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CEO年会9月5日在中国大饭店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中国式机会,后危机时代的管理变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在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新趋势与中国企业的发展”演讲,以下为实录:
樊纲:
非常高兴再次参加CEO论坛。
当然说复苏是比较快的,中国式的机遇怎么理解?大家各有各的理解。今天我倒是想讲讲机遇的问题,但不是复苏当中的机遇,而是后危机时代的机遇,或者后危机时代的挑战。前面跟大家讲讲经济复苏的情况,但更多的是讲讲后面后危机时代的世界,不是说中国,我们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会有哪些大的新的趋势,对于中国来讲,对于各种新的变化可能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机遇在什么地方?
一、世界的危机到什么程度?
时至今日,至少可以说一句话,这一次我们有了历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机,比1929年还要大的金融危机,但由于世界各国比较及时的采取了相对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联手采取了比较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经过这一年,去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到现在整整一年,到现在可以说,世界已经成功的防止了大萧条。大危机比上次还大,而上次的危机之后,是十年的大萧条,不是一年的负增长、零增长,而是十年的大萧条,GDP下降50%,就不是现在的2%、3%,是十年深度衰退,GDP下降50%,还不说后边打了第四次世界大战,死了2000万人口。到1954年,25年之后世界经济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那叫大萧条。这一次应该说,这件事避免了,有没有危险?有人说耸人听闻,想想去年10月份、11月份跳水式的恐慌,如果像当年一样没有一个宏观政策,没有一个政策机制托做这个经济,上次经济危机发发生的时候还没有宏观经济学,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写的,是在1934年诞生的,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还没有宏观经济政策。这一次的差别还真就在于有了宏观经济学,有了宏观经济政策,是上次没有的。1936年凯恩斯写的那本书,大萧条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这一次还得益于,因为有了70年的研究,由于在70年各种小危机的尝试,有了大萧条的经验教训,有了后边小的经验教训,这一次大家基本一致,危机发生各国政府基本一致,马上采取行动,经济学家没有什么争议,除了少数不研究经济的有一些争议,其他经济学家基本研究哪种政策更有效,现在可以说已经成功的防止了大萧条,危险显然是存在的。如果像29年那样滚雪球滚下去的话!说这话什么意思?当然29年的很多经验值得吸取,我们在分析宏观政策的问题时候。这一次又值得研究几十年了。
当然说这个话,就是要对已经采取的政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些人在批判这些政策,有人说通货膨胀压力,财产泡沫,这当然是后边的问题。有人还说了退出机制,这一次研究退出机制的问题,有人说退出机制是有成本的,要提高利率,要这个、那个,要付人家更高的价格,人家才能把你这些债券买回去。当然要付成本,各位都是做企业的,经济学不承认天下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学不承认有十全十美的没有问题的政策,经济学只问一个词,你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不采取这些政策,机会成本是什么?机会成本是大萧条。如果你的机会成本是大萧条的话,现在付这点成本,加上后边的通货膨胀太值了吧!经济学从来不承认十全十美的东西,经济学只是在不好不坏选择一个适合的,我们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当然现在有成本,要考虑退出的方法,要考虑付出的代价,和一些副作用,太正常了。
