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公布的7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力图显示,宏观经济在波动中持续走向复苏。但受宏观政策微调预期的影响,沪深股市8月12日出现暴跌,这说明经济复苏的基础仍未稳定。然而过去几个月的经济指标似乎证明了中央的保增长政策已初现成效,下一步的重点或将放在消除体制机制中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方面。其中,内需不足已是矛盾汇聚点。商务部已表示,国际经济前景还不明朗,外需下滑压力仍然很大,中国在扩大内需方面短期内还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很难完全弥补外需大幅萎缩带来的影响。可见如何有效扩大内需,不仅决定了短期内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政策的效果,也决定了中长期内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进程。因此,扩大内需必将是新阶段改革的基本目标。
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在全球商品市场整体触底反弹、国内需求继续回升、流动性持续宽裕之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当前要继续推进相关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一些举措也已出台。这一最新动向,引起舆论格外关注。这表明政府正逐步推进天然气、水、电等资源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但这是否会使价格上行的压力不断累积,使通胀预期加重?是否将更多增加经济复苏的成本?而在当前形势下,为何强调“继续推进”、改革中怎样注重民生?相关举措如何有利于扩大内需?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疑虑重重。
1.会否埋下通胀隐患
经济复苏初现、货币政策宽松性无忧等观点,都似乎可以在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中找到答案。但在细微之处,人们的看法却有分歧。历史的经验表明,货币扩张之后首先是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以致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继而通过“财富效应”等渠道向实体经济传导。如不能有效遏制或疏导,是否可能爆发通胀,最终将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推向危机的深渊?当前已有很多迹象显示,国内的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向实体经济传导的微妙阶段,此时与基本社会运行成本密切相关的资源能源价格如果再行上调,是否有可能加速这个传导?
但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却认为,生活用的水、电、气在CPI中比重非常小,它们价格的上涨不会反映到CPI当中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也表示,天然气价格上涨不会助长通货膨胀。我们国家的原则是首先保证民用。但是天然气价格上涨对那些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企业影响很大。总体来说,天然气价格上涨,CPI的贡献很微小。
周大地表示,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复苏阶段,此时对资源能源性价格进行调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前一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是资源环境代价很大,很多增长是靠资源的投入或者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靠大规模利用资源支持经济增长的路,已经走不下去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周大地说,现在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牵扯到多方利益,不但有消费者,还有中央地方、中东西部、资源产出地、资源短缺地等各方利益,所以价格改革是利益的重新调整。
但他同时也承认,价格调整是经济内部调整的过程,调整的目的是使国内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合理。“这对消费者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影响。但长远来看,只要价格理顺了,那么价格在资源的最优分配、合理利用以及引导结构调整等方面就会有较长期的作用。”
高辉清和周大地两位官员的上述观点给我们的信息是:国家发改委将要全面推进的水、电、油、汽等重要资源、能源的价格改革的实质,主要是“提价”。而理由则是国内的资源产品价格与国际比,均处于低位。但人们的问题是:资源能源价格上去了,国民收入的承受力如何?
2.国民收入能否承受
金融危机之下,保增长是当前经济发展首要任务,调结构也是保增长的重要内容,资源价格改革事关经济发展长远大局,但若将能源、资源类商品涨价加之于刚性需求之上,是否可能推高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成本,埋下通胀的隐患?人们也担心倘若关注民生不足,社会对通胀的承接力脆弱,后果或将很严重。
应该说,资源价格改革并不是新话题,在国家经济全面转向市场化的过程中,资源价格改革是一种必然。受制于2007年和2008年的通胀压力,资源价格改革进程一度不得不放缓。现在,随着上半年经济的稳步复苏,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自然再上议程。
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价格论坛上已经表示,当前要继续按照市场导向、污染者付费和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电力、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兴洲据此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凸显,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更为突出。要把握住当前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有利时机,与财税、反垄断、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推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任兴洲表示,当前资源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引入市场机制。具体来说,积极推进电价综合改革,在现行成本补偿定价机制基础上,研究建立反映电力供求和促进节约用电的电价形成机制。至于水价,扩大水资源费的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提出差别化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机制改革,以及将非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到合理的盈利水平;而成品油价格,在坚持现有改革机制的基础上,将来要放开市场准入机制。
但也有专家表示,资源价格改革应尽量降低对短期通胀形成的压力,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实际承受能力,通过税收和补贴政策来解决社会负担的问题。
3.CPI下行趋势能否改变
人们还担心能源、资源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必然使生产类企业成本过高,利润空间狭窄,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转而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机。目前市场弥漫着强烈的通胀预期,如果该预期自我实现,是否将严重影响经济的恢复和扩大内需?这一轮价格改革对CPI的推动作用有多大?能否改变CPI继续下行的趋势?
有分析指出,中国目前的低能源价格政策和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现状表明,能源价格改革就意味着CPI的上涨。
但也有能源专家同时表示,此轮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对CPI的影响不会很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称,由于天然气价格的基点低,所以即使价格大幅提高,对CPI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国盛证券研究所所长滕军也表示,这一轮价格改革对CPI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影响并不是所想象的非常大。据测算,一次性提高水电及燃料价格10%仅推高CPI环比涨幅0.55个百分点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其间接影响较大。此轮价格改革能否改变CPI下行的趋势,不仅取决于提价的幅度,还要看其它类的价格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