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意见》发布一个多月后,5月中旬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却发现,作为能源资源消耗的重化工大省山西,尽管各界都认为合同能源管理是件好事,但推广情况却不容乐观。
今年4月6日《意见》出台后,山西省经信委迅速组织力量,对全省已经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企业、中介服务机构、银行支持力度展开了全面摸底调查,预备制定该省的鼓励措施。据估算,目前全国节能服务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未来几年内增速有望保持30%~40%。“山西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未来的容量有多高虽然难以计算,但潜力之大不容置疑。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客户可以没有投资风险地节能减排,即零投入,这是客户节能减排的原动力。”省经信委的一位负责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宣传推广等措施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发挥着积极作用。引进国际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国际流行的节能融资和服务模式,这是山西省政府提出的一个节能降耗新思路。
“我公司正与一家国际公司就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切磋,一期调研了电器节能和余热回收情况,现在节能服务公司正在我厂进行二期调研。”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处处长王双全介绍说。
“山西省政府‘十一五’期间给焦化公司确定的节能目标是9.6万吨标准煤,现在已完成目标任务的132%。”王双全说。短短几年,该公司花在节能减排上的钱已经超过3.7亿元。在了解到合同能源管理的优点后,山西焦化已经积极与节能服务公司联络,以寻求更大的节能效益。
尽管通过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实现“双赢”,并且这种模式在国际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山西企业却凤毛麟角。
作为重化型和资源型经济的大省,专家们普遍认为山西省应该是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热土,可当记者采访调查后却发现,合同能源管理在山西化工企业推广较难。为什么“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理念难突破。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推行不久,在欧美则已盛行多年。由于接受节能改造的单位不用投入任何费用,却能带来双赢结果,合同能源管理被称作“不花钱的节能”。经过测算,合同能源服务企业要收回成本,分成比例应达到70%,这也是国际惯例。但不少单位,现行管理体制中还残存着不少计划经济痕迹,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推广。如仅仅为了显示“国有”强势地位,非要在分成上占大头,如此,“双赢”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是诚信难保障。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化工企业实施往往是初期投资大、成本回收时间长,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期间企业生产状况有不确定性,风险较其他行业大。因此,有些企业负责人不愿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内搞节能。节能服务公司也担心如果遇到不诚信的客户,巨额投资可能就血本无归。
三是政策难落实。现在相关政策的激励力度不够,标准体系不尽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一般都是规模小、资产少的服务型企业,资金压力大,必须借助银行融资。在发达国家,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节能投资大都源于贷款。但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难、担保难是老问题,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也不例外。
山西省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纷纷表示,当前,解决合同能源管理在能源化工大省推广难的问题,关键是要在健全相关法规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扶持几家节能监测中心,建立节能服务产业投资基金等等。只有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才能使其“叫好又叫座”。