中国能源发展遇到暂时困难,今年一季度,能源供需增幅有所回升,带动了产能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报告》同时认为,金融危机使经济和能源供需矛盾相对缓和,为能源行业“休养生息”,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提供了契机。事实上,深层次矛盾就是能源结构不合理问题。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中69%靠煤,发电量的80%以上来自火电,这种能源结构既单一又不可持续,因此能源紧缺一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我们要高度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把这一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一、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持续健康高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目标。我们不能让经济增长速度降得太低,但又不能为了增长而不择手段。实现“调结构”基础上的“保增长”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笔者最近到深圳、江苏、西藏等地调研发现,许多地区在确立增长目标的同时,都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基本前提,都把发展方向明确为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都不约而同地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其中的一个亮点。

  在深圳,我们看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拥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和条件,F3DM 双模轿车去年底已经批量上市销售,今年下半年纯电动车E6就将推出。在今年5月美国刚刚结束的2009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成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他带去的比亚迪全电动车E6更是吸引了与会商业精英和当地媒体。王传福表示,这款新的E6车型今年在国内市场投放后初期以政府采购为主,深圳将采购作为出租车使用,预计2011年将登陆美国市场。

  无锡目前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无锡的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掌握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最先进核心制造技术,所有产品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8年产能已经超过1000MW,成为世界太阳能光伏企业前三强;远景能源科技公司研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开发了世界领先的核心控制系统,作为中国第一个风电企业在世界发电基地丹麦设立全球研发中心,价值35亿元人民币的风机将在 2010年前出口美国。

  昆山重点形成了以太阳能、风能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昆山高新区将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目标,目前已集聚了世界第5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茂迪新能源、留美博士团队创立的恒辉新能源、华风风电等太阳能和风能企业26家,总投资 21亿元,去年实现产值51亿元。初步形成一定规模,项目涉及太阳能电池、切片、风力发电机叶片及风力发电机相关部件的研发和制造。

  西藏科技厅认为,全区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新能源的开发对牧区草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促进高原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为此,要重点加强光伏电站建设、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联合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加强太阳能与风能的互补利用和多元化利用研究,实施被动式太阳房改造建设项目,开展降低太阳能开发利用成本的研究。进一步加强薪柴替代能源研究开发,加快沼气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新能源产业化。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应对当前危机的主要举措。不论是深圳的新能源汽车,还是无锡、昆山的新能源发电,以及西藏的新能源研发,都在快马加鞭地向前推进。这种共同的推进体现了新能源产业在新一轮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国实现新能源产业大发展积累了坚实的技术和经济基础。

  二、加快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确立国家意志和民族自信心

  尽管各地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有了许多自觉行动,但要使得这一产业成为国家先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成为引领新世纪发展的重要力量,还必须从国家层面采取强有力措施确定发展目标,统一技术路线。这种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代表了国家利益,不能随意摇摆,要真正体现其作为国家目标的权威性。

  韩国在发展核电早期的经验就是坚持一个国家目标和技术路线不动摇,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标准化,以政府的名义制定法规,提出搞6台同样标准的机组,最后搞了10台,各个企业都造出了自己的产品,国产化率达90%以上。

  同样,法国在1977年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后,按批量生产要求,到1980年共建成了13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由于坚持走的是按统一标准批量生产的国产化道路,目前韩国、法国的核电发展水平已经稳步迈入世界前列。

  中国历来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力量,只要稳定目标,持之以恒,终有成效。今后在自主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进程中,一定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确定发展目标和统一技术路线,政府和各企业都必须按照要求来做,做到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确保新能源产业自主化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

  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既要“开源”,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又要“节流”,使化石能源得到高效、清洁利用。根据中国科学院提出的中国能源科技发展的战略路线图,近期(至2020年)重点发展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中期(2030年前后)重点推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向主力能源发展,远期(2050年前后)建成中国可持续能源体系,总量上基本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结构上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降低到60%,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能源之一。国家发改委制定了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15%。这些规划和技术路线都需要强有力的执行体系来保证实施,可以动态调整,但不能轻易放弃。

