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业优胜劣汰还得继续努力

   2010-04-06 中国化工报中国化工报

37

“九五”末还有800多家合成氨企业,现在到“十一五”末就剩496家了。10年少了几百家合成氨企业。再过10年,可能还得少几百家,估计将来会到 200家或100家以内——从记者的报道中看到这样的变化,我们理应感到高兴,毕竟产业化、规模化、大型化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最佳状态,是化肥行业多年追求的目标。再说“北美就七八个企业集团和40个大型合成氨工厂。欧洲也很少”。相比之下,我们大得还很不够,还得继续努力呢!

  但是面对眼下氮肥行业如火如荼的兼并重组态势,我们却觉得哪里不对劲儿。没错,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但仔细看看,正在氮肥行业大举扩张、肆意兼并的企业,并不是管理最到位、投入产出比最佳的企业;而被重组、被兼并的企业,也不是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的(反而是各方面相当优秀的)企业。管理好的企业甘愿让管理不如自己好的企业兼并,这算哪门子优胜劣汰?说白了,一些以前根本没搞过化肥生产的企业之所以可以在氮肥行业“通吃”,是因为这样的企业手中掌握着其他企业从市场中根本得不到的低价煤、低价气、低价油、低价电、低价盐、低息贷款……有了这个特权,就等于卡住了其他企业的喉咙,任你再能干也得乖乖就范。然而,在市场经济中,特权与市场是不共戴天的。特权当道的市场,还是真正的市场吗?特权当道的行业,能够真正发展壮大吗?靠特权支撑起来的“大”企业,真的能与北美那“七八个企业集团”竞争吗?

  说到北美那“七八个企业集团”,那也是在灭掉了无数个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是,那无数中小企业之间的厮杀,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的,没有特权,就看本事。虽然残酷,但却公平,留下来的一定是竞争力最强的。回头再看看中国化肥领域现在风光无限的大企业,所到之处,点谁得谁,那架式与其说是在竞争,不如说是在收容。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些企业“不指着从化肥这里赢得利润,而是为了占有煤资源”。如此毫无斗志却能百战百胜,岂不怪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