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委齐把投资项目审批关 产能过剩行业上市公司紧急转向

   2009-12-07 华夏时报华夏时报

49

  “这个根本不知道。”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在听到《华夏时报》记者抛出的问题时,断然给予了否认。此前,有报道提出建立“国家层面”的抑制产能过剩协调机制,由国务院成立专门小组统筹协调,在工信部设立办公室。

  这是12月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等共十部委针对抑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三大产能过剩产业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幕。事实上,这也是十部委自8月“联合作业”以来第三次公开发布信息。充斥舆论的声音可能似是而非,但中央严控产能过剩的行动已如箭在弦。

  目前,地方投资部门目前对水泥项目不再核准,对玻璃项目不再备案,企业投资的热情暂时有所收敛,但事关“产能”的深层次矛盾却未彻底解决。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获悉,包括发改委在内的多个部委目前意见一致,且在统一行动,意在收紧投资项目审批环节。

  收紧项目审批

  就人们普遍关注的过剩产业的审批问题,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在会上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语气严厉:“将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

  “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务必严把审批关。”熊必琳解释,在保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结构调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严禁各地借淘汰落后产能之名,避开国家环保、土地和投资主管部门的监管、审批,自行建设钢铁项目。”

  9月份,决策层出台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也即38号文件。

  记者查阅38号文件第五项最后一句话也提到“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前”,这是一个暂时的、过渡时期的规定。

  “项目审批收紧。”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冶金建材处余东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凡38号文件所说的产能过剩行业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需报国家发改委核准。38号文件仅提及六大行业,即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

  “尽快抑制产能过剩,不仅可以将当前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而且可以培育新的增长点。”熊必琳坦言。此前的11月18日,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水泥、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铁腕”清理行动由此开始。此《通知》是对38号文件的细化。

  熊必琳坦言,“通知”强调:“对各地水泥、平板玻璃在建、未开工、拟建项目逐一进行清查,并于2009年12月31日前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家发改委。”

  企业戴上紧箍咒

  目前,“抑制产能过剩的禁令”正在发生威力。

  华新水泥近日发布公告称,拟对2009年定向增发募资的用途进行调整——将新建水泥项目全部调整为符合国家要求的余热发电项目。事实上,此前不少上市公司都通过增发或配股的方式募集资金,投向水泥生产线项目。

  “《通知》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态度非常坚决。”贾银松解释说,对水泥行业的限产行动目的在于遏制过剩产能的蔓延。按照“十一五”要求,水泥企业前10户集中度要达到30%,前50户集中度要超过50%。

  记者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公司对政策的认识还不高——在建项目只要拿到了项目批文和开工许可证,就不存在“下马”的问题。贾银松强调,各地要抓紧制定彻底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时间表,“将淘汰指标分解到各地。”

  受此影响,一些上市公司证实,日前证监会已就多个涉及风电、多晶硅配股的项目,增加向发改委征求意见的新步骤,再融资审批变得更严格;基金公司则证实,一些新能源企业因政策突变而被挡在创业板的门外。

  尚需政策合力

  不过执行中的难题是,38号文并未提供过剩与否的判断标准,长期以来,决策层都是通过供需分析来判断某一行业是否过剩。

  究竟如何理解产能过剩?国金证券分析师贺国文对“水泥行业”的分析称,2010年比2009年形势更好,其原因一是预期明年房地产项目新开工同比有较大增长;二是明年单靠目前开工的基建项目就能保证水泥的增量。

  但这并非“产能”深层次矛盾的全部。工信部统计显示,水泥还有27%的落后产能,平板玻璃深加工率不足30%,钢铁行业的板材只增长了8.1%,大大低于长材增长22.7%的水平。

  更要命的是,重复建设的趋势还在加剧。1-10月份,建材行业投资增长了47.4%,水泥行业投资增长了64%,平板玻璃投资增长了35.3%,钢铁行业增长3.8%。

  据悉,目前平板玻璃应予淘汰的产能超过7000万重量箱,而钢铁产能过剩的规模更令人瞠目结舌。“钢铁去年是6.6亿的产能,在建5800万吨,今年是7亿多吨,但需求仅5亿吨左右。”中钢协一位处长透露。

  工信部对此给出的杀手锏就是“鼓励钢铁企业跨区域进行重组”。“这项工作牵涉到多个部委,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而新的产业重组意见(其中包括跨区域财税问题)还处于征求意见中,结果还不好说。”贾银松直言不讳,在现实中却遭遇“跨区域财税如何分配”的难题。

  贾银松分析,中央企业跟中央企业重组,可能通过国资委协调比较容易解决,地方国企跟地方国企重组,通过地方国资委协调也比较容易解决,但是“跨地区的、跨所有制的重组,涉及到包括财税、重组以后的人员安排等等,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河北发改委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重组和淘汰落后不仅仅关系到钢铁生产,还牵涉到社会的稳定,“炸掉一些小高炉,淘汰几百万吨产能,不是小事。”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