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些省份节能减排排位后来居上有所不同,“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坚持走在全国前列。据环境保护部核定,2009年福建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57万吨,比上年下降0.67%,如期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二氧化硫排放量41.97万吨,比上年下降2.15%,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并已连续4年完成国家减排“硬指标”。这当中,节能减排机制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9年,福建省把环保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落实环保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环保第一责任人”;环保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实行半年跟踪落实、年终考核和通报。对环保工作没有及时部署落实、环境事故多发、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没有依法进行查处的地区或行业,由上一级政府进行通报,必要时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没有完成年度环保工作目标或发生环境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相关领导责任人员实行行政问责,并在环保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这一机制极大地强化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要领导的环保责任感。
政府举办节能减排洽谈会,为企业和科研部门进行节能减排项目对接提供平台,成为该省节能减排机制中的一个亮点。去年,洽谈会上对接的一大批节能减排项目已逐步建成并发挥作用。如泉州鑫华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工业大学对接的“利用聚酯固体废物生产差别化短纤项目”,既可解决聚酯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可减少能源消耗,项目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可大幅度提高再生PET产品的附加值。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处理聚酯固体废弃物5万吨,生产各类功能型差别化短纤维4万吨,新增产值3.8亿元。
政府联手金融机构,加大与商业银行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是福建省创新节能减排机制的又一体现。去年,兴业银行发放不少于5亿元的节能减排贷款,用于支持省内8家企业的10个节能技改项目,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7.93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9.30万吨。该省还举行了节能减排政银企合作洽谈会,为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开辟了“绿色通道”。截至目前,福建与国家开发银行已签订21个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合同,累计承诺节能减排项目“绿色信贷”124亿元。
智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绿色通道”,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废水、废气、废渣治理等项目建设,“三废”排放逐年下降,废水排放量由前几年的380立方米/小时下降至目前的300立方米/小时,氨氮浓度由60毫克/升降至30毫克 /升,COD排放由93毫克/升降至50毫克/升。投资650万元进行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污水处理能力由800立方米/小时提高到2000立方米/小时,实现了造气、原料污水完全闭路循环;投资500万元实施合成氨水环境集中整治,对软水、循环水系统进行闭路循环改造,项目实施后年减少废水排放80万吨、节能折燃料煤500千克/小时。
福建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在最近召开的省经贸工作会议上指出,去年福建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促进了全省节能降耗指标的完成。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区内各相关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既改善了园区环境,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取得了多赢的成效。
福建湄洲湾氯碱公司1,4-丁二醇项目年回收利用烧碱生产线废弃的2000吨氢气、电石渣作为生产环氧丙烷的原料,年可获利2000多万元;福建联合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技改,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00多吨;泉州敬泰实业有限公司回收福建联合石化炼油产生的废催化剂,提炼出了钼、钒等稀有金属,并通过技改引进了静电集尘脱硫设备,全部回收排放的含硫、硝酸的粉尘和废气用来生产硫酸铵、硝酸铵等化肥产品;上海协力化工公司回收福建联合化工公司新建的炼油、乙烯和芳烃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的原料,一年减排二氧化碳6万吨;福建南埔电厂产生的余热提供给福建联合化工公司、湄洲湾氯碱公司等区内10多家石化企业,年可节省10万多吨标煤,减少5000多吨二氧化硫排放量。
目前,企业、产业间的横向衔接已成为泉港建设生态型石化基地的一个探索方向。林德气体、热电联产、废催化剂提炼等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已落户泉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