  在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上,还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尽管在许多技术上我们还会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是处于一致或接近的起跑线,特别是许多中国企业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起步早,投入大,积累厚。在今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的搭档芒格盛赞比亚迪,认为这家公司具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未来一定会成功。这一信心是如此鲜明。对我们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条件一定要有充分的估计,不可妄自菲薄,不可固步自封。只要坚定信心,下大气力,就一定能够让新能源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引领地位,让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居于引领地位。

  三、加快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战略作用

  技术创新是一个市场实现过程,没有了市场的需求与认同,任何技术创新过程都会显得单薄。纵观世界上各个成功的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都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技术创新提升市场层次,市场需求促进技术创新,技术与市场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自身先进技术的市场应用范围,在国际贸易中普遍采取了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将知识产权作为最主要的国家间竞争、企业间竞争的利器。事实上,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说,离开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依然是无法生存的。对我国这样一个技术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自主创新成果也必须找到自己的应用者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其主要应用者不是国外市场,只能是本国市场。准确地说,巨大的国内市场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资源。

  13亿人口的大国具有的市场资源极其巨大,幅员辽阔、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市场资源又颇具差异性,这为我国的各类型、各层次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最宝贵的市场需求动力。我们的自主创新实践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将这种国内市场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到足够的高度,将应用环节视为与创新环节同等重要的程度。

  在调研中,许多企业提出,给项目不如给市场。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律来看,单纯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只是外部条件,来自市场的对创新技术和产品的需求,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的、持续的动力。因此,启动、发挥本国市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牵引作用,将市场应用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

  利用国内市场,并不是要关门创新,而是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比如三峡工程中,用国内部分市场资源作为条件,在购买外方设备的同时要求转让技术,以此推动设备国产化和加快受让方尽快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这一模式使得中国企业顺利完成了从左岸机组分包商到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可以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

  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还要注意发挥政府采购市场在鼓励使用本国技术与产品上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政府采购市场是整个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影响力更是一般消费市场所无法相比。从国际经验看,利用政府采购政策鼓励本国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美国是利用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进行扶持的最先行、最成功国家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联邦采购法》等,专门制定了采购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内容。政府采购的重要性对我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来说尤为突出,由于本国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和产品没有使用业绩,既不符合成熟产品的成熟度要求,也不符合“同等优先”采购原则中的“同等”条件,因此往往是花费大力气开发的新技术和产品很难得到市场认同。有的国内企业为了使自主研发的新设备能进入市场获得投标资格,还要找一个“洋拐棍”来支撑,即让国外公司出函证明技术是引进的,而国外公司因此就要求国内企业支付巨额的质保费。当前,在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指引下,在国家财政收入日趋丰厚到已经突破6万亿元的条件下,各级政府的采购行为应该都明确突出鼓励本国技术和产品的导向并严格实施,如此坚持下去,对依托国内市场需求鼓励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发挥不可限量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四、加快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形成政策合力

  近年来,我国在鼓励新能源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但目前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各级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从调研来看,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在投入研发已经不是最急迫的,最需要的是完善相关的市场配套措施。从深圳、无锡、昆山的新能源企业和技术储备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突破口的初步条件。从电动车的发展来看,目前最大的瓶颈是配套的充电系统,电动汽车要发展,充电系统如果不配套的话,在住宅区、停车场、道路上没有充电的设施,电动车就不可能发展起来。而这些是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是需要政府投入支持的关键环节。

  我国现在开展大规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示范范围,可以公交汽车为主、以出租车、市政专用车、会议用车为辅,在大中小三类城市进行多系列、多车种的试验示范。在“十二五”期间,要力争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车辆过百万,如果实现这一目标,仅燃油节约就可达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万吨。

  利于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力争实现相关优势资源的协同集成。这要求在国家层面上实现各项政策的协调一致,特别是在投融资、技术标准、对外贸易、政府采购、税收激励等方面,形成有利于自主开发目标实施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对自主化、国产化的新能源项目以及相关的技术改造项目,应实行国家扶持政策。这在当今发达国家推进新能源项目方面都是有先例可循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应在信息、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咨询等方面构建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推动本国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总之,要通过明确的政策导向,让自主开发的新能源企业获得来自政府的更强的信心和更好的创新环境。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更是引领中国持续发展的重大抉择。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大力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形成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合力,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中国特色新能源产业发展道路。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