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乙烯到大乙烯的历史跨越

   2009-08-21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88

  19年前那个最寒冷的冬日,令抚顺石化人难以忘怀。当时,年产11.5万吨的小乙烯创下了国内乙烯同类装置隆冬季节一次试车成功的先例。  

  今年8月18日,是抚顺石化公司百万吨乙烯工程奠基3周年的纪念日。19年间,抚顺石化从当年的小乙烯发展到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大乙烯,正向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迈进。作为小乙烯和大乙烯建设的亲历者,抚今追昔,我又重新感受到了那段珍贵的历史岁月……  

  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其生产能力更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抚顺石化公司11.5万吨/年乙烯工程于 1985年立项,1989年11月破土动工。然而,工程开工后,因受国际形势影响,国外设备到货平均延期半年以上,使建设工期紧、任务重。  

  当时,抚顺石化公司抽调出150名有专业特长的技术工人协助施工,他们排除万难,齐心协力,提前5个月便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在开车的关键时刻,时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副总经理的李毅中等领导连续十几个昼夜深入现场,指挥投料试车。经过90多个小时的苦战,我们终于打通了装置全流程。 

  我所在的部门担负着产品分析的重任。记得1991年12月19日投产那天,产品分析化验结果终于出来了,大家兴奋地奔走相告:“乙烯产品合格了!”窗外的“火炬”红色的烈焰喷薄向上,那张最炙热的分析化验单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然而,由于11.5万吨/年的小乙烯主要设备全部采用补偿贸易的方式从国外引进,生产装置设备、工艺、配套工程等在运行当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乙烯厂的发展。困难面前,全体干部员工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企业与外商打赢技术官司,生产瓶颈被攻克,完成低投入高回报的技术改造,全国乙烯行业技术比武全体获佳绩……  

  从开开停停到实现长周期生产,创出高效益,小乙烯装置在生产、成本、基础管理等诸多方面都进入了全新的境界:乙烯收率连年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装置创下安稳长满优生产超1000天的国内纪录,这些也为抚顺石化大乙烯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十五”后期,抚顺石化公司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大好机遇,确定了炼油能力达到11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建成石蜡、润滑油基础油、烷基苯、合成树脂四大生产基地,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的“1145”奋斗目标。  

  2004年4月26日,100万吨/年乙烯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正式立项。2006年3月17日,通过国家核准。2006年8月18日,抚顺石化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大项目奠基仪式,拉开了建设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的帷幕。

  今年是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最关键的一年,炼油、化工、热电三大项目都将进入施工高峰期。千万吨炼油结构调整工程除公用工程系统外,其他装置基础设计全部完成;800万吨/年蒸馏装置已中交,正筹备开工;炼油工程2010年建成并具备向大乙烯供料条件;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所有装置基础设计结束,工程总体设计得到股份公司批复;引进的长周期设备采购完成引进总量的70%……每当我经过建设中的大乙烯现场,都会被那热火朝天的场景所感染。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不仅在抚顺,东到沿海诸省市,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我国乙烯产业纷纷向大乙烯跨越。这一跨越大幅度缩短了我国石化工业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展现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勃勃生机。  

  (作者曾任职于抚顺石化公司乙烯厂质检站)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