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出炉的2009年世界500强,中国石油军团再创奇迹!经历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洗礼,中石化首次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前10强,排名第9位;中石油首次进入前20位,名列第13位;中国海油由去年的第409位跃升至第318位。中国石油企业已成为全球大公司阵营和世界石油工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这仅仅是中国石油工业从落后走向强大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几代人都能见证这样的史实:中国石油工业是为了甩掉“贫油”的帽子才奋发图强并成就了今日的辉煌。一组简单的数字,概括了60年来新中国石油工业非同寻常的历程、惊人的速度,让世界懂得了什么叫“石油奇迹”: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原油产量仅有12万吨,而2008年中国原油产量达1.9亿吨,增长了1583倍,比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8倍,居世界第五位;2008年天然气产量达到760.8亿立方米,是1949年的10868倍和 1978年的5.6倍,居世界第九位。
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石油工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这种共识,新中国成立后,在举国上下的关心支持下,我国石油工业迅速崛起。1956年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个突破;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大规模开发,甩掉了 “贫油”的帽子;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
长年从事石油地质工作的中科院院士田在艺说,我国创立并不断创新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油田开发理论和一整套勘探开发技术,使我们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新疆以及海上等一批大型油气田。到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跨入了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
改革开放后,中国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石油工业快速发展,为下游石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推动了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了以石油为原料路线的现代石化工业的迅速崛起。这30年间,我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长2.3%,是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5倍;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5.6%,为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1倍。
为保障油气资源有效供给,我国管网体系建设已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西油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大型油气管道的贯通和开工建设,尤其是西气东输管道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大大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矛盾。
这30年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石油工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国际化经营。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油气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增长,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2.24 亿吨,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倍,“九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4%左右;2005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3.2亿吨,“十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达7.3%。为保障油气供应,我国石油工业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石油供应从“自给自足”走向国际合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总经理陈耕说,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石油工业逐步融入世界石油工业体系。海外合作区域已扩展到非洲、中亚—俄罗斯、亚太、美洲和中东地区等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富集地。在国际合作中,成功运作了一批大型项目,获得了可观的油气储产量。
目前,中国已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管道项目合作。2007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达到8800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达到80亿立方米,原油、成品油进出口贸易量达到2.1亿吨。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同多个国家签署了油气领域合作协议;俄远东原油管道中国支线今年9月中旬即将完工;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已经输油、二期今年内投产;中亚天然气管道将于明年建成投产;中石化成功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海外资产收购最大一笔成功交易……西北、西南、东北及海上四大石油战略通道基本就绪,初步形成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较大规模的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油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
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为下游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炼油大国。按照《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标,到 2011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05亿吨,并在现有基础上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石油下游产品乙烯产量已由1978年的38万吨猛增到 2008年的1025.6万吨,增长26倍;2008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产量分别达到3129.6万吨、238.3万吨和2241.3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45.1倍、22.2倍和153.3倍,已跻身石化产品生产大国。
今年是人类开发石油资源150年。新中国石油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比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相差了近百年。但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却在这60年中创造了诸多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石油工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