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废料的“民间处理”谁之过

   2009-08-10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30

  8月3日,江苏常州武进检察院正式批捕6名涉嫌非法倾倒有毒化工废液的犯罪嫌疑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犯罪团伙在4个月时间内,累计向流向太湖的河道内倾倒毒液达700吨。而令人惊诧的是,这样的作案手法在小化工企业众多的常州地区并不罕见。一些中小化工企业在化工“三废”处置中,投机取巧,将其“外包”给一些不法人员,致使大量有毒的化工废料直接倾倒流向太湖的河道,或者就近掩埋,对当地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了解,4月22日,常州市武进环保局举报电话接到一名群众报案,反映一辆槽罐车趁黑夜频繁向附近的赵墅浜倾倒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有毒化工废液。而这是一条流往太湖的河流。武进环保局和当地警方随即决定组成联合执法行动小组进行伏击。次日晚八点半左右,一辆大型槽罐车驶进伏击地点。该车刚一停稳,便有一人飞速下车快步来到车后拧阀门。随即,一股恶臭向四周飘散,熏得人喘不过气来。执法人员立即上前稽查,人赃俱获。当晚经过环保部门连夜检测,这辆槽罐车内所装化工废液重达10吨,其pH值酸性较强、硝基苯含量严重偏高,属于高污染有毒废液,不经过环保处理严禁直接排放。经审讯,这个团伙共有6人组成,内部分工比较明确,有的负责到化工企业 “揽活”,有的负责向下转包,有的负责运输倾倒。仅今年1~4月,他们就向上述河道倾倒了700吨有毒化工废液,涉及到相关化工企业几十家。

  表面上看,犯罪分子违法倾倒化工废液是事件的起因。一位来自苏北徐州应聘在常州某有机化工有限公司的张姓工程师告诉记者,在当地,一些城乡闲杂人员出于谋取暴利的目的,在既没有资质也没有处理化工废料的有效条件情况下,非法承揽一些“三废”业务。他们惯用的处理手段就是偷偷倾倒或者就近填埋。有的挂靠当地某污水处理厂,以冠冕堂皇的名义“揽生意”,然后再把接到的废料低价转包,有的废料竟可转手三四次,当然是越向下转赚得越少。例如,第一层接到的处理费如果是150元/吨,转出去往往就只给60元/吨,再向下就是每吨10~20元/吨。“可以想象,越转越低的费用自然是没有人真的去处理这些废料的,化工废料最终都被直接倾倒在河道里或田野僻静之处。”张工说。

  但犯罪分子的客户正是一些不法小化工企业。受利益驱动,在化工废料的处理上,一些企业并不愿意投入资金增设环保治理装置,而是暗地里把工业废料直接外包给私人处置。据常州环保部门介绍,如果将化工废料委托给专业公司处理,每吨处理费高达3000~4000元,而私人接纳的价格仅有每吨135~150元,巨大的资金支付差异和简单易行的处理办法,使一些小化工企业忘掉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屡屡违规交易,铤而走险。至于这些废料将如何处理,这些企业往往是漠不关心的,有的担心东窗事发,竟同对方签订所谓的协议、合同,以逃避其将来可能涉及的法律制裁。

  可怕的是,化工企业有毒废料的这种“民间处理”方式并不仅仅限于常州地区。据记者了解,苏北有家磷酸盐生产企业,在食用磷酸精制工序中,需加入硫化钠除砷;操作结束后就把滤布上绿色的含砷废渣收集起来,积攒多了就卖给个体户。同时,该企业还经常把地沟里含黄磷渣的污泥交给负责垃圾清运的当地农民处理,这些污泥一般都被直接倾倒田头沟渠,或草草掩埋。

  应该说,自2007年初夏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江苏对太湖流域小化工的整治力度是很大的,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关闭的中小化企达数千家。同时,据江苏省环保厅举报中心主任丁兴奎介绍,该省十分重视民间环保监督力量,不断改进相关激励机制,基层群众参与环境监督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在这样的铁腕政策面前,仍然有小化工企业为了少花钱偷偷做出这些“伤天害理”之事。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