不多说,也不等于没有问题了,反而担心,事情过的太快会忘了。你们问美国的问题是什么,你们还想不想搞改革,好像现在已经很乐观了,现在各种反对改革的声音又起来了,这是市场决定,不能管,这有在游说国税,银行家的薪酬不能管,都在说这些事。而且事实上,现在也并不是说危机已经过去了,现在各种问题的清理还远远没有结束。复苏了不等于高增长,还不是复苏,是起稳,还很难说复苏。昨天的美国数字出来了,失业的速度是收涨,但是失业的问题还是存在,预计到年末才能达到最高点11%,这是26年来最高的失业。银行在大批倒闭、破产,商业地产在出问题,信用卡在出问题,过去很多的坏帐很多远远没有清理完。所以起稳了,但有的国家还不再负增长了,有的是零增长,仍然是低迷的增长,当然欧洲还没有起稳。有人说,英国是不是失去了起稳复苏的机会,日本略有增长,但仍然很不稳定。三大经济体,有人问中国能不能拯救世界?中国怎么可能拯救世界?中国7%-8%的经济比重,还要看占50%的三大核心经济体,美国、日本能不能增长,才决定能不能走出困境。这次的大萧条是人们智慧的成就,当然复苏的道路还很漫长。现在不是十年、五年的漫长,一二年的低迷仍然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暂时会有波动,又会掉下去,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中国经济的情况。
中国经济确实在复苏了,我不讲怎么复苏,大家都知道。争议是什么?主要是会不会又跌下去,是不是“W”型?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比较乐观。我相信,复苏是可以持续的。简单来说,这涉及到明年的与其,今年8%以上当然是不成问题。但大家担心明年会不会掉下去,我个人认为明年8%左右的增长仍然是可以持续的。说“W”型人的主要论据是什么?今年的增长主要是靠政府的支撑,相当于GDP的3个百分点是政府3%的赤字,因为去年的赤字几乎为零。明年要想有一个百分点政府政策的力度增长,就需要相当于GDP4%的财政赤字。我同意明年也许政府支撑的力度会比今年大大缩小,但第一政府不会撤资,不会减少,至少比近年来讲不会减少;第二可能还会有所增加,有所增加对经济的支撑还是能够有所贡献。
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随着今年一年的复苏的开始,其他几个因素,包括各种政策的作用,其他的因素明年将起作用。哪些因素,房地产投资,明年会有显著的增长,最近十几年来,房地产投资增长最低,去年是挑战时期,去年没有什么楼盘,新开工的楼盘很少。导致今年投资活动较小,投资活动不说必须得清理土地、盖楼,这些具体有支出的,真正有购买的投资活动。今年随着销售的增长,开始圈地,楼盘开始开盘,明年的投资活动就会活跃起来,明年的投资增长速度大概是在30%左右。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30%左右,明年的这个支撑会增长,大概有1.0多亿的增长。今年的企业投资是最低的,为什么?很多行业都有过剩生产的能力,不是说都没有投资增长,投资还是有增长的,有一些投资还是很火爆的,比如说汽车行业等等。随着一年的增长,有一些过剩生产能力开始得到利用和清理。有一些过剩生产能力是很大的,一时半会还清理不完。过剩生产能力到明年年初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投资要开始投入新的生产领域。因此明年的企业投资会有所增长,在今年很低的水平上,只要有一个明显的增长,就会对增长做出明显的贡献。
中国经济毕竟在复苏,世界经济也在复苏,过了恐慌之后,大家开始买东西的时候,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前一段时间是都不买东西,不管多少便宜,都不买东西,世界贸易整个下降20%,我们也下降20%,但我们仍然有竞争力,一开始说土豆效应等等都在,都发挥作用了。因此我们贸易在主要市场上的比重这一年来还是在增长,而到了下一阶段人们开始买东西的时候,我们的价格优势、成本优势就会体现出来。加上到今年四季度,去年四季度是基数掉下去了,四季度之后我们会有增长,明年市场也会有所扩大,明年进出口贸易顺差等等也会有所增长,明年的出口对经济的增长也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今年主要增长的部分,除了正常增长的消费等等,政府政策起这么大的作用,但明年的其他因素,政府的力度相对小一些,但经过一年的复苏,其他作用开始起作用了。支撑明年的经济,依然会有8%左右的增长。当然有人说,今年是8%,明年是7.9%,那就是下跌了,那这就是抬杆。7.9%,再过一个季度是8.1%,那是“V”型后边加一撇。
