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周签署了高效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商务合同,目前正在筹备前期设计工作。至此,该项技术已在一年多时间内迅速推广应用至8台工业锅炉。这些示范应用为消除中小型工业锅炉烟气污染提供了解决之道。
初步估算,应用这项技术后,即使燃用低硫煤,这8台锅炉每年也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00吨以上,削减粉尘排放100吨以上。
高效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是在吸收和借鉴传统排烟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它是基于复合喷动原理的烟气净化技术,通过脱硫塔的分级分段,实现二氧化硫脱除工艺的系统优化,能有效提高脱硫塔的空间利用率和脱除效率。应用该技术,在钙硫比为1.2~1.3时,即可实现90%以上的系统脱硫效率。
这项技术装置采用多级喷动塔体结构,可有效提高脱硫塔的负荷适应性,使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负荷适应性在不增加任何辅助手段的前提下由原来的60%提高到40%。它采用了4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可形成高效内循环,同时提高脱硫效率和吸收剂利用率,简化塔体结构,降低设备成本。运用该成果,还能根据现场情况,利用废碱液及其它碱性废水脱硫,节约水资源,降低废水治理费用,从而实现节约资源、以废治废。
据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出的新型烟气脱硫技术已于2008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被认定为达到了工业锅炉同类脱硫技术中的领先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来源中,中小型燃煤锅炉约占总排放量的40%以上,解决中小型工业锅炉烟气污染问题成了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各种主流技术应有尽有。近些年,一些国外研发机构也热衷于在中国寻找新技术的“试验田”。由于烟气脱硫技术设备和运行成本相当昂贵,因此国内外都在寻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技术突破口。
新闻链接:
从1998年开始,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就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虽然2000年以来,国家在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燃煤量的迅速增加,2008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仍然达到了2321万吨,超过环境容量限制近一倍。
目前,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技术可分为四类:煤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烟气脱硫以及煤转化过程中脱硫。在这四类脱硫技术中,烟气脱硫被认为是控制二氧化硫污染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技术。
燃烧后烟气脱硫是对煤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和脱除。煤燃烧前脱硫即“煤脱硫”,是通过各种方法对煤进行净化,去除原煤中所含的硫分、灰分等杂质。燃烧中脱硫是在煤燃烧过程中加入石灰石粉等脱硫剂,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盐,随灰分排出。煤转化过程中脱硫是指用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气体或液体燃料,在其转化过程中,对其进行净化处理。
按脱硫过程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烟气脱硫技术可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三类工艺。湿法脱硫技术成熟,效率高,钙硫比低,运行可靠,操作简单,但脱硫产物的处理比较麻烦,烟温降低不利于扩散,工艺较复杂,占地面积和投资较大。干法、半干法的脱硫产物为干粉状,处理容易,工艺较简单,投资一般低于传统湿法,但用石灰(石灰石)作脱硫剂的干法工艺钙硫比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