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上,多位来自国内大型炼厂的代表委员纷纷就今年的炼厂产能规划表态,无一例外地透露了扩产意图。这一态势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可喜,原因就是全球炼油产能过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高悬。
洛阳石化党委书记魏文波在两会间隙向媒体表示,8月之前将把炼厂产能提高25%,该计划包括增加一个年处理能力为260万桶的加氢器。
上海石化董事长戎光道同样在两会分组讨论时表示,公司计划在2010年实现创纪录原油加工量,计划加工原油1070万吨。
此外,金陵石化董事长张大福也表示,该公司计划今年提高产量,力争原油加工量达1350万吨。上述计划意味着公司旗下炼油厂的开工率将达到百分之百,较2009年提高9%。
上述炼厂老总均表示,提高开工率以及扩大炼厂产能的原因是中国对成品油的需求将随经济复苏而增加。
有数据显示,未来两年,我国建成投产的炼油能力将超过5000万吨。2010年即将投产的新建炼油能力包括中石油钦州1200万吨炼油厂和中化泉州千万吨级炼油厂;此外,新的炼油项目还在陆续开建。
相比之下,各大跨国石化巨头近期却在纷纷收缩甚至关闭炼油产能。例如,道达尔去年12月份曾宣布,公司正考虑关闭敦刻尔克炼厂,这引发今年2月当地的大罢工。壳牌则在去年宣布,计划在2009年至2010年间剥离约8%的炼油能力,约1650 万吨/年。而外界对这些行为的解释无一例外是为应对全球炼油产能的过剩。
在中国炼厂大举扩张产能的背后还有成品油出口不断增加的尴尬现实。据海关总署前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中国累计出口成品油430万吨,较2009年同期猛增了63.8%。
“国内炼油厂已经过剩。”戎光道对此并不讳言。他表示,除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外,全国还有99家小型炼油厂,总加工能力只有9000多万吨。去年,国内炼油加工能力已达到4.8亿吨,而实际加工只有3.72亿吨,原油加工利用率只有 77%,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应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魏文波则称,2011至2015年期间,中央政府将把重点放在提升现有炼厂产能上,而非兴建新炼厂(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以降低国内炼油行业产能过剩风险以及缓解环保方面的担忧。
分析人士预计,到2015年,我国有效炼油能力将达7.5亿吨,年平均增速为15%左右,但柴油消费年平均增速仅为10%,意味着届时炼油能力与实际需求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过剩产能或达2.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