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刚刚投产。近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下称“中海油”)又传出欲在山东东营谋建一个相同规模的炼油基地。
中海油原本分别制定南北不同的策略。即南方在惠州以自建炼油产能为主,北方则以在山东收购地炼工厂为主。如今,惠州工厂已经投产,而中海油在山东的并购却受到了来自地炼的抵抗。
随着渤海不断发现新兴油田、石油开采量的日益增加,急于在炼化产业谋求一席之地的中海油开始变招、酝酿自建炼油产能。
中海油变招
东营市经贸委有关官员称,这个项目包括1200万吨/年炼油厂、10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预计项目总投资463亿元。
对于东营炼化项目,中海油新闻中心相关人士不置可否。据记者了解,目前项目建设地点已经初步选好,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作。东营市经贸委已经组织经济运行办公室专门负责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对接工作。如果该项目顺利建设,预计在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2020)能建成投产。
事实上,中海油在广东惠州刚刚建成了一个同样规模的炼油项目。6月22日投产的惠州炼油项目是中海油投建的首座大型炼油厂,规划产能为1200万吨。
当初,中海油出台“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后,分别在南北双线布局炼化产能。南方选择在惠州以自建炼油产能为主,北方则以在山东收购地炼工厂为主。
2008年3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吴振芳曾赶赴山东。目的就是推动与山东全面合作,尤其是尽快重组山东地方炼厂。
山东是全国地方炼油企业最多的省份,东营又是山东地炼最为集中的城市。此后,中海油在山东东营周边开始遴选,并与富海集团、垦利石化、中海化工、利华益、山东海化和山东石大科技集团等进行过接触。
中海油的收购遭遇强大阻力。2008年中海油并购了山东海化、山东中海化工两家企业,但目前他们的原油加工能力总共也只有区区600万吨。
曾在中海油考察之列的垦利石化副总经理袁永奎称,东营地炼企业虽然炼化为主,但受油源所困,普遍涉足相关化工产业。中海油只对炼化感兴趣。一旦失去炼化产能,地炼的附带项目势必都要死掉。这是大多数地炼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
行情和政策变动也引发微妙变化。原油价格、成品油批发价格上涨,地炼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幸福时光。2009年初,山东省政府出台了整合地炼的规划。今年6 月,全国十多个石油商会带领着300多家成品油贸易商来到东营,酝酿成立联合民营成品油分销体系。这些因素都让地炼不再甘心命运被左右。
目前渤海油田每年原油产出1560万立方米(约1400万吨),且逐年上升。2009年,中海油在渤海发现了多个中型油田。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称,此前中海油生产的石油大部分出口海外,但自从国家控制资源外流,加之国内油荒频发,为庞大的渤海油田寻找消化渠道就成为中海油的当务之急。中海油在东营千万吨级炼油项目也就顺理成章。
央企间的角逐与油田间的竞争
中海油一南一北两大项目颇有相似之处。在广东,中海油通过与广东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获得政府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在山东,中海油同样与山东省政府、东营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了战略储备油库、原油管线、石油码头和乙烯项目等。
大炼油项目设在东营比天津等渤海其他城市更有优势。东营石油加工基础较好,且周边没有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环保的压力更小。不过,相关官员称,最终项目的投建仍要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
现在,地炼企业却顾虑重重。垦利石化副总经理袁永奎称,千万吨级炼化项目建成,首先就会争抢地炼份额。这势必对山东所有地炼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另外,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位于东营,山东一直属于中石化的势力范围。一旦有着渤海油田作为支撑的中海油投建大炼油,两大石油的竞争也不可避免。
目前,中石化山东炼化产能为3000万吨以上,上述项目建成中海油在山东可超越2000万吨。胜利油田每年产油2800万吨,渤海油田产油前景则非中石化可比。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周守为称,中海油正在筹建三个“海上大庆”,其中包括建设渤海5000万吨原油生产基地。这相当于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的原油产量。
中海油千万吨级大炼油项目在东营建成,渤海油田的原油将被引入当地。“届时,胜利油田与渤海油田的产量将有望超过大庆,东营在我国石油版图的地位也将不在大庆之下。”东营市经贸委参与中海油项目前期工作的一位官员表示,从地理区位、人才储备来看,东营要比大庆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