结论一,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当然要继续支撑复苏的进程,这一点也是过去这些年来宏观政策执行当中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有一些国家马上起来就撤,经济又掉下来,这是日本90年代中期发生的情况,现在都在认真研究,各国至少计划了两年的财政政策。
结论二,我们复苏了,正常增长了,但是我们的参照系也要有一个挑战,经济要还是没有回到12%、13%的增长,那就没有办法增长了。从最初就有人开始问这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又开始恢复两位数的增长,我说你是不是希望中国又进入过热增长,就是刚才说到的“发烧”问题。11%、12%的增长是趋于过热的增长,不是正常状态的增长,中国如果能够保持8%、9%的增长,就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能够使我们的中小企业有一个更长时期的增长空间和增长的环境,他对于我们中小企业都有好处。危机是什么?就是因为过热引起的,防过热防什么?不是防过热的事情,而是现在出现的事情,这一次我们算是知道了。如果没有大的过热,特别是中国经济还真得益于过去做的事情,没有让经济散花的过热,现在问题还比较快,大家觉得比较好,是因为原来的问题不是很大,泡沫不是很大,后边的危机就不是很大,清理起来就不是很难。包括过剩生产能力,现在是很多,想想过去要是不做点事情,现在不知道哪儿去了。知道最厉害的过剩生产能力,大家都知道哪个行业,过去是三令五声,不让建,现在还有4亿多吨的需求,7亿多吨的产能,当时要是散花的建,10亿多吨的产能都有了,中国还不知道出现多大的产能过剩。这次应该看明白了吧!痛定思痛,从政府来讲,从企业来讲都要吸取这一次的经验教训,我们的经验教训和别人的经验教训,美国的房地产不管,我们07年采取了管理措施,如果不见棺像美国这样的飙升后果很严重,我们现在要翻身也很难翻身。所以说在复苏的问题上,我们要进一步吸取经验教训。
结论三,政策会不会调整,当然会调整,大家都很紧张!不调整才怪,宏观政策就是一个短期的政策,不能指望应对危机的政策永远执行下去,你不能指望半年总是7万亿的贷款增长。而且这写都在挑战。美国波兰克,数量已经开始回升了,市场有一些反映,太好了。我们的市场终于不相信,这个市场会永远涨上去,70倍盈利了,还相信8000点不是梦,市场跟政策的互动开始出现了,良性的互动开始出现了。从政府的角色来讲,总是会有形式的变化和挑战,大家的信息也都沟通了,能够使我们GDP更好的增长,更良性、更稳定、更理性,我们企业发展的空间就会更长、更大。
三、后危机时代的几个重要趋势。
第一,世界消费市场和消费指数的比例关系会发生挑战。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消费和储蓄关系,消费会下降,储蓄会增长。原因是什么?这一次危机,危机过后掉下去,恐慌是正常的,这发生了一个调整。但从长期看,这一次无论如何,美元还是美元,美元引起的问题还会继续存在,但是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总会发生,杠杆率最会下降,负债率最会减小。就这一点,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至少杠杆力度小的话,市场扩张没有这么极端的话,美国消费者也不可能总像当年的金融家所说的,我们的市场没有效率,我们可以永远只花钱不存钱,永远从金融中提出钱来。以后一旦实现全方位的增长,美元消费的幅度就会下降。
美国过去的储蓄率是0、是2,现在是7%,当然这次改革发生之后经过危机的教训,美国居民部分的储蓄率会有3到5个百分点的调整。美国消费占GDP的80%,这次的挑战应该对于世界赖讲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多重大?为什么拿美国说这个世界趋势,美国占GDP的80%消费总额相当于中国全部GDP加上印度的全部GDP再乘2,因此他一个百分点的调整对于我们外部市场是一个重大的调整。而中国过去的问题是消费率太低,储蓄率太高,我们50%的储蓄,居民部门30%。现在真正要做事情,通过收入的调整,怎么通过信贷、金融手段和税收、社保等这些措施,财税体制的改革,使得各种收入能够发生转移,真正提高消费市场,这是政府的事情。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现在面临的挑战,世界市场就是整个台阶下这么一块,泡沫也不像过去这么高涨的需求,加上储蓄高涨的比例,在世界范围内调整,我们的外部市场,支撑我们增长的力度会下降,我们怎么通过国内消费市场的开发,更注重国内市场的发展来弥补我们这一块的不足,这是我们的重要挑战也是重要的机遇。
第二,回归实业。时间问题,不多讲。这次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金融危机,是因为这一次是40年的金融泡沫,金融部门,包括高端服务业,偏离了实业的发展,过渡的发展。因此这一次是一个大的挑战,现在大量的金融机构的倒闭,大量精英们在失业。发达国家都在思考,如何继续发展一些制造业。如何把金融的发展落实到实业,包括一些其他的服务业都属于实业部分,金融业是建立在其他实业的基础上,包括电信等其他服务业,这个趋势正在形成。英国这样的国家,过去英国的国策是不搞实业,就搞金融,我们就玩钱。现在金融时报发了几篇东西,英国人思考也要发展实业,要继续自己实业的基础。对于我们70%的劳动力只受过初中或者以下的教育,一半是农民,一半是农民工是70%,我们这个水平占3000美元GDP的水平,制造业的发展、实业的发展仍然是主要的部分,再也不能倡衰制造业、实业。每个哪个行业把风险都算进去更好一些,更容易赚钱一些,如果长期算进去,高收益和高风险是相联系的,低收益,制造业可能难一些,市场要做的慢一些,但相对要稳定一些。不像有一些行业过回报,但是来的快、去的快。现在金融业限制搞实业的,你们倒闭破产了,你们卖旧厂房机器,卖废品了,我这儿一张纸没有了。
第三,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是赶时髦,但确实是大趋势,美国人、日本人把它作为刺激经济计划得很大一部分,日本占60%,美国占40%,在一定意义上作为他们经济的增长点,我们中国不把它作为经济增长点,因为中国不缺经济增长点,因为我们还这么多的基础建设。那天我在新浪做长安讲坛,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一个学者评论说这次是一次大忽悠,不管忽不忽悠,只要你不能否定这个事情他有一定的道理,他就会推行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可能成为一个增长点。有一点我是同意的,消费者定义和共同创造价值,这个东西有没有市场,能不能有新的增长点,是取决于有没有人买他。过去低碳的东西,我们不承认它是问题,或者我们不关心子孙后代的问题,气侯变暖是长期的事情,我们不关心子孙后代的事情,现在大家承认这个事情,把子孙后代的福利当作现在的事情来谈论,他就有了歪理,这件事情就变的有价值的事情,人们开始为他付钱,财政计划中40%、60%去买它的东西,这个市场就成为了新的增长点。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也要加入这个行业。有说人要怎么论证它,不管怎么论证,总的要的。哪些人讨论的时候说,我们不做,是一个大忽悠,是意识形态,我说可能是有的因素,但是真正成了意识形态,你还必须要做。因为在世界上主宰话语权的就是一些主宰主要国家的一些意识形态,你完全不采取行动,过两天创造一个新词叫做“碳流氓国家”,在其他方面制造各式各样的限制、障碍,不管怎么说,我们也要做事情,如果这个事情不能正规的话,他确实是一个全球的福利的问题,确实是我们人类的福利问题,我们需要去做他。这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来讲怎么分享这个增长点,怎么在这个市场上抓住这些机遇。
第四,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大,越来越成为主要的市场。危机之前已经是40%左右的市场,危机当中受的打击比较小,东亚、欧美还比较不错,继续在增长,而发达国家在衰退,很快新兴国家达到了50%的经济体,我们传统的老市场继续保持、继续做的更好,当然如何抓住新兴市场的机遇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新的机会。
第五,这次危机应该是一个分水岭,这次后危机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中国企业开始成为跨国公司,不是以前没有案例,没有个别的情况,但这一次世界形势的变化,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也是因为我们中国企业增长的二三十年,到了今天我们的行业逐步走到了前沿,开始具有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不是说大面积形成了,只是开始。我们更加看全球,我们企业逐步在整合成一个跨国公司。
这不是说想成为就成为的,我们怎么了解世界,我们怎么学习、分析、研究掌握各种知识,有钱了不等于有资本,资本是能够用钱赚钱的能力,这也是摆在我们中国企业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如何在世界市场上做的更好,占领更大